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讲谈社最先叩击中国出版业对外合作之门1979年春天,一个风和日丽、鲜花盛开的日子,我和高履芳在约定的时间,到东京目白台访问野间省一先生。那时候,野间省一身体欠安,坐着轮椅(图一),可是一见文物出版社的老朋友,立即满面春风,和我们一起回忆1966年4月他和平凡社社长下中邦彦两人到文物出版社做客的情景。亲切的话题又带回到1962年。那一年是讲谈社首先冲破两国尚未建交的重重险阻,在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的协助下,获得我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廖承志的支持,由文物出版社为日文版《世界美术全集》供稿,提供其中四册《中国美术》的图版底片…  相似文献   

2.
简讯     
我作品获1986年度野间儿童图书插图奖我国美术工作者徐乐乐的《玉蕊仙子》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1986年度野间儿童图书插图比赛二等奖。这次比赛结果于去年12月5日在东京揭晓,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获奖作品是从44个参加国的248种作品中评选出来的。获得一等奖的是南朝鲜的美术工作者。我国的李老十的《武松醉打蒋门神》获三等奖;王晓明的《龙凤瓷床》和王烈的《看图学寓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上海开战,有地位的人纷纷向西南后方走的时候,郑振铎先生没有走,留在上海,人们不知道所以。战争期间,往往是珍贵典籍出现、散失、易主的时候。而当时,日本凭藉武力抢夺典籍。有位不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而是研究“日本文化影响中国”的学者,叫实藤惠修的,他有部著作叫《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有中译本。  相似文献   

4.
11.小学馆文学奖 1952年由小学馆创设。奖励日本的优秀文学图书和作品。每年10月颁奖。 12.小熊秀雄奖 1968年由旭川文化图书协会创设。奖励日本的优秀诗集。每年3月颁奖。 13.野间文艺奖 1948年由野间基金会创办。奖励日本优秀的作家。每年11月颁奖。 14.野间儿童文艺奖 1963年由野间基金会创办。奖励日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于每年10月颁奖。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2日是日本《读卖新闻》创刊120周年纪念日。这家发行量达980万份的世界第一大报,正朝着突破1000万份大关的目标前进。 日本报纸市场早已达到饱和状态,突破1000万,谈何容易!他们将采取怎样的战略? 经丹藤佳纪这位昔日驻中国特派记者的热情安排,我专门去读卖新闻社东京总部访问了该报副社长加藤博久先生。 加藤先生强调的主要是:要办成高级大众化报纸。大众化的,但又是高级的。这就是他们的基本战略思想。 “读卖最初是大众化报纸,是以街巷话题、市井新闻为  相似文献   

6.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7.
陈龙 《全国新书目》2011,(12):24-25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何时传入日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从现存的日本史料来看,至少在公元760年(日本纪年天平宝字四年)成书的《藤氏家传·大织冠传》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贵族社会评点独裁者苏我入鹿的政治就如同"董卓的横暴"的记载。同年,当时的淳仁天皇派遣了他的六位舍人  相似文献   

8.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四届“野间儿童图书插图比赛”于1984年12月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我国画家朱成梁的《一闪一闪的兔子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获三等奖。鲍潮鸣、程延林的《长发妹》(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获鼓励奖。参加这次比赛的有二十八个国家选送的一百八十部儿童图书插图作品。评选委员会选出一等奖一幅、二等奖二幅、三等奖十幅、鼓励奖六幅。发奖仪式将于1985年4月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并进行两个星期展览,85年秋季还将在捷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城进行特别展览。  相似文献   

9.
日本第113届芥川文学奖最近揭晓,第一次入围的保坂和志以《这个人的处境》获奖。日本另一个重要的文学奖直木奖也于近期揭晓,其得主为赤濑川隼,获奖作品为《白球残映》。 保坂和志去年曾获野间文艺新人奖,一跃成为作家。他的《这个人的处境》描写主人翁去探访大学时代的女友真纪。真纪时年38岁,已婚,并已育有二子,主人翁与她在庭院中聊起过去的生活记事,故事就从大学时代的话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  相似文献   

11.
奚众望 《新闻记者》2003,(12):48-5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担任日本《读卖新闻》上海支局支局长的高井洁司先生,出版了他的新作《用你的头脑看中国》。尽管工作十分繁忙,我还是主动承担了这部新作中文版的全部翻译任务。书中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太精彩,以至我生怕不熟悉高井先生的人不能准确地表达原著真意——也许这是多余的。 我是高井先生在上海工作时期的助手,交往至今已有17年。我很想借此机会,  相似文献   

