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玩是儿童的天性 ,然而 ,天真的儿童还玩出了不少发明创造 ,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816年 ,法国巴黎的市郊 ,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玩耍。由一个人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敲打 ,其余的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听。这时 ,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为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看病后回来恰好路过此处 ,由于好奇 ,他也凑上前去 ,和孩子们一起 ,把耳朵贴在木头上 ,立刻 ,真切清脆的敲击声传入耳朵 ,耳朵一离开木头 ,声音立刻变得微弱 ,遥远了。这位医生马上联系到刚才的出诊 ,由于病妇过于肥胖 ,传统的叩诊无法测得准确 ,又不便直接用耳朵…  相似文献   

2.
知识卡片     
“玩”出来的听诊器  在人类没有发明听诊器之前 ,医生们诊断内脏疾病时往往都用叩诊法 ,这一方法一直沿用了数千年。这种方法不仅应用时不方便 ,而且对身体肥胖者也无效。180 9年的一个秋日 ,2 8岁的法国医生利奈克斯在一个广场上散步 ,突然他发现 ,有一群小孩正围着一根长木头玩耍。这根木头约有五六米长 ,木头的一端有一个孩子在用锤子敲打 ,另一端有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倾听。听的孩子兴奋地叫着 :“听到了 ,听到了 !你敲了 5下。”利奈克斯站着看了一会儿 ,突然来了灵感 ,他学着孩子们的姿势 ,将耳朵贴在木头上 ,一阵清脆的敲打…  相似文献   

3.
1816年,在法国巴黎,一群孩子围着一堆木头做游戏:一个大一点的孩子用大铁锤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的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听。这时,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刚好路过,也凑过去把耳朵贴在木头上,立即有清脆的敲击声传入了他的耳朵。当耳朵一离开木头,声音立即变得微弱了。于是,勒内以此原理试着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他又做了一个喇叭型的象牙管,上面安装两根柔软的管子,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便由此诞生了。1821年,德国一个小女孩手拿木梳在家门口玩,无意中把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竟然发出“呜哩呜哩”…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13,(5)
1816年,法国,雷奈(nài)克医生一如既往地来到了广场散步.几个孩子正在玩着游戏——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一根长木条的一端,就可以清楚地听到另一端的孩子用针刮(guā)木头的声音.他们事先约定好,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思,这样,负责听的孩子就可以猜一猜对方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那是19世纪初的一天,在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玩耍。这种玩法很奇特,是由一个人用大铁钉子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的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听。这个听了那个接着听,每个人听了之后,脸上都露出惊喜的表情。正在这时,年轻的勒内·雷奈克大夫心事重重地走过这里。他刚为一位姑娘看过病,现在返回医院。按他平常诊断病情的做法,应该把耳朵贴在病人的胸部听听心肺的动静。可是,那位姑娘长得太胖了,雷奈克大夫又非常害羞,他很不好意思把耳朵贴到那个姑娘的胸口上去。所以,他不得不在未经认真听诊的情况下,简单从事,急匆匆地开…  相似文献   

6.
哪边重 天平的左端放着一个盛满清水的小水俑,右端放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水桶,也同样盛满清水,只是在水上浮着一块木头。人们在争论天平的哪一端会下沉。有些人说有木块的那一端一定向下沉,因为桶里除水之外还多了一块木头。另外一些人却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写了一本书《园丁与木匠》,呼应了我们文化里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和家长是园丁的隐喻.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把孩子当作木头,制作成桌椅;我们则期待自己像园丁那样,根据不同花朵的特性去培育,帮助孩子茁壮成长.在面对诸多"别人家的孩子"以及剧场效应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全民焦虑的时代所挟持.这...  相似文献   

8.
螳螂和蚂蚁     
一天,一群蜗牛到森林里去找吃的。一根木头挡住了它们的去路,这下可把它们给急坏了。 这时,远处大摇大摆地走来了一只螳螂和一只蚂蚁。蜗牛们喜出望外,一只老蜗牛上前向螳螂和蚂蚁求助。螳螂拍拍胸膛说:“这有什么,看我的!”说着走到木头的一端,用力推木头。可是推了大半天,木头还是纹丝不动。螳螂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地说:“太重了,我看没谁能抬得动。”蜗牛们失望极了。  相似文献   

9.
一次,法国医生雷奈克散步时,看见一群孩子在一根大圆木旁玩,当一个孩子用铁钉在圆木的一端轻轻敲击时,几个无意间把耳朵贴在另一端的孩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他们听到了轻轻而有节奏的敲击声。  相似文献   

10.
学做陀螺     
星期六,我嚷着要爸爸教我做陀螺。爸爸找来一段很结实的木头,对我说:这个呀,要削得左右四周都均匀,不然陀螺就会重心不平稳,玩起来很容易倒的,明白吗?我点点头。爸爸拿着刀快速地在木头的一端砍起来,一个倒圆锥形状的陀螺很快就做好了。我拿  相似文献   

