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专业技术课程开发原则相对应,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原则:高职生的社会生活素质是高职生胜任职业岗位及其社会生活过程需要的主体机能,必须从高职生的社会生活素质养成出发,重新建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专业技术课程开发原则相对应,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原则。高职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是其胜任职业岗位及社会生活过程需要的主体机能,因而必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养成出发,重新建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启红 《高教论坛》2008,(3):173-176
由于对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致使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高职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优化整合现有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药类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滞后于专业课程的改革,没有发挥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为此,医药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视域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需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坚持工学结合模式为切入点,贯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强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人本化和科技化价值取向.积极实施课程目标科学定位、内容结构重组、师资素质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战略。是提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质量,建立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王莹华 《职教通讯》2012,(15):10-13
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功能及公共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金林 《教育与职业》2012,(18):191-192
生活体育能力可增进高职生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生活体育能力离不开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高职体育教师。文章在论述人文素质与生活体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高职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生活体育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人文素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关系密切,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把校园文化与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有效衔接,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体现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提升个人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高职生对高职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整体认知情况较好,学生偏重内在涵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德才兼备已成为高职生的理性追求目标。同时也发现,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及其教材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重构高职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注重系列教材间的优化组合,体现整体性、科学性、校本性的、编写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是社会发展对于高职人才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就业市场对于高职人才的要求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向综合型的高职业能力人才转变。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人才发展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制定科学化的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而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高职教育实践课程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个人发展为核心,以社会实践要求和企业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明确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及综合开发为宗旨的原则,确立人文素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建设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全方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职教大改革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双高计划"的启动和高职本科层次办学持续深入,传统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高职教育质量发展的需求。为顺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切实提升数学基础课助推学生技能素质提升的内在育人作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既要在第一课堂中进行教学渗透,更加注重数学文化理念、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扩展数学文化教育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也要重视二、三课堂的实践激发和价值引领,使学生既能在学习生活中提升数学文化素养,也可以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就业的基本条件,影响着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社会竞争力,保证高职院校就业率的关键所在。对高职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选择适当可行的教育途径,构建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落实在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文章通过对职业素质的分析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实施学生职业素质的方式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融合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人格。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结构、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已经成为不容回避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高职教育依旧是重技能轻人文,压缩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观照当前的高职教育,过多关注职业技能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以牺牲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好的职业教育,在培训技能的同时,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高职院校应创设多元课程结构,把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等相关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养成健康心理品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郑州、新乡、濮阳12所中等职业学校1133名学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对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讲课、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实习的效果等比较满意;对在校学习和生活、总的课程门数与安排、基础文化课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基本满意;对课程内容难度、职业指导课与素质类课程的设置、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等方面不满意。针对调查结果,应该合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宜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所学校的生命活力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一所学校学生品性的养成在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杭州市建兰中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建立以国家基础性课程为主、学校拓展性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因"精彩课程,适性教育;多彩人生,尊重差异"而被教师和学生称为"建兰彩课"."建兰彩课"的开设,促进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条件下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探讨高职院校人文基础课程构建与实践,提出在工学结合条件下高职院校开设人文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由此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