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2002,(4)
一场突然袭来的灾害,既是对灾区干部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灾区所在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组织指挥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新闻媒体反应能力和报道取向的一个检验。6月8日、9日暴雨引发的洪水,使陕西30多个县、30多个乡镇受灾,造成重大损失。陕南的佛坪、石泉、宁陕等县的灾情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洪水过后第四天,佛坪县城的淤泥还有1米多深。  相似文献   

2.
一场突然袭来的灾害,既是对灾区干部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灾区所在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组织指挥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新闻媒体反应能力和报道取向的一个检验。6月8日、9日暴雨引发的洪水,使陕西30多个县、30多个乡镇受灾,造成重大损失。陕南的佛坪、石泉、宁陕等县的灾情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洪水过后第四天,佛坪县城的淤泥还有1米多深。  相似文献   

3.
《洛水三千》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颇有特色的新书。全书24万言,收集的报告文学、通讯、小说、散文、游记共33篇。作者杨玉坤是《陕西日报》主任记者,其功力深厚、观察锐敏,文笔细腻、流畅。《美男子与金发女郎》作为篇首,约4万字,生动地揭示了佛坪自然保护区绿色王国的奥秘,翔实记录了从其王国发现,捕捉的一对雌雄大熊猫的趣闻软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知识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2002,(6)
今年6月陕南佛坪遭遇特大洪 水灾害后,全省人民以各种方式开展了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活动。《美文》作为一份文学期刊,它的支援方式别具一格,极富自身特点。西安至佛坪的简易公路刚刚通车不久,《美文》杂志社十多名编辑、记者在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周大鹏和副主编穆涛同志的带领下,来到大灾过后的佛坪中学,除了捐  相似文献   

5.
6月8日、9日,三秦大地一场特大暴雨铺天而至。全省29条江、河发生洪水,13条江、河出现了超警戒流量,4条江、河出现了超保证流量,其中汉江支流旬河柴坪站洪峰流量最高时达54990立方米,接近“千年一遇”。暴雨给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和西安市部分地区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片农田被淹,许多房屋倒塌、损毁,全省共有510多万人受灾,150多人死亡,300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佛坪、宁陕等重灾区一度对外交通、通讯、供电全部中断。陇海铁路灞桥段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致使交通大动脉中断,造成300多次列车滞留,近万名乘客滞留西安。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情,陕西日报作为省级党报立即抽调精兵强将迅速行动起来,打响了一场蔚为壮观的新闻宣传战役。  相似文献   

6.
1983年7月31日,陕西日报摄影记者胡武功结束了在陕南的采访,就要赶回报社了。突然间,风雨交加,汉江水奔腾吼叫,一场特大洪灾在安康县城发生了。灾情就是命令!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惊天动地的抗洪抢险场景,使胡武功毅然投入这一战斗中。胡武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拍摄了近百张纪录灾情、反映抗洪斗争的新闻照片,并择优于8月3日、8月8日分别在陕西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上发表。其中之一的《洪水袭来之际》(见本期封二),在荣获中国日报1983年度摄影比赛一等奖之后,在全国新闻摄影1983年作品展览中,又荣获中  相似文献   

7.
地处川陕边区老根据地的陕西镇巴县广播电视局努力改善山区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建立电视差转台(站)。现在全县已有12.2万多人能看到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镇巴县位于大巴山中,境内山大沟深,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给28万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带来巨大障碍。因此,自1981年7月在高桥乡和县城团堡粱建成两座电视  相似文献   

8.
6月8日、9日,三秦大地一场特大暴雨铺天而至.全省29条江、河发生洪水,13条江、河出现了超警戒流量,4条江、河出现了超保证流量,其中汉江支流旬河柴坪站洪峰流量最高时达54990立方米,接近"千年一遇".暴雨给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和西安市部分地区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片农田被淹,许多房屋倒塌、损毁,全省共有510多万人受灾,150多人死亡,300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佛坪、宁陕等重灾区一度对外交通、通讯、供电全部中断.陇海铁路灞桥段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致使交通大动脉中断,造成300多次列车滞留,近万名乘客滞留西安.  相似文献   

9.
雷明德 《今传媒》2005,(9):62-63
光阴似箭,不觉我已度过37年的广播生涯,回首往事,感慨不已。今生与广播结缘,如痴如醉,心力交瘁,苦在其中,累在其中,自然也乐在其中。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我爱广播,爱得甜蜜,也爱得痛苦。(一)我的广播缘是在陕西黄龙山、在苦难的少年时代结下的。当时架在县城  相似文献   

10.
近日,澧县甘溪村的养猪大户万全发高兴的买回了一台电脑.这是金禾电脑店卖出的第二十台电脑。甘溪镇地处湟县西北边陲,与湖北接壤,离县城近70公里,老百姓跑一趟县城不容易。但矿产丰富,老百姓相对而言,经济条件良好,渴望新生事物相对强烈。该电信支局在3月份的时候,由支局长出面,雇请人员成立了一家电脑店,  相似文献   

