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所撰《新五代史》在文笔方面优于《旧五代史》。他撰写《新五代史》往往借历史事件的叙写,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其撰写方法常常是在纪传前后加序作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伶官传序》就是写在《伶官传》前面的序,独立成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及其宠信伶官的历史事实: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得宠于庄宗。庄宗常跟他们“戏于庭”;他们也常常干预朝政;有的伶人得官后,非常跋(?),造成大臣们跟庄宗离心离德。后来皇甫晖、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又背叛了他,庄宗死于伶人郭门高之手。序文就后唐庄宗兴国亡身  相似文献   

2.
后唐庄宗宠爱伶官,最终却死于伶官之手,“为天下笑”。他为何会从一个智勇双全的一国之君落到“无所归”的境地,后唐又为何从兴盛一时而迅即土崩瓦解呢?欧阳修  相似文献   

3.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伶官传》所撰的序文,也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这篇序文是把“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  相似文献   

4.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后唐皇子李继笈以及宰相郭崇韬率军攻伐前蜀王氏政权。在巨大的军事胜利面前,后唐庄宗李存勖接连做出了一系列荒谬而血腥的举动,郭崇韬、朱友谦等重臣、军将相继以“谋反”的罪行被诛杀,征蜀大军分裂为两派。此后乱局波及全国,河北驻屯军哗变,前往镇压的讨伐军反而与之合流,主帅李嗣源转而支持反乱军,并南渡黄河夺取政权;庄宗死于内乱;李继笈回师途中得知政权易手,选择了自尽。在这场政治剧变之后,隐藏了后唐政权诸多矛盾。后唐君臣发动这场远征意在重新分配内部政治权力,而对于政治形势的误读以及积聚已久的猜忌,最终导致了李存勖错误的决策,引起连锁反应。后唐庄宗政权的灭亡,是五代时期一例失败的藩镇建国史,暴露了藩镇体制蜕变过程中的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5.
李存勖一生能征善战,悉于用兵,以弱胜强,终成帝业。但他有致命弱点,自娱声色,重用伶官,忠奸不分,骄傲狂横,终致众叛亲离,帝业崩垮,内讧立起,身死国灭。李存勖的人生轨迹。既是一曲让人震撼的英雄悲歌,又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例证。  相似文献   

6.
元朝政权消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也不是全国大部分耕地逐渐集中到少数统治者手中,而是以元朝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日愈腐败所造成。第一个认真总结元亡教训的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反映在他建立明朝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翻译带有“莫”字的句子时,因对“莫”的词性认识不清而发生争论。如在翻译《伶官传序》中“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时,有的把它翻译成“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跟他抗争”;有的把它译成“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明洪武二年(1370年)四月,元朝末代皇帝渥温妥欢帖睦尔因痢疾死于应昌(今内蒙达来诺尔西南),年51岁。消息传到南京,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号为“顺帝”。妥欢帖睦尔虽入“知天命”之年,但他是“知顺天命”,还是逆“天”行事?纵观他的一生,自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光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祭。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贬褒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家长》2009,(6):8-8
大“官”、小“官”作用不同 成绩好、纪律好、管理能力强,这是对学生干部中大一点的“官”的要求。小“官”就不一定了,老师常会抓住某个比较调皮学生的一两个闪光点,给他安排一个职务,目的是为了激励和约束他。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政治人格与心态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屈原的政治人格,认为屈原具有个性倾向;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纠结着根深蒂固的“恋君情结”。这一心态特征是决定屈原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的深层支点,导致屈原最终作了忠君爱国的祭品。当屈原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格典型展示给后人时,他对后世士人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文章指出:屈原及其后继者们被忠君的梦魔拖住了手脚,他们总也走不出“反贪官不反皇帝”和希冀“好皇帝”的“鬼打墙”。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2.
伶官误国     
唐庄宗报了父仇志满意得,就图起享受来。他小时候最喜欢看戏演戏,并跟戏班子里的伶人混得挺熟。现在做了皇帝又沾上了演戏的癖好,成天跟伶人在一起,穿着戏装,登台表演,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他还给自己起个“李天下”的艺名。有一次他上台演戏,自己叫了两声“李天下”。有个伶人上去给他两个耳刮子。唐庄宗莫名其妙,别的伶人见了也大吃一惊,冲上去揪住那伶人责问。那个打耳光的伶人笑嘻嘻地说:“理(理与李同音)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个是谁呢?”唐庄宗才知是跟他开玩笑,挨了打也不生气。伶人们受到唐庄宗的宠幸,在宫里自由进出,与皇帝  相似文献   

13.
历代开国皇帝中,汉高祖刘邦可谓声名狼藉。从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开始,刘邦便被无数后人冠上了“流氓之徒”“无赖皇帝”的恶谥。也对,起事前的刘邦的确过着一种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生活,但正是这段日子给了他把握人心、洞悉人性的能力和资本。而项羽,纵使“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却依然失了人心,输了天下。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最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敬老师。一次,皇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杜若 《小学生导读》2014,(12):16-18
说起凤阳,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流传很广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歌词里说的朱皇帝,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16.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7,(12):56-56,F0003
图1:屋大维头像。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自公元前27年起独揽国家各项大权,直到公元14年去世。统治罗马长达43年。他被元老院奉以奥古斯都的称号(拉丁文意为“神圣者”、“至尊者”),“奥古斯都”后来成为罗马及西方帝王习用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正>同光三年九月,后唐庄宗派军征伐后蜀,蜀主王衍抵挡不住,被迫投降。庄宗命王衍一家及其手下官员、将士和仆役等千余人从成都迁往洛阳。同光四年四月,当王衍一行行至秦川时,关东魏州发生军事政变。庄宗慌忙率部东征平叛,大部分将士都被他带走了,一时国内空虚。他寻思,降主王衍正在赶往都城洛阳的路上,他会不会反悔,趁国内空虚之时生出什么枝节来?如果那样,麻烦就大了,后果不堪设想。他越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习》2010,(5):78-78
从汉代开始,各朝统治者多以黄服为尊。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便是用此办法发动陈桥兵变而当上了北宋的开国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来历。  相似文献   

19.
宋徽宗赵佶不是个好皇帝 ,却是个好画家 ;李后主也不是个好皇帝 ,却是个优秀的词人。如果让他们“各尽所能” ,老老实实地干他们擅长的事 ,说不定还能对社会做出点有益的贡献。这一类皇帝还真不少。晋惠帝司马衷有个儿子叫司马辶 ,是个很聪明懂事的人。后来当了太子 ,却不爱读书 ,而喜欢学做买卖。他在宫中让人同他一起杀猪卖酒 ,竟锻炼到可以用手来估掂肉的斤两 ,不差毫厘。这种人 ,让他当个售货员一定会是很称职的 ,却非得要他去当皇帝 ,结果搞得一塌糊涂 ,最后自己也呜呼哀哉了。还有一位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他的爱好是盖房子并亲自…  相似文献   

20.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呜呼:感叹词,唉。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盛衰:指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亡。天命:宿命论者所谓上天的意志。《新五代史·唐家人传》中记载李存勖(xù序)将出库物给军,刘后不肯,说:“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遂不发饷,以致身死国亡。薛居正著的《旧五代史》也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