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警察执行公务受袭的现象多有发生,如何打击此类现象,有效保护警察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袭警现象事关警察执法权益与权威和人民大众的公共安全感,有待着重给予重新定性与认识,增设“袭警罪”以更好的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权益以及公民权有着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警察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暴力袭警却在一段时期内呈上升势头,其影响十分恶劣,破坏了法治国家的执法环境,使老百姓失去了安全感。究其原因主要有:立法上的欠缺,打击的不力,民警执法素质的低劣、对"人性化"执法的误读、警察职能的泛化以及当前执法环境的复杂化。只有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严惩暴力袭警犯罪,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使老百姓拥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警察执法环境更加复杂,袭警案件频频发生,警察执法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由于公民的法制意识不强以及部分媒体的不良引导,袭警行为仍屡见不鲜,在警力本已缺乏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了警察职业风险大大提高以及公安机关执法成本的增加。《刑法修正案(九)》在条文中对袭警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保护警察权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缺乏其保护对象范围及量刑幅度的具体规定,希望能在后续的修法中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面对暴力袭警,警察有权利也有义务正当防卫,但是由于身份、手段、限度等不同,正当防卫行为在这一领域的运用条件和限制有所不同。对警察面对暴力袭警正当行使防卫权的行为不应过于苛求,但又要严密监控。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秩序的要求非常迫切。而警察作为社会治安控制的主体,其维护秩序的职责要求相对人服从和承认,由此必然要求取得和享有权威。但近年来我国警察执法权威正面临着不断的弱化和减退,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暴力袭警现象。为了重塑警察权威,首先要明确定位,即法治轨道下的"刚柔相济"思想。而在具体的落实上,应当坚持依法治警、提高执法能力、加强维权保障、强化警察素质、开展舆论互动。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手段重塑警察权威,以有效发挥警察维持社会秩序的应有作用,推动我国社会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愚。警察人性化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警察人性化执法是指警察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改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最终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分析警察人性化执法的必要性。通过完善公安法律制度、全面提高警察自身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水平等措施来实现警察人性化执法,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凌晨,持刀到女友的妹妹处行凶,被警察追捕,运动员出身的壮汉暴力袭警后,逃窜到邻近的一户民宅,持刀劫持了房间内手无寸铁的三个女人。谁知随后的三个小时,住宅内却发生了让人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越来越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网络语言暴力反映了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失衡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并提出提高整治高校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措施,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下作为国家机关中主要执法者的公安民警执法权威有所下降,其形象逐渐受到民众质疑。对这一现象进行内外因方面的思考,大致可分为执法规范性缺乏、公共关系能力薄弱、基层警力素质落后、相关法律建设滞后、非警务活动影响、舆论宣传污名化、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和少数人思想偏激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的司法公正制度,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频繁遭遇阻挠,甚至会受到暴力袭击,警察的执法权益被严重侵害,财产、人身健康得不到保障.相较于法治水平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整个社会对警察的执法权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保障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本文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把握问题产生根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试图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体系,以行之有效地保护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12.
陈君 《教育与职业》2004,(27):75-7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的司法公正制度,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一、法律意识的涵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将“法律意识”解释为“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  相似文献   

13.
论依法治教     
依法治都是振兴我国教育的主要手段,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违反法律的现象,只有提高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提高教育法的实效性、权威性及执法的严肃性,才能保障依法治教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管理中的暴力执法行为愈演愈烈,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这种公务化暴力行为具有权力来源合法性、心理结构扭曲性、表现方式双重性的特征。城管执法中公务化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化解公务化暴力需要转变城市发展观念、扩大公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袭警事件频频发生,警民关系遭遇严重挑战,公安执法难度不断加大。缓解警民关系,构建和谐执法环境已经迫在眉睫。民警要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坚持执法为民。人民群众要以成熟、理性的心态对待民警的管理、纠章和处罚。改善警民关系,重建良好执法环境必须加强警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加强警务工作的规范性与“人性”,加大对破坏警民关系的不法行为的处理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美国电影《无腿先生》里有这样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镜头:警察向一个老板娘了解其房客的情况,警察出示证件后,老板娘就如实相告,因为这是公民的义务;但当警察进而提出要看看房间时,老板娘就不那么好说话了,只听她轻松地问道:“有搜查证吗?”这近乎下意识的发问,使我们从一个侧面领略到了一个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法律意识。有法律保护,龙钟的老太并不怕粗壮的警察。  相似文献   

17.
梁霞 《考试周刊》2010,(6):239-239
在过去的10年内,全世界警察因心理原因发生的暴力执法、恶性斗殴和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些时刻在提醒我们.警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若再不加强警察心理素质的建设,警察队伍将很难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那么。我国警察队伍心理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将怎样推进这些工作.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优良的个体道德养成是警察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部分警察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道德敏感性缺失,使得警察暴力、警察犯罪、不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折射出整个队伍的缺憾。警察院校个体道德养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是从源头育警,铸造忠诚警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警察权规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现代化是中国当前最重大的社会主题,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现代警察制度是法制现代化的产物,是法治国家的重要表征之一。从对频发的袭警事件分析中,可以看出警察权异化和滥用等问题导致了今天警察执法权威严重受损。如不解决好我国警察权配置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就不能发挥警察全力维护稳定和治安秩序的预期效果,不能祛除我国警察遭遇尴尬困境的切肤之病。从现代警察制度建构的缘起出发,分析我国警察权规制的问题指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制我国警察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是人们对法的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里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因此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就是指我国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个法治观念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深入进行,随着法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相比较中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推进依法行政,进行法治、德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