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绛凭借着她在“三反”运动的亲历和女性特有的纤细敏锐,在《洗澡》中塑造了一系列特点鲜明、颇具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工于心计,有的安于生活,有的隐身人海,其人生经历展示了一幅幅复杂的人性画卷,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了解各色人物的特点,管窥杨绛小说独特风格,体会事件的荒谬和作者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杨绛《洗澡》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人生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绛的长篇小说<洗澡>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为背景,描写了知识分子的芸芸众生相,尤其着重塑造了姚氏母女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渗透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态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3.
赵平 《青年教师》2008,(6):62-63
"我正走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  相似文献   

4.
杨绛的戏剧创作在文化上融汇东西,以世态喜剧为桥梁,准确地把握社会历史的文化脉搏。杨绛剧作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但理论界并未给予应有的评价。她剧作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对于世态的关照和人性的深度探讨,都是中国戏剧史的重大收获。着重探讨人性的剧作家杨绛,应当从戏剧史的边缘地位来到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5.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力避一般的传记范式,依然采用她一贯的立足平凡人生、顺应天性自然的写作姿态,用适情任性而又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人生中最平常也最悠长的亲情体验和甘苦滋味,从中却展示出丰富深刻的人生大境界,传递给读者睿智丰厚的思想与情感。这部朴素真挚的作品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6.
杨绛先生的长篇散文《我们仨》以一贯朴素自然、清丽风趣的语言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学者家庭相知相守近六十年的生活图景,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着人世间最平常也最悠长的悲欢离合、甘苦滋味,展示了一个蕙质兰心的知识分子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感悟与释读。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是一位对哲学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的作家型学者。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贯穿着他的怀疑精神、否定精神、批判精神。他的许多议论,都是从平凡入手,从矛盾入手,从佯谬入手,从而导向对真理的叩问与探索。钱钟书的幽默体现出一种高超的智慧,是对世事的达观、洞悉,思想敏捷,知识广博,心力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而呈现出一种奚落、讽刺、刻薄的美。  相似文献   

8.
当幸福已成往事的时候,是哭。是闹,还是像杨绛女士一样,从容淡定地面对?  相似文献   

9.
高原 《新读写》2008,(5):34-34
乍看《我们仨》这名字觉得很平常。的确,比起那些文采斐然的书名,“我们仨”实在是很不起眼的。寒假的日子有些乏味,在茶余饭后偶尔翻阅了这本书,一下子被打动了,看完一遍,仍觉意犹未尽。几遍下来,更感其闲话家常中的浓厚情谊,怎么读都不过瘾。  相似文献   

10.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10篇。作者以淡泊从容的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间种种发表看法,旁征博引,睿智幽默。举重若轻,诙谐有趣。  相似文献   

11.
谢惠连《雪赋》盖作于彭城,假托历史人物的对话结构全篇,铺陈描写。透露出世族子弟对家族衰落的哀伤与无奈。《憨衰草赋》为沈约在东阳太守任上所作,融咏物与抒情为一体,后半部分都是整齐的五言句,而且隔旬押韵.中间换韵。兼有诗歌和赋的双重特征。实为南朝诗赋互渗的代表作。庾信《灯赋》带有一定的宫体的特色,全篇骈四俪六。具有明显的诗赋互渗的特点。《竹杖赋》是庾信在北周时期的作品。题目似咏物赋。其实是咏怀.此赋的主旨,大概就是求官。  相似文献   

12.
丁玲与杨绛创作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的作家,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是极具代表性的。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视野中,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心态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3.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一直对《滕王逌序》这篇文字高度重视,认为它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关于庾信文学才华的最早的批评文献,但至于滕王逌本人的文学思想,却向来罕有人论及。《滕王逌序》这篇极为罕见的至今保存完整的北朝文论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足以使我们对滕王逌的文学思想产生较为明晰的印象,同时它也体现了南北朝末期最优秀的文人齐聚长安时文学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和交融。  相似文献   

15.
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答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答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表明孔子之时与荀子之时政治环境的不同,感情异常激动,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外,形式上是以四言韵语为主的赋体,是自我解嘲这一体文章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16.
杨绛是中国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时期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杨绛亲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知识分子的政治改造运动。这些因素使得杨绛作品表现出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的另一种方式:不同于之前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政治的深度关注、积极批判或直接介入,而是温婉、平和中表现出浓厚博大的社会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于”和“於”是古汉语中用的较为普遍的两个虚词。“於”比“于”后起,但在语言的不断发展中,“於”逐渐取代了“于”。由于二者并存期间在用法上尤其在用作介词时有诸多混用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区别,因此“于”“於”的历史发展情况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史记》为语料,对二者在西汉时期的使用状态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对《金鳌新话》的研究大都是立足于瞿佑看金时习的考察视角,因而,此类研究仍旧停留在对应分析影响者与被影响者间相似点的层面上,未能全面地揭示出金时习的独创性。鉴于这种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基于金时习从其在小说中设定的幽魂及幽魂世界分析他(与瞿佑相较)的独创性,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金鳌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从出土非文字材料运用看《尔雅》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地下材料包括古文字材料和非文字材料,这些非文字材料也可以用来对《尔雅》进行“新证”研究。利用这些非文字材料可以订正《尔雅》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检验《尔雅》对一些词语训释的正确性。我们在对《尔雅》等传世古籍的整理工作要重视非文字材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增值税立法将填补我国税法体系中无流转税法律的空白,而增值税实施过程中沉积的许多问题应借立法契机予以明确。在简要回顾三十年来增值税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了目前增值税税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无偿赠送内涵不明确、销售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计税方法的界定不准确、农产品抵扣制度不合理、交通运输企业征税和税款抵扣脱节、企业不同操作情况下带来的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公式结果的不同等"几个具体问题,分析了立法要解决的难点并提出了立法建议。另一方面提出下一步增值税立法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扩围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