12.
王兴东 《出版广角》2015,(6):115-115
“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我常常引用新藤兼人这句话。至今我仍记得在中日剧作家交流会上,新藤兼人先生曾说过:“剧作使导演有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罗贯中著《隋唐志传》,今所知存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己本四十七年姑苏林龚绍山所刊本,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有著录。这个本子,向来被称为海内孤本。其实,此书还有另一藏本,这个本子由日本横山弘先生收藏。横山弘先生为奈良女子大学教授,对中国唐代文学素有研究。笔者赴奈良访问时,蒙横山先生惠示,得以见到这一本子。横山先生曾携这一本子赴东京与尊经阁藏本对校过。兹将笔者了解到横山先生的研究对校情况介绍如下,或可供国内研究者参考。横山弘藏《镌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木板…  相似文献   

14.
1988年11月23日,在我国棋圣聂卫平于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赛中先后两次以一点之优险胜日本棋圣藤泽秀行之后,《人民日报》体育版以《行家说棋》为题报道了聂卫平如下的一段言论:“同藤泽秀行先生的这两盘棋是我近年来与日本棋手下得最艰苦的两盘。藤泽秀行先生下得极为出色,我的取胜也许是生前关心围棋事业的陈老总在天之灵的相助。”这是一段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文字。象这类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文字在《光明日报》上也曾见过。那是在同年春天,在“新体育杯”围棋赛决赛中,浙江小将  相似文献   

15.
正"终南山是‘龙脉’,是‘众山之祖’,是传说中‘仙界与红尘的分界’,是‘月亮山’,是‘父亲山’,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是‘献给地球的礼物’。终南山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精神概念。"这是史飞翔先生在他的著作《终南隐士》一书中写到的。我对终南山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西北大学教授李利安先生。早在三年前,李利安先生曾多次向我介绍终南山在陕西地理位置、旅游开发、经济开放和宗教文化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教授说,在西安,秦岭段的自然开放比较  相似文献   

16.
岳麓书社王德亚兄送我一本由他亲自编辑、黄仁生先生撰写的《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这是一本好书,编审精当、检索方便、印制精美,我爱不释手。1990年前后,我热衷于日本刻本的研究,曾试图编写一部《日本刻中国典籍别录》,于是寻访国内各大图书馆,广泛阅览各种藏书目录,其中包括数量不少的日本汉籍目录,如森立之的《经籍访古志》、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吉田篁墩的《活版经籍考》、丹波元胤的《医籍考》等,收集的资料卡片达二千余张,并托友人从日本带回《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和长泽规矩也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从《为藤真川举净丰启》说起日本一代高僧空海聪慧博学,精于辞赋,擅长书法,一生写下许多诗文,由其弟子真济萃其精华,汇编为《遍照发挥性灵集》,成为传世佳作。在《性灵集》第四卷里,有一篇《为藤真川举净丰启》.描述了唐朝到日本的移民家族的活动事迹及其际遇,蕴含着空海对唐人的深厚感情,实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到日本的移民史的重要文献这篇启文为骈俪体。我们知道,骈文兴行干南朝,至初唐四杰时盛极于世,上至制诰,下至表、启、檄、露布、序记、颂  相似文献   

18.
《读卖新闻》是日本第一大报,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日报。目前,它每日印行920万份,全因平均每1000个家庭中就有235家订有《读卖新闻》,这在世界各国中是很少见的。去年赴日访问期间,根据主人的安排,我们先后参观访问了《读卖新闻》社东京总部、读卖系统的日本电视台,《读卖新闻》大阪总部,听了《读卖新闻》社长小林与三次先生、编辑局长(总编辑)水上健也先生、《读卖新闻》大阪总部编辑局长古泽公太郎先生等的介绍,使我们对当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特点有了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19.
一家报纸用《军令如山倒》的标题,我认为把“军令”和“山倒”放在一起,不妥,写了一个意见,不料编辑先生马上用周立波、杜鹏程的小说中所用此语,说没有什么不对。还有一位先生,各打屁股五十,说这也对,那也可以,而且引《俗语词典》为证。一个标题用错了字,按照现在的规格,可说司空见惯,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山”和“山倒”,确是两个概念,把它们混淆起来是不妥的。 “铜山西倒,洛钟东应”,所谓山倒,其实当时是陇  相似文献   

20.
大连图书馆藏明刻本《还魂记》,书后有一则题记云:"余在湘与柔甫会读西厢、琵琶、牡丹亭、桃花扇,甚快。焕彬先生曰:‘西厢曲祖、琵琶曲圣、牡丹亭曲仙也’"。落款署"明治辛亥五月,节山生拜柔甫仁兄惠存。"节山即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光绪末年来华从湖南汉学大师叶德辉先生学习中国戏曲,著有《元曲研究》等著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