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平 《快乐阅读》2011,(22):180-181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更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复诵读,启发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情使学生真正受到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高达35%,2003年人教版新课标乇年级教材文言文的比例也有20%。加大考查古诗文的比例,更是当前各地中考试题发展趋势之一。如广州中考从2003年开始古诗文题由2002年的20分增加到30分,还新增了古诗文鉴赏题。  相似文献   

3.
强瑞 《快乐阅读》2013,(11):126-126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教学中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中,带领学生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课程目标也提出要“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中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建构和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生命的底色”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文本解读的乏味和古诗文自身的“历史隔膜”。常常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古诗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索然寡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要求,从系统指导鉴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整合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古诗文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覃国斌 《广西教育》2012,(33):70-70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体现“礼”、“乐”的和谐统一,是一种以礼乐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的文化,它追求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理想的激励。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她滋养了无数中国人。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干余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谆谆教导年轻人应学诗;1999年的一个盎然春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劝勉我们:“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教学     
赵奇 《文学教育(上)》2009,(17):146-146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是学习、积累、继承祖国语言文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营养的源泉。古诗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四重”:注重诵读、注重理解、注重积累、注重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翠华 《教师》2008,(4):80-81
记得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在孔子的眼中,《诗》是具有多种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的教材。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并称他的教育工作是“兴于《诗》”(论语·泰伯)。他说过一段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于“兴”的内涵,尽管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宋代学者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粗略统计发现,在初中阶段,人教版语文教材共有古诗词曲90余篇,古文40余篇,占据了教材内容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前言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课程,而其中有一块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古诗文,中国古代文化深远璀璨,古诗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云集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和精髓的起点。[1]因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应顺应儿童喜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儿童多读多背,把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读、背、识字与写字上。因此,教学中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宜主动地去讲,只须对生字、新词稍加解释即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只作简要的回答,要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熟读诗文与识字、写字上,不宜作逐字逐句的讲解。既要求学生熟记成诵,又不作词语解释,这会不会加大古诗的教学难度?许多低段语文教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熟读熟背,这些古诗除了个别词语外,是并不难理解的。即使…  相似文献   

13.
选入教材的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载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文教学中要思索探究美,实践感受美,迁移创造美,挖掘古诗文中的美育资源,提高审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学生发展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利用古诗文教学滋润学生的心田——即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把树德立人的教学目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进学生的心田。教师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启发联想想象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选入教材的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载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文教学中要思索探究美,实践感受美,迁移创造美,挖掘古诗文中的美育资源,提高审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教学古诗文,可以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受美,从品味、比较中鉴赏美,从补白中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7.
郭东俊 《宁夏教育》2023,(Z1):108-109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标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古诗文教学的拓展方式和意义,同时提出了语文教学拓展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古典诗文意存高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中还蕴含着极深的美学、哲学意境,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智慧的钥匙。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诵读,如何寓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于古诗文诵读教学之中,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学生内心世界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教学小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有这样几招小技,就帮了自己平时教学文言文的忙。一、转换语言,深入浅出把书面语言变成生活语言,把作品中很难懂的字眼换成相对应的风趣明白口语,以充分表达出作  相似文献   

20.
曾俊健 《现代语文》2009,(1):108-109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敲门砖,它能带领学生走进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之门。加强诵读,有助于积累、感知。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得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是古人的读书体会。朱熹在《读书之要》中写道:“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