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形式单一、陈旧老化,缺乏吸引力,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拓展;由单一的口传手写向多媒体展现推进;由单纯的闭卷考评向多样化测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搭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在教育理念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主旋律教育;大力加强无形教育。在工作方法上实现:由“注入式”的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式”的自我教育转变:由“封闭型”的坐而论道向“开放型”的送教到人转变;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转变;由单一、枯燥的教育手段向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转变;由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向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魏连 《教学与管理》2012,(24):32-3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政治思想理论的灌输,过于强调其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性"价值。僵化的理论灌输并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心  相似文献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灌输方式即硬性灌输和柔性灌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性灌输是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来开展教育活动,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方法上,强调采取严防与硬堵的方法,缺乏沟通、引导等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灌输是根据网民的思想态度和情绪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疏导,使之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高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性灌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灌输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灌输则弥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性灌输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围绕关心主题,提出了关心道德教育理论。它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观、实践观和伦理观上具有契合性,并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实现教育方法由批量式教育向因材施教转变、教育过程由偏好灌输向重视情感转变、教育评价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前沿和热点课题已经十年有余,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呈现了由肤浅化、零散化向深入化、系统化转变的趋势。研究主要探讨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转向意义、理论基础,实现途径、施行条件、独特规律与基本特征等。目前对施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的认识高度一致,对其基本特征、实现途径及施行条件的探索比较全面,对其内涵及主客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存在深入性与系统性不足、批判性与质疑性不足、应用性与可行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在内容选择上,重视政治功能,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倾向性;在价值观教育上,由盛行个人主义价值自由向强调社会价值认同转化;在品德教育上,由忽视转向重视,并向传统道德回归;在教育方式上,由偏重“灌输”向“灌输与渗透”并重转变。文章认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形成了科学体系,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仍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不断改进。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思想阵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二是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要求注重交流与沟通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研究和借鉴大众文化的传播策略,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积极构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实现由对象性向主体性、由说教式向体验式、由灌输型向互动型、由封闭阈向开放阈转变,不断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高举旗帜、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为突破点,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为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两个课堂三个融合":第一课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第二课堂为课外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通过实践该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受到社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以及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借鉴,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新的突破点。书法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书法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隐性教育方法和显性教育方法的和谐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就健全人格。文章还探究了其价值实现的路径,以便更好地推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方式。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爱上"贴心"的思政课。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关注和促进就业成为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新变化,通过具体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引导和促进就业的作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思政课教学、实习实训、科学考评、品牌活动、心理教育五个方面着手,促进“教”与“育”的有机结合,以应对就业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媒体时代,借助网络媒介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之一.以“微博”为载体和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堂、校园“微”文化建设、服务型“微”平台建设、班级“微”管理为具体实施路径,实现教育主客体的全方位互动,改变传统抽象化、教条化的单向度教育范式,促进教育双方的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动融入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和体验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可信度,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转向.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与监管,需要克服“工具+技术”的片面观,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在全面把握网络载体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学生相统一,网上教育与网下工作相统一,建设监督与正面引导相统一,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统一,并最终实现网络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坚持“整体性”的教育教学原则,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创业基本素质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和发展,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育目标观,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面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应时代的发展,确立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这些“9 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学改革创新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教育之道。文章分析了教育中的“无为而治”,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艺术和策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为而治”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内容传输给受教育者。这对当前高校开展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