11.
一、引子“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也常常被当成是儿童时代就表现出创造性的典型。在一次“创造课”上,老师问:“我们怎样才能救出那位小朋友呢?”儿童的答案可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说可以找一根绳子,一端扔给那个小朋友,然后将他拉住,让别的孩子去找大人帮忙;有的说可以几个小朋友一齐用力把缸推翻,孩子就得救了;有的说可以找一根很大的抽水管,将缸里的水全部抽干;也有的说可以跳到缸里去,把孩子托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陀螺 这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民间玩具,四十开外的男同志,小时候应该都玩过。现在在农村还是可以看到,不过受现代玩具的冲击,玩的人已不是很多了。以前人们都是自己制作陀螺。找来一块小木头,削圆了,再将端削尖磨圆,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红墨水在另一端的圆面上画几个圈,并且在尖顶上按一个钢珠,这样陀螺转起来就又快又漂亮。玩陀螺可以锻炼孩子的臂力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诵读积累,原本是一个积少成多,"水浸木头湿"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直至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但,由于有些老师的功利视野,瞅准诵读积累是教育中不可多得的可以量化、短期内就能出显性成果的内容,在诵读积累上刮起了"多快省"的浮躁风。不管是否会败孩子的胃口,积累篇目追求多多益善,并且诵读内容随意而为,安排无序,难易程度不注意体现递进层次;不顾孩子能否受得了,积累速度要快马加鞭,积累效果要立竿见影;不问孩子是不是疲惫,积累策略能省则省,只剩死记硬背。如此,孩子们在深一脚、浅一脚中,背疲了,背烦了,甚至背蔫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却遭遇着儿童不在状态的尴尬,怎么办?让我们试着从儿童立场出发,对诵读积累重新改进。  相似文献   

14.
医用听诊器的发明源于一种游戏,那是1816年的事了。在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玩耍。不过,他们不是打闹,也  相似文献   

15.
小人物     
高洪新 《班主任之友》2023,(Z2):125-126
<正>人活一世,草长一秋。就算卑微如尘埃,也曾在平凡岁月里开出过花朵。——题记二爷爷二爷爷是个木匠,人老实,性子慢。他干活慢:耳朵上别支铅笔头,腋下夹着刨刀,拿起一块粗糙木头,呈拉弓射箭姿势,眯缝着眼睛,左瞅瞅右看看,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反反复复,举“木”不定。有了定数,方从耳朵上拔下铅笔头标尺寸,再从一旁拿起墨斗摇一摇,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墨线,一拉一松,啪,一道清晰的墨线就印在木头上。然后他把木头放在一端有木楔的板凳上,一脚蹬地,  相似文献   

16.
鼓励孩子发展独立性的同时,家长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自己吃饭、决定明天穿什么衣服、独立进行积木搭建、主动加入小伙伴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具有独立性的表现。在独立性的培养上,家长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两个极端:一端是急于让孩子独立,结果是孩子动不动就受挫了;另一端是不信任孩子,完全包办,孩子的独立性得不到锻炼。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独立性培养有哪些应该注意事项?我们专门请到了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分享经验,答疑解惑,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7.
也许因为我是教师的缘故,我的孩子很早就开始了阅读,当然一开始选择的是图文并茂的图书。渐渐地孩子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一些字,而且还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认字。一天,孩子在大街的广告牌中看到"木"字,非常高兴地说:"妈妈,木头的‘木’字。"我马上大加表扬,可是孩子高昂着头,得意地告诉  相似文献   

18.
望子成人     
<正>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只想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什么?怪兽。材是什么?木头。器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要成怪兽,你要成木头,你要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一家媒体报道说,夫妻两个白天平时工作比较忙,到了国庆长假,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陪他到游乐园玩一下。夫妻两个开了一夜的"会议",最后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拿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上回游乐园。玩完第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一位贤明的父亲和他7岁大的儿子整理后花园,他们遇到了一块埋在土中的大石头。父亲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他要孩子自己将大石头移开。孩子推了半天,石头仍然不动,他就聪明地在旁边挖了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中,把另一块小石头垫在底下,使劲地往上撬,但大石头仍纹  相似文献   

20.
木头面包师     
森林里,住着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年轻时,可是一位鼎鼎有名的面包师。他做出的面包香喷喷,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那时候,他又忙碌又快乐,可现在,他老了,做不动面包了,整天一个人坐在木屋子里,想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有一天,不知从哪儿滚过来一根粗木头,不停地滚,一直滚到老爷爷脚下。老爷爷扶起木头,木头开口说起话来:“老爷爷,我会做面包,请您带我回家吧!我可以做很多的面包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