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写亮点分解:一开始就用美食的诱人吊住了读者的胃口,让人特别期待小作者接下来的表现。描写亮点分解: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写得十分到位,我们就像通过一台文字"摄像机"在注视着小作者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开卷"并非都"有益",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被大量的图书包围,常常陷入"想阅读"又"不会阅读"的尴尬境地。为此,我向大家推荐美国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研究阅读技巧的好书。首先,阅读是什么模样?对这个问题,作者认为,那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这位老师"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没有的洞见"。而你作为读者,"什么也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要尊重每一位读者的内心体验。而语文阅读教学,不也应该如此,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吗?多年的语文教学,使笔者深知,与其给学生"一缸水",不如给他们"一把勺",再构建"一堵墙",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最终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体悟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实现真正个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该公司域出版平台已为本刊生成专属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阅读本刊。具体方法如下: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右侧《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超星学习通二维码,即可阅读本刊。作者长期阅读可点击页面右上角"…",选择"收藏",即可保留本刊。也可下载学习通APP,点击"微应用"中的"移动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爱,细如雨润     
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后进生",怎样使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班主任,我们都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但我们又常常会对那些"后进生""恨铁不成钢"。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有偏差,更不能没有爱,但必须爱得适度,爱得理智。我班的小冠同学,初二下学期时,他就像变了  相似文献   

6.
正首先感谢《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举办的"热心读者有奖评刊活动",此活动给我们这些热心读者与编者、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今天我收到了贵刊2014年第3期,于是就在办公室无人的角落静悄悄地读起来。自从去年订阅以来,每来一期我都是爱不释手,如获至宝,细细阅读,慢慢品悟,感觉每一期文章仔细阅读后对我的教育教学都有帮助,都有提升,这份刊物真的成了我提高研修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良师益友。特别是2014年第1-2期中姚文俊先生写的《我的主体多元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1.在生活中人们常用“细如发丝”来形容物体非常非常微小,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用来表示微小的长度,1纳米是1微米的千分之一,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1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六万分之一.VCD光碟是一个圆形薄片,它的两面有用激光刻成的小凹坑,坑的宽度只有0.4微米.阅读这段材料后回答问题:(1)1纳米=_____米;1微米=_____米;  相似文献   

8.
历代学人对"以意逆志"的理论认识各有千秋,但都确定从作品之意可以认识到作者之志,因此,人们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是以对理想作品的理想解读为理论假设的。由于理想作品与理想解读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以意逆志"实际上告诉人们: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止于、也不等同于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是一个经由一代代读者不断阅读过程累积的结果。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每一位读者的任何一次阅读结果无论如何有差异,都是同一部作品在阅读活动中具体化的结果之一,人类的任何一次阅读活动都以实现理想解读为目标,因此,人类的阅读史是一个理想解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不断实现、不断具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文学界对文本阅读意义的探讨历经作者聚焦和文本凸显之后,逐步转向读者中心,形成了影响日益扩大的读者中心理论。该理论区分了"理想读者"和"一般读者",揭示了阅读的"传出立场"和"审美立场",阐释了阅读的"传递模式","转化模式"和"互动模式"。它引发了一系列课程与教材的读者中心理论视角的考察与研究,召唤我们去关照文本、作者、编者与师生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效应,从而挑战编者的课材创新,促进教师的教学变革,拓展大家的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 为了庆祝CR的三岁生日而举办的“提意见,得大奖”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在活动期间,小编们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上百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听到各种各样来自读者的声音,这一切都让小编们既高兴又不安。每一封来信都寄托着读者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都仔细阅读并尽力回复。您的每一点意见我们都格外珍惜,因为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经过一番认真而艰苦的评选,小编们共选出了38位读者并授与大奖,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阅读理解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作者固然是一个主体,读者也是一个主体。读者作为一个主体,主动地跟作者对话,尽管他或许已经不在了,比如说曹雪芹。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是面对着一个活的曹雪芹,我们是在跟他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主体有不同的准备,他们的性格、能力、处境等不尽相同,这都影响着他们的阅读。  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德国接受美学认为,作品不是由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对话"的平台。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话题",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促成体验性学习。要实现"为了发展每一位学生"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3.
李冬梅 《文教资料》2008,(12):22-25
"不可靠的叙述者"是纳博科夫极为钟爱的修辞手段.纳博科夫小说之所以产生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都是"写作者"而非单纯的"讲述者",他们的写作除承担讲故事的功能外,还存在着自我塑造的目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创造行为.叙述者不可靠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是不同程度的唯我论者,还在于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不可靠叙述者"的美学功能.在于它能够创造出一个读者与作者秘密交流、共谋、协作的平台,让读者体会到辨认、协作的喜悦.纳博科夫邀请读者积极协作,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拨开"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迷雾,攀登到"阅读的顶峰".从而与隐含作者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相似文献   

14.
纯属意外     
今天一上课,小吴老师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她先让刘锐晗和她做了个示范,比如,一个人说"米饭",另一个就要倒着说"饭米"。一轮适应过后,我们进入了PK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阅读又是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对故事或文中人物的感悟,被作者的文字打动与之产生共鸣。这两种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相互融合,达成课堂的和谐共生。但有时它们是相互背离的,这时以哪种理念为核心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把握。前不久同年级的一节阅读研讨课,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看过检测报告吗?产品出厂会有检测报告,去医院检查身体会有检测报告……你没想到这个极具科学性的检测报告,也能运用到我们的写人作文中吧?让我们一起走进《"非常酷友"检测记》,去感受别有一番特色的写人方法吧。"非常酷友"检测记文倪一鸣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文章开头就提到了一个新鲜事物"人物特点检测机",大大地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非常酷友"一词则让读者明白了本次所要检测的人物特点是——酷。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这既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全面推动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同时,学校有幸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实验研究"的项目校,开展了"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方式的研究",期望能够建构"技术—终端—资源—平台—网络"五位一体的全新数  相似文献   

18.
《广东第二课堂》2008,(10):38-41
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已圆满结束。我们向关心和支持本次活动的小读者、小作者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谢意!活动启动后,成千上万篇稿件纷至沓来,每一篇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  相似文献   

19.
(一) "把'话'变成'画'",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这里的"话",指的是课文中作者用来描写形象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画",则是读者阅读的头脑里浮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两者连起来,就是把作者用语言文字描写的形象,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变成读者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画面,或者说是脑子里"过电影"。再造想象是形象性课文阅读时首先要采用的而且也是阅读全过程中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该公司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已为本刊生成专属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阅读本刊。具体方法如下: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右侧《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超星二维码,即可阅读本刊。作者长期阅读可点击页面右上角"…",选择"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