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探索美国华裔作家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给读者或外国人诠释更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乃至中国作家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吾国吾民》这部作品的仔细研读,提炼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和扩大广大读者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喜福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文化翻译,以及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代际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即拥有不同文化属性与背景的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透视了处于主流文化中边缘化群体的美国华裔,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化属性以及文化身份的历程,并探讨了美国华裔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历程中,只有充当两种文化中间的文化传递者,才能在两种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读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探索华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维环境之问,揭示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中成长的困惑和艰辛.探讨了在"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和白人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在经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后超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成功地建构了独特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美籍华裔作家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身份的问题,所以她们在创作时还往往承担着文化译者的职责。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研究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和谭恩美的小说中的翻译现象,认为美籍华裔作家积极打破殖民者眼中的刻板印象,主动接受自身的杂合身份,在"第三空间"为解殖民斗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王晨曦 《考试周刊》2013,(59):13-13
美国华人的最初自传文学是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的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继承了这种自传文学传统,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力图塑造一种属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自我。  相似文献   

7.
张雅伦 《海外英语》2013,(16):224-225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郭洁洁 《邢台学院学报》2021,(2):121-125,133
全景式回放围绕美国华裔作家展开的美国华裔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归纳构建适用华裔文学系统化、 深入化的文化隐喻的活态传承理论体系框架,并尝试从哲学、 文艺学、 传播学等各领域的关系链出发设计文化隐喻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活态传承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组织架构.分析华裔作家及其作品中的文化隐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点围绕文化隐...  相似文献   

9.
张明悦 《海外英语》2014,(19):199+216
华裔美国作家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他们长期接受两种文化,因此能够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角度感知两种文化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影响。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就是缅怀家乡的同时,强烈希望加入美国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0.
华裔美国作家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他们长期接受两种文化,因此能够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角度感知两种文化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影响。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就是缅怀家乡的同时,强烈希望加入美国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而汤亭亭的“美国神话”等表明,只有继承发扬中国文化,将其与美国文化和华裔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扎根于东西方文化、反映华裔真实生活的上乘作品,从而打破白人对华人/华裔的“静音”,从另一渠道让华裔文学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殿堂。因此,他们殊途同归,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改编和利用,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树立起华裔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华裔作家中.赵建秀和汤亭亭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作家.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和文学传统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都积极找回并重述被美国主流文化淹没的美国华裔的历史.颠覆历史的权威以及历史是延续、无缝隙的观念,在历史的裂缝和断裂处重新塑造美国华裔的历史.本文试图对美国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赵建秀的<唐老亚>和汤亭亭的<中国佬>进行深入地解读,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在文本中借助中国文化资源寻找精神的"父亲",改写中国文学与文化书写,消除性别化的刻板形象,建构华裔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3.
《女勇士》是一部描写中国女性的作品。作者汤亭亭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以女性独特的角度,记叙了华裔的美国遭遇,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女性发声,建构出独特的华裔女性话语体系。小说反映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低下,但又塑造了花木兰、"我"的母亲及"我"为代表的华裔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利,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碰撞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不同于美国华裔男性作家强调相异文化主体间的硬性冲突,华裔女性文学则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一种接受吸纳,兼收并蓄,融合共生的期望。这是华裔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潮流共同孕育的一种文化、族裔新态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述。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华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成为华裔在学术研究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挖掘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文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美国多元文化的产物,包含华裔美国作家曲折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化符号为代表的中国元素扎根于华裔美国历史、美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之间。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人的自传文学传统开始于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也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特别是汤婷婷和谭恩美等人在继承这种自传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刻意在她们的自传作品中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并力图塑造"混合文化"这一新的华裔美国人的自传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覆盖了文学主题与美国文化的研究。由于存在着跨文化交际,使其成为中西文化冲突的典范。但是,从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角度而言,美国华裔文学的实践性使其更具有体验性,并在教学中实现了对比。本论文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看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早期华工在美国华裔文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天堂树》《中国佬》和《唐老亚》是三位美国华裔作家关于早期华工的代表作。三部小说在对早期华工的叙事上显示出逐渐加强的倾向。作家们用回忆、幻想、联想、文化冲突和梦境等叙事策略追寻历史传统,让美国主流文化正视华裔曾遭受的苦难,塑造全新的华裔英雄形象,呈现出从"发掘"到"修补"再到"重建"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