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亭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亭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维护私法秩序说等诸多论说。程序保障下的纠纷和谐解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设定一国民事诉讼目的既不能脱离该国具体司法背景,同时又要能使民事诉讼与仲裁、调解等类似于诉讼的制度在目的上区别开来,结合我国今天正在大力推地的审判方式的改革,以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客观需要和民事诉讼本质属性与规律为基点来重新思考和设定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从而用以指导重构我国科学可行的民事审判模式,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起诉与受理、调解、判决等制度分析,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两种要求:程序的制度要求和纠纷的实体解决需要。由于价值体现不同,造成民事诉讼的内在矛盾和困境。本文以司法和谐为理念,通过建立独立审前程序和正式开庭并行结构模式,重塑民事审前程序,实现了制度化空间与非制度化空间的对接和合作,两种不同的价值平衡与共处,将达到民事诉讼自身内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目的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和出发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护说、纠纷解决说等诸多学说。笔者结合国内外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提出了应当将程序保障确立为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程序正义内涵的法理界定以及对民事诉讼目的主要学说和研究情况的介绍,提出了程序正义的实现即是民事诉讼的目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目的论作为民事诉讼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事诉讼法面临重新修改、民事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之下,笔者试图在重新梳理各种民事诉讼目的观并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倡导一种新型民事诉讼目的观,树立"民事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二元论。此外,在理论的层面上达成统一之后,必须用民事诉讼目的观去引导具体诉讼制度的设计与运作,这不仅是民事诉讼整个体系保持一致性的需求,也是理论研究"效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我国的简易事诉讼程序愈显弊拙,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的要求相去愈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理论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民事诉讼的机理论证了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合理性 ,分析了不同民事诉讼模式中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差异 ,着重考察了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发展概况 ,并就如何予以有效的程序保障提供了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快速化解纠纷以及切实解决纠纷等多重功能。然而我国对这一机制的功能却重视不够,这与当前国际上普遍重视民事诉讼合意性制度的趋势不相吻合。为与世界发展趋势接轨,应全面科学地建构我国的民事诉讼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保障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诉权底线。西方法治国家从意思自治的私法理念出发,经历了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模式到当事人主义模式的嬗变,捍卫了宪法的人权精神,推动了民主和法治的进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3年12月,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已正式纳入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序幕正式拉开。是否能够用程序正义的理念来指导改革的方向,用维护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权来统领民事诉讼制度,是决定这次立法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程序参与原则是程序正义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是民事诉讼中辩论主义与处分权主义的综合或上位概括。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是程序主体性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就必须尽快确立辩论主义和修正处分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是指民事案件受理后,开庭审理前,法院或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它既独立于庭审程序,也是民事审判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本文对我国的审前程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制度价值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事诉讼制度必然要与时俱进。民事诉讼法,作为保证实体法顺利实施的程序法,也是需要无限趋向和谐这条路的。本文从和谐理念出发,阐述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两种民事诉讼模式,分析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现状,论述了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的认识,希望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需要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包括内部解决、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机制在内的多元化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的抗诉问题是民事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条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信息源、人民检察院在抗诉之审中的诉讼地位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同时对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完善也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9,(1):69-73
当以单一的诉讼方式无法或不易解决董事会决议效力纠纷时,可以尝试从非讼程序的角度着手来探寻解决此类纠纷的可能路径。非讼程序可以避免诉讼程序各项繁冗、庞杂的流程,从而极大地提升解决此类纠纷的效率,进而提升公司治理和运营的效率。对于董事会决议纠纷非讼解决程序的具体布设,可以从体例设置、审理方式、权利保障、裁判形式以及救济手段等方面为着力点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最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十分积极的的意义.但"诉讼全能主义"的说法是片面和主观的,对于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社会,亟需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相似文献   

19.
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同样存在纠纷。校园的和谐离不开纠纷的解决。基于高校内部存在的矛盾纠纷现状,分析这些不利于校园和谐的矛盾纠纷存在的原因;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有效开展为视角,探讨化解高校内部矛盾、解决高校内部纠纷、还校园以和谐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湘南农村依山成村,聚族而居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湘南农村的冲突与纠纷的解决,主要应当依靠地方性资源,即民间规范来解决。而解决这些冲突与纠纷,又必须有国家权力及时、有效的介入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湘南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大人断事”与“政法小组”调停为主、民间调解与司法程序互相协作的农村纠纷和冲突解决机制,极具地方特色,为我国新时期农村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