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科学新闻颇具"障眼法",须得"火眼金睛"方能识别、揭穿.当下不科学新闻的表现形式之多样,成因之复杂,危害之深广,不能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2.
元生 《声屏世界》2009,(7):59-59
如何让新闻解读性的节目具有较强的可听性?"解"之所需,"读"之有悟是关键,节目应该在"所需"和"所悟"上下功夫.如何做好"所需""所悟"?从贴近听众的角度选择新闻,力求新闻解读具有实用价值是做好新闻解读节目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涂光晋 《现代传播》2006,1(1):30-33
本文认为中国新闻评论文体源流是源远流长的论说文,从"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到治"经世致用"之学,写"经世致用"之文,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不仅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也有着"文人论政"的理念与传统.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新闻评论厚重的精神与文化积淀,给今天的新闻评论以滋养,也给今天的新闻从业者乃至中国的知识界以思考.  相似文献   

4.
最近,<青年记者>刊登了杨晓白先生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仔细读后,生出不少感慨,人们老说老外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如何,看了这俩手册,真是领教了.所谓"专业",就是规范.没有规范,只有疯长,何谈"专业"?而疯长,则难逃"被修理"的命运."修理之手",不外乎政府(或法)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新闻界议论及"真""假"新闻的问题.内行人都知道,这里说的"假"并非"弄虚作假"之假,它是指的某些新闻徒具新闻之"名"而无新闻之"实".所谓的"实"又当何解呢?简而言之,新闻是一种变动的记录.唯其载有某种变动,而且其变动又很新鲜、很重要、很有趣,所以,传播开去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发挥其提供情报的作用.反之,如果新闻记的只是天天如此这般的流水账,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变动,那可就是"无新闻之实"了.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真"新闻已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元旦晨,作为《文汇报》的读者,我们对《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一稿,就十分赞赏:今晨零点,专程从日本赶来中国的五百多位旅游者,在香烟缭绕的苏州寒山寺里屏息聆听了新年钟声.日本民间相传,除夕之夜敲钟一百零八下,  相似文献   

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09年初完成了频率的改版,新闻播出的比例大大增加.改版前"中国之声"是"5+2"播出模式,即周一到周五以新闻为主打,周末两天以文艺节目为主:改版后成为"7+0",天天以新闻为主打.播出方式从以前的直播与录播混合,改为滚动直播.此外,中国之声特别聘请了一批观察员,储备了近千名专家,及时对突发事件、重大政策进行通俗解读和评论,着重加强新闻背景的解读和新闻评论力量.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的应用使新闻真实性从记者应在场转向受众应在场.在VR新闻中,受众能以具身性的第一视角观看新闻,通过实时操纵的感觉综合体"人替"体验不同的角色,在与新闻情境的交互中获得切实的个体经验.真实性边界的突破使新闻真实在认识论、求真的方法以及伦理上重新被考量,VR新闻否定早已置入新闻叙事结构中的真相,肯定真相应在受众与新闻的交互关系中产生.这一认识上的转变,使新闻内容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激活真实的重要前提,也令融汇事实之真、体验之真、伦理之善成为VR新闻开发的核心指向.  相似文献   

8.
崛起的中国促成世界格局之变、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共同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面向.大变局深刻改变了中国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中国新闻传播业需要以开放的范式进行媒体大融合及社会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9.
赵培玺  沙如钢 《传媒》2006,(9):34-36
面对新闻自身的"第一守望" "新闻队伍再不抓职业道德建设,数年之后,将无可用之兵".初听这一惊呼,以为危言耸听,庸人自忧.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虽为"四大公害",也只是个别人私下的肮脏交易,远未发展到那样严重的程度.当看到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四记者涉嫌敲诈被逮捕"的通报,不禁怵目惊心,盲目乐观不得.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竞争当中,历来就有所谓"抓准问题写新闻"之说.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抓住重大问题进行报道,是产生影响社会、震撼人心的好新闻之源.因此,在新闻精品生产的过程中,问题性新闻的写作,自然就受到了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关于这一点,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开局之际,2011年1月11日上午10点,陕西省委外宣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及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出席.向媒体集体亮相并公布联系方式,标志着陕西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近40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2.
冯越 《今传媒》2008,(3):44-45
一、引导性是新闻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我国流行的多种新闻教科书和普及类读物中,提到新闻学的概念,往往要从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价值等名词术语讲起.现在通用的"新闻"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办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为导师,以"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可见在那时新闻教育中实践教育之重要性已经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低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目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经过治理已有所收敛,但低俗新闻却有上升势头.过去媒体的低俗还仅仅局限在对娱乐圈的报道上,现在已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5.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至今已4个年头.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本论文拟通过对"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梳理与分析,弄清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或"字之成为新闻有几个必要因素:一是必须有事实作根据,根据已有新闻事实作出未来判断.二是一定是受众关心的.有些单个的新闻事实是不为受众关注的,但因为可以"判断"出受众关注的结论,也可以成为"或"字新闻.三是有不确定性的判断.即使有最确切依据的"或"字新闻,也只能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判断.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19.
要谈及新闻文化之哲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新闻文化?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前提.我想我们可以分别定义"新闻"与"文化",然后从两者的共通之处为新闻文化拟以定义.  相似文献   

20.
当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从业者滔滔之语时,当民生新闻成为一种时兴样式时,当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乃至工作新闻越来越近时,3月26日,大众日报"大众摄影"专栏刊出该报记者孙京涛的摄影报道<俺村修路>.看后,我感觉民生新闻的纯朴样式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