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芬 《海外英语》2014,(12):260-261
人类是使用符号的动物,符号是用来交际的工具。然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流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和不可避免的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语言符号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深层解码,深刻认识其中存在的关系,以求促进跨文化交际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耿娟 《教师》2014,(32):116-117
作为国际旅游中跨文化旅游语言交流的重要媒介,旅游文化本质上是依托语言来实现对旅游文化信息的转化、阐释与传播等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行为。本文首先对跨文化交流的不可避免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国际旅游与跨文化传播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就以语言为载体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彭凤 《华章》2013,(1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人们旅游意识的提高,旅游动机已不仅仅是观光休闲或商务交流,而更多的是渴望能与客源地的人们交往互动,去感受异质文化,体验异地风俗民情。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流与旅游业的关系,基于旅游视角下的跨文化交流形式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不同地域间的旅游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旅游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旅游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交流与沟通的活动,而旅游英语就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但每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不同,旅游者要消除这种差异,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素质。笔者针对旅游英语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法律环境透视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略论跨文化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译者可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这用各种变通和补偿手段,以求在替译语读者解读原语语言符号的同时,破解原语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陆垠杼 《文教资料》2010,(26):45-46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国,将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必须要考虑其跨文化的因素.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旅游文化的信息交流与语际转换.在这种交流与转换中,跨文化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认同和传承的载体。不同语言之间的层次、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理解和尊重跨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成为了社会和工作环境中的重要议题。本课题组立足跨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这一前提,  相似文献   

8.
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析,旅游就是一个主客双方运用旅游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描述这一互动过程的模式,指出符号互动的枢纽是对符号意义的解读,并论证了符号解读对符号互动运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婷婷 《时代教育》2010,(1):288-288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除了语言方面的障碍,另外一种阻碍交流的因素—非语言行为也日益凸显出来。非语言行为也是不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谈话者通过:身势语、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接触和人体距离等,这些无声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态度。为了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者必须很好的掌握这些非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0.
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副语言符号交际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副语言符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化景观是人类社会生产不断建构的产物.作为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文化景观以符号为特征,传播着丰富的人为内涵,满足着旅游者的旅游符号体验需求.通过对符号学理论的解读,分析符号学理论背景下旅游文化景观符号的生产和消费,并以昆明市五华区为例,建构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营销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项中美学校之间进行的网上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实践考察,通过把布迪厄的符号权力和符号斗争的概念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研究了参加项目的中国师生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揭示和挑战中国师生社会认知中的二元固化模式,为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开辟了空间和可能性;通过增加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创设能够真实促进跨文化的环境和增进跨文化理解,同时培养师生的平等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翻译是一种在不同的语言和社会心理特征下的跨文化交流。本文以Hans Vermeer的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以宁波旅游翻译为具体文本,简要探讨旅游翻译的一些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输出能力的关键。而小学阶段是跨文化交流思维与能力养成的起步期,我们以三、四年级《论语》关键词双语教学为基点进行跨文化交流思维习惯及能力训练,探索《论语》关键词双语教学原则与方法,并初步构建起具体、系统的跨文化视野下小学国学经典解读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为基础,把跨文化教学融入英语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从跨文化视角分析选题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他者看待中国文化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文化的解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外国人是用什么方式去理解中国文化,以及面对缺失的文化元素他们选择用怎样的解读方式介绍给国外观众,在交流中是否出现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7.
非言语语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意念、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信息交流的表义单位,有其自身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考察,非言语语与语言语一样具有多义性、同义性、反义性、歧义性、民族特性和修辞特性等诸多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旅游者来说,宗教旅游是"神圣旅程",是抵御异化的方式之一。它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导致文化的变迁、冲突与整合。多元的、包容性的跨文化交流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立足于保护的宗教旅游开发,实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投资,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基石。在发挥宗教旅游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到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主要以非语言交流中的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这一肢体语言所传递的讯息为中心,对中日两个国家在以手势表达含义时的异同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使今后的日语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它们的不同,以期为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增添一味润滑剂,为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和提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跨文化意识下的旅游英语翻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跨语言、跨时空的交流过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跨文化意识在正确进行旅游英语翻译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基于跨文化意识的理解上,分析了导致跨文化差异的因素对旅游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旅游英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