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启标 《兰台世界》2015,(5):131-132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着重从注重加强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与综合性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教会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进行了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2.
陈学英 《兰台世界》2013,(19):103-104
<正>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82年中国开始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至1950年,中国有14所教会大学[1]。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富有特色的部分。这些教会大学曾被当年来华背负宗教使命的传教士们认为是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3.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自己的最高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书院,但教学内容没有超出儒家经典的范围,其宗旨是为封建政权培养人才.西方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教育模式也随之进入中国.近代中国高等学校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官办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  相似文献   

5.
1888年创建于广州的岭南大学(时称格致书院)作为近代中国曾经存在的十六所教会大学之一,为中国近代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其存在的六十四载(1888-1952)光阴中,岭南大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活跃于中国近代教育的舞台上,并闪耀着熠熠光辉.与国内其他教会学校,特别是其他高等学校相比,岭南大学有许多创新之举,如最早收回办学自主权(1927),最先实现男女同校等.  相似文献   

6.
近代教会大学与今天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两者在历史背景、办学目的和所处时代价值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近代教育大学能够给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代基督新教入华伊始,就更多地关注礼会问题,教会教育即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教会教育不仅涵盖了幼稚闻、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而且涉及对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教会大学借助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绩的大环境,积极引进母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在各方面的发展,促使其体育事业走在了全国大学体育发展的前列,对近代中国大学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诸多贡献。而且在近代以来举办的各种比赛和各种体育项目发展中,独领风骚的往往就是这些教会大学,这表明其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9.
与近代教会大学相伴而生的教会大学图书馆,在基督教“普世价值”的主导下,首先扮演着西学东渐的角色,但是面对中华文化强大的包摄力与自我认同,不断做出调整。主要表现在:馆藏文献不再以宗教书籍为主,门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出版学术书刊,服务乡村建设与研究;培养图书馆专门人才,推动民众教育;在抗战的特殊环境中参与民族解放运动。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化”,体现了中西文化冲突过程中的去“文化涵化”现象,其功能经历了由“传教士”到“教育家”再到“社会家”的演变过程,不失为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一个缩影。表6。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实施的经验,提出了图书馆融入大学通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楔入中国社会与文化机体中的近代教会大学,以基督教的"全球价值"为核心,扮演着西学东渐的角色;同时它亦面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与民族主义的挑战,而不断作出调整,逐渐朝"中国化"方向发展。作为教会大学核心构成部分的图书馆,其功能经历了由"传播福音"到"世俗化"以服务教育学术再到"地域关怀"服务于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不失为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李提摩太通过介绍西方文化来影响和教育中国知识分子,在必要时,采用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相妥协的传教方法,在山西大学堂的创建过程中得到了贯彻和实践。山西大学堂没有被建成一所教会大学,但李提摩太兴办新式学堂让晋省人接受近代教育的构想与实践,对于山西摆脱保守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的理念进入中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如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体系,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博物馆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维度。国外高校博物馆参与大学通识教育可以分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两种情况。我国高校博物馆参与通识教育刚刚起步,进一步加强高校博物馆与教师、学生及校内相关教学职能部门的联系,通过高校博物馆的平台促进通识教育的深化,将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百年纪念之际,从分析近代中国图书馆出现的历史史实出发,追本朔源,探讨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原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近代教育改革与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观念的传播,图书馆专门组织的成立和专业刊物的诞生以及教会大学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中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图书馆学专业的性质和宗旨做有益铺垫。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5.
<正>《大学图书馆学报》和《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3期分别发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吴民祥的文章《从"全球价值"到"地域关怀":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功能考察》和《由"普世价值"到"中国化":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功能演变》,两文的内容高度重合,除标题和个别字句有所改动外,基本内容和观点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鲍枫 《传媒》2021,(5):84-86
美国大学电影教育主要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模式.本文以哈佛大学为考察对象,回溯其电影教育的发展历史.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估方式,探讨美国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电影教育模式,旨在为中国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5日,《济南日报》刊登了钱欢青的文章,题目是《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山东大学西校区(即原来的齐鲁大学)所拥有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文中谈到,齐鲁大学建筑的突出特点就是中西合璧,这些近代教会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识"不只是在大学期间学习足够多的经典,而是培养一种能够终身接受教育的能力中国高等教育界呼唤"通识教育"已经有数年之久,"通识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我不妨先讲两个故事。乔治亚理工学院的21世纪大学中心的主任理查德·A·德米洛是惠普公司前高管,非常务实。本世纪初IT产业泡沫破  相似文献   

19.
蒋松 《兰台世界》2007,(5S):50-51
2004年10月5日,《济南日报》刊登了钱欢青的章,题目是《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山东大学西校区(即原来的齐鲁大学)所拥有的近代大学建筑群。中谈到,齐鲁大学建筑的突出特点就是中西合璧,这些近代教会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1):112-116
作为大学第二课堂,大学图书馆应当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对通识教育思考的基础上,从改造馆舍、整理馆藏、建立制度和自主研发技术系统、举办讲堂等服务活动,构建通识教育活动平台,开展大学生通识教育,并通过数据统计进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