11.
《云南档案》2012,(5):58-58
<正>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1928—1929年,中国陕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者达250万人,逃者40余万人,被卖妇女竟达30  相似文献   

12.
陈凯华 《陕西档案》2020,(1):24-25,23
在渭南市档案馆众多珍藏中,有一册珍贵的地图吸引着众人的目光,那就是民国平民县政府测量队绘制的《民国平民县地图册》。那薄薄的纸册倾诉着已经消失的县城往日的荣耀,那发黄的地图讲述着陕西惟一一个黄河东岸的县城往日的繁华,那纸上的墨迹证明着陕西人坚韧不拔的品格精神。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往日的珍贵记忆。  相似文献   

13.
《湖北档案》2005,(7):42-42
1938年9月6 1938年10月19 、侵沐水 的日年 飞习 羊队 对翻扩, 日。日军攻占广济县城梅川 r公 声 日军坦克开入麻城街仅 1938年 日,侵入清河镇 军岩松部队 一O月目8 附近的日 浸万已麻城的日军 日军侵犯麻城日军进犯湖北罪证:攻占广济浠水麻城$汉阳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4.
白群力 《新闻知识》2006,(12):18-19
2006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广告创收超过1亿元大关,这是陕西电台建台57年来最辉煌的收获,也是陕西广播人的骄傲。在陕西这个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地方传统媒体的陕西电台,跃身于全国电台“第一方阵”的现象和成就,引起媒体同行的高度关注和思考。就此,我想从内在原因上作以下分析。一、陕西电台始终坚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本世纪初,陕西电台有4套节目,1000多万固定资产,广告增收仅够当年全台费用。时间仅仅过了5年,陕西电台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一届台委会领导班子在摸清底子和省内广播听众实情…  相似文献   

15.
雁门关外好风景,幸福怀仁处处新。地处晋北,作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的怀仁县,正树起一面建设"幸福怀仁"的旗帜,引领38万人民走上了一条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道路。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8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34元。  相似文献   

16.
雨藤 《新闻知识》2002,(9):13-14
2002年6月8日夜至9日,三秦大地突降暴雨,肆虐的洪水造成我省34个县(区)的51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本报在第一时间内派出记者兵分五路直奔灾区采访,十余名特派记者全程记录了各地受灾和救灾情况。 作为第一批赴佛坪重灾区采访的记者,灾区十余个昼夜的奋战,我目击的人类与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抗争的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因为,那十余个昼夜的经历,是我生命中的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17.
秦沈  居易 《新闻知识》2002,(11):8-9
张书省简历张书省,1961年初中毕业后即参加工作,1966年在华县广播站当编辑记者即结缘于新闻事业,1972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承担新闻写作课教学,1988年底调入陕西电视台,在新闻部任处级评论员、副主任、主任,其间于1993至94年在省广播电视厅任宣传处长、总编室主任一年。2001年6月调任电视台副台长。职称高级编辑。在36年新闻工作中,张书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20多篇作品在中国新闻奖、陕西新闻奖和陕西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获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先后写了40多万字新闻理论文章刊登于各种刊物书籍,先后在陕西各新闻媒体和省级机关、大学课堂讲授新闻写作数千课时,在新闻部作主要负责人期间和大家一起使新闻部蝉联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他还在文学创作上写出《仁山智水)等三部散文随笔集。2002年度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田增军 《传媒》2021,(12):30-31
《当代陕西》杂志是由中共陕西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物,是陕西唯一的省级党刊,在1998年12月全省报刊治理整顿时,由陕西省委办公厅主办的《当代陕西》、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先锋》和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共产党人》三刊合并组成. 创刊20多年来,《当代陕西》记者足迹遍布三秦大地,无论在繁华的城市、边远的乡村,无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重点工程的工地上,还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和奔波的身影.随着刊物质量的不断提升,刊物风格的日趋明晰,读者群体不断扩大,《当代陕西》发行量从月发行20多万份到今年的64万余份,读者覆盖陕西全省各级党组织中的260多万名党员,还实现了杂志进机场、进宾馆、进图书馆、进中组部机关.《当代陕西》与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等中央媒体以及陕西电视台、今日头条、喜马拉雅、龙源期刊网、中邮阅读网等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合作互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郭笑 《传媒》2019,(9):24-25
陕西农村广播是全国首家专业对农广播,"关注百姓、服务三农"一直是其宣传报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陕西农民学科技、促增收、快致富不可或缺的专业频率。在融合新媒体方面,陕西农村广播官微已经拥有忠实用户5万人,节目开通11个QQ技术群,吸引忠实粉丝3万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广播、微信、视频直播为主的为农服务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20.
芷江县城舞水河西岸有一座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尤其天后宫的石坊浮雕堪称江南一绝的稀世珍宝。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此流连忘返,游人和艺术家们赞之为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