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景丽 《学习之友》2012,(11):42-43
公元522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苏州的丝绸来不了了。因为从公元519年开始,在位的南朝梁武帝大手一挥,耍北伐,要一统天下,国际贸易之类的小事,也就靠边站了。于是,江南沿海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被梁朝政府大批征为军用,沿海民船一下子减少了4/5。船少,送出去的货就少了,也只好对不起大洋彼岸的洋兄弟了。  相似文献   

2.
颜之推字介,生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卒于隋朝初年(590年),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他曾在梁朝、北周、北齐为官,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颜之推学识渊博,平生著述甚多,《颜氏家训》是其代表作。本文就其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颜之推的道德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之推的道德教育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郭齐家颜之推(公元531~约59O年),字介,梁朝金陵(今南京)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出身于世代精通儒学的仕宦之家,早年得到家学的熏陶,奠定了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长于写作,“词情典丽...  相似文献   

4.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北朝东魏大将候景不愿服从已死的权臣高欢之子高澄,欲献河南十三州降梁,梁武帝认为这是统一南北的好机会,就不听臣下的劝阻而接纳了候景,并封他为河南王和大将军。这件事虽然使得梁朝与东魏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但梁武帝又不肯与高氏政权完全断绝关系。因此,候景感到梁武帝并不完全信任自己;降梁后他又了解到南朝朝廷中的各种腐败情形,于是就在降梁的第二年(公元548年)起兵反叛,很快攻陷了京城建康,梁武  相似文献   

5.
叙事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初的某一时期。产生的地方是黄河流域。到南朝的梁朝(公元502年4月——556年9月),它已传播到江南,被梁王朝乐府官员采辑,列入当时的《鼓角横吹曲》中。陈王朝(公元556年10月——589年1月)一个和尚叫智匠或智丘(《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智匠”,《旧唐书·艺文志》作“智丘”)作《古今乐录》,收了这首民歌。宋朝人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采辑《古今乐录》,收了《木兰诗》。《古今乐录》已失传。我们现有的《木兰诗》民歌,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6.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降将侯景叛变梁朝,最终导致了萧衍梁政权的颠覆。侯景能够成功乱梁内在的原因是梁朝本身腐败统治发展的恶果,而南北政局相互作用则是推动其发展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丘迟(466-508),是齐梁间的著名文人,自幼聪明好学,富有文才,在梁朝做过永嘉太守及随军记室(相当于秘书),有诗文传世。陈伯之原是齐的安东将军和江州刺史,萧衍(梁武帝)起兵时招降了他。公元502年,陈伯之因受胡作非为的部下邓缮的教唆,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奔北魏,做了北魏的“平南将军”。公元505年冬,梁武帝命他的胞弟临川王萧宏做统帅,大举北伐。当时陈伯之领北魏军抵抗梁军。作为率军征讨,拥有优势的萧宏,本可以马不停蹄,直捣敌营,擒拿叛逆,征服北魏的,但攻城总会付出相当的代价,因此萧宏并不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8.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是齐梁间的散文佳品,它能入选于同时代人萧统所编纂的《文选》,足以说明这篇散文当时就已为人所称颂。究其原因,除了使陈伯之归降梁朝,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外,还因为这封劝降信富有文彩,语言、结构颇具特色,为人们所折服。陈伯之原在齐朝后期任江州刺史,公元五○一年,萧衍(梁武帝)起兵争夺政权时,招降了他,仍命他做江州刺史,还加封丰城县公。翌年,他的部下邓缮等人胡作非为,武帝欲治罪邓缮,陈伯之非但不同意,反而偏听了邓缮等人的挑唆,起兵反梁,战败后又投降了北魏,做了“平南将军”。公元五○五年冬天,梁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率兵,大举北伐时,陈伯之曾领兵于寿阳梁城(现在安徽省  相似文献   

9.
梁武帝萧衍太清二年(公元五四八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在寿阳起兵反梁.袭取了谯州,降下了历阳,引兵直临长江.十月二十二日,在萧正德的接应下,侯景率军八千人轻易地从采石渡过了长江,直抵台城下.经过一百三十多天的攻围战,于太清三年三月十二日城破,梁武帝被困饿死.候景进入建康后烧掠一空,又派军陆续攻取吴郡、吴兴、会稽、广陵等地,大肆烧杀抢掠,残暴无比.直到公元五五二年,梁朝大将王僧辩和陈霸先率军攻入建康,才击溃侯景的军队.候景战败东奔,与心腹数一十人乘船“自沪渎入海,至胡豆州,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送尸于王僧辩”①扰害三年多的侯景之乱,至此告终.候景之乱是南朝  相似文献   

10.
沈炯生于梁朝开国之初,卒于陈文帝天嘉元年春。其作于梁敬帝绍泰二年的《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旨在凭吊故主王僧辩。曾经激扬文字于梁末陈初乱离之际的他,其实只是工笔之才而非善文之士。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选自《艺文类聚》(据中华书局影宋本卷七)。朱元思这个人不甚有名,乃至有些选本选这篇文章,把朱元思的“朱”误为“宋”。黎经诰《六朝文絜笺注》还说:“‘宋’,一作‘朱’,非。案宋元思,字玉山。刘峻有《与宋玉山元思书》。” 作者吴均,字叔庠,梁朝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生于公元469年(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公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好学,官至奉朝请。他曾因私撰《齐春秋》免官;后奉诏撰通史,未成而死。他的诗歌、散文多描绘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曾得到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沈约的称赏,时人仿效他的文体,号为“吴均体”。至今有《吴朝请集》和小说《续齐谐记》流传。  相似文献   

12.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首先应该把他放在历史的座标系中,准确地找出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交点。评价龚自珍的思想倾向也应如此。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他一生的经历恰好与中国封建社会趋于没落  相似文献   

13.
人文知识     
公元·世纪公元,即公历纪元,也叫基督纪元,或西元。公元元年传说是耶稣基督的诞生年,公元一词在拉丁文中写作:Anno Domini,意为“主的生年”。这一年正是中国汉平帝元始元年。世纪,拉丁文是centuria,意思是100年。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六单元单元知识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在以前的高中课本中也曾出现过公元纪年对干支纪年的换算问题。因而在高考前的综合训练中时常出现此类题目。其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参考年代的干支纪年,求出某一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其中的参考年和所求年同在六十花甲的同一周期之中。其实,只要掌握公元纪年  相似文献   

15.
正屏上鉴语《屏风帖》,草书,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四月二十二日。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祝宽天借观于从兄季平处,言于绍兴初得之于北人南渡者。姜尧章曾分别于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37年)、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获观题识,称其高古,不乏风致。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王允初刻石于临安余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元延三年(公元1316年),县令尹王  相似文献   

16.
孙冰 《高中生》2013,(6):60
王羲之的作品历代都被人珍视,在古代就已经价值连城,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历代帝王的推崇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王羲之是因为历代帝王们的推崇,才有了其他书法家都没能拥有的"正宗"地位。最初重视王羲之的皇帝是南朝的梁武帝。于是,在王羲之身后100多年的梁朝出现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在此期间,战乱频仍,根本谈不到发展经济,因此没有出现可以称道的经济思想家。公元960年,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公元960——1126年)。后由于受金人武装势力逼迫,赵构迁都临安,直至公元1279年为元所灭,史称南宋。两宋政权共历时三百一十多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商品货币关系还是在不断扩展,从而使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18.
一通鉴纪事本末42卷,南宋袁枢撰。枢字机仲,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6年),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官至工部侍郎。宋史卷389袁枢传云:“出为严州教授。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枢之至友杨万里序通鉴纪事本末亦云:“后一年子袁子分教严陵。后一年,予出守临漳,相见于严陵,相劳苦,相乐,且相楙以学,子袁子因出书一编,盖通鉴之本末也。”据此两说,均谓此书作(?)枢官严州之时。按枢调严州教授,乃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六月问事,杨万里过临漳读其原稿,并为之作序,乃熙淳元年(公元1174年)三月问事。公元1175年,吕祖谦朱熹复先后为此稿作跋。1176年,参  相似文献   

19.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于公元617年底攻下,长安,次年5月称帝。公元907年覆灭。在此期间,固原成为守卫关中、尤其是唐都长安的重要防线。因而,也就发生了唐与突厥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长期交战。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陷原州,直到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原州军民起义,才摆脱吐蕃统治。时隔31年后,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复为吐蕃所占,致使“丝绸之路”长安至凉州北道中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开始,到公元1905年清末废除,共存在了1300年。这种制度既为历代封建王朝招揽了不少人才,随着时代变迁,也逐步束缚了人才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