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红梅 《新闻界》2005,(1):73-74
一、周报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空间 “中国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状况”调查显示:与上个世纪相比,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大幅度增加,休闲时间明显多于工作时间;实行“双休日制”后,阅读报刊书籍在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中占据了第二位,报纸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读者层次的提高,报纸的功能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信息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1998,(4)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国家统计局’98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阅读报纸最感兴趣的是新闻。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阅读报纸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新闻。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读者都将以报纸所能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衡量报纸的优势,都期待着手中的报纸能为他们快捷地接受信息提供方便。高校校报有着特殊的读者群,他们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对校报更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稳定住这个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98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在阅读报纸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新闻。据调查,在北京,67%的居民表示经常阅读报纸上刊登的国内新闻。按阅读率排序,紧随其后的是国际新闻,占65%,社会热点报道占44%,体育报道占41%,电视预告占39%,天气预报占37%,购物指导占36%,家庭生活指南占36%,法律信息占32%,保健卫生占31%,经济信息占25%。 在其他城市也基本如此。如上海,居民们经常阅读的报纸内容分别为国际新闻72%,国内新闻71%,体育报道48%,社会热点34%,天气…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的都市报纸,指晚报、都市报、商报、早报等城市报纸,它们都是以城市居民为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大众化报纸,而区别于以各级党政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机关报。在成都市,都市报纸就有七家,它们在同一发展空间中较量,成都报业竞争之激烈也因而全国闻名。 都市报纸以反映都市变动,服务市民生活见长,都市新闻、服务性和娱乐性是它的强项;在市民日常生活之外的影响力是它的弱项。新闻史上有条规律,一张综合性报纸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站稳脚跟后,它总要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它甚至不得不这样做,为了竞争,为了发展,为了适应阅读品位日渐提…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编辑和出版商》报道,一份来自英国机构的最新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英国全国性报纸读者表示,他们更喜欢阅读印刷版报纸,而不是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进行阅读。这个调查结果主要用于研究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和对时事的兴趣。
  纵观全国性报纸,读者对印刷版报纸的偏爱明显存在,但有很多人会在典型的一周里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全国性报纸。总的来说,在偏好阅读印刷版报纸的读者中,有17%表示他们也会在网上阅读。相比较而言,在喜欢通过移动设备阅读全国性报纸的读者中,有38%表示他们也会阅读印刷版报纸--还有31%的读者表示,他们也会通过电脑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7.
报纸版面注目率是指阅读报纸某版面(或文章、广告)的读者占居民总体的比例。版面注目率研究,通过监测报纸读者群体在阅读报纸时对各个具体阅读对象(包括具体版面、文章、广告)的阅读状况,分析报刊具体阅读对象的阅读率,实现报刊具体阅读对象的量化评估。与现在很多研究机构提出的“报纸阅读率“不同,报纸版面注目率是一个均值,即每天版面注目率的均值,  相似文献   

8.
浅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其中找到了直截了当的快乐,时间在这种快乐中轻松易逝。报纸这一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浅阅读的需求。浅阅读表现出消费文化的一些突出特征:快餐式、随意性、享乐化、碎片化。报纸如何把握住浅阅读时代读者的口味,使报纸让读者乐于接受?首先,应当注重报纸形式设计,强化报纸的视觉效果。其次,在内容上应研究读者口味,提供精彩的"碎片"。一份成功的报纸还应该做海量信息的导引者,并且有意识地加入深阅读元素,逐步完善报纸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报纸的受众接触规模:各主要媒介的受众接触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新闻类杂志和广播,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本次调查发现,各个媒介在全国城市居民中的受众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95.62%)、报纸  相似文献   

10.
由网络兴起的崇尚简单浏览式阅读方式的“浅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报纸等纸质媒体想要在“浅阅读时代”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重视版面设计.本文通过简析原因,陈述报纸版面设计考量,展望“浅阅读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孤云 《新闻窗》2006,(6):91-91
11月21日,第七届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中国首届报纸阅读支化圆桌会议在深圳开幕,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报纸阅读文化主题峰会。书评与阅读以及媒体的关系。国内读书版的现状与趋向,想必会成为会议重要议题。本次报纸阅读文化圆桌会旨在唤醒各界对报纸阅读文化的关注,充分发挥媒体在推动全民阅读文化方面的作用。(2006年11月21日《晶报》)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0大市场中,纸介报纸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网络报纸而减少。该项对369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前50大市场中,有61%的网络使用者每天间读一份报纸,有近3/4的周末阅读一份报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个月中网络使用者中,有超过2/3的人在测览在线报纸的同时每天还阅读一份纸介报纸,在周末,这个数字会攀升至78%。甚至在前6个月中没有测览过在线报纸的网络使用者也有57%的人平日每天阅读一份报纸,71%周末阅读一份报纸。这一调查表明:网络使用者——尤其是在线报纸的读者——仍旧是…  相似文献   

13.
每月视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新型农村传媒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具体到新闻媒体的接触和占有方面,农村与城市之间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把几种主要媒介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作一个简单对比——报纸:我国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面向城市居民发行的都市报、晚报,许多城市还不止一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多家报纸展开激烈竞争;而在农村, 专门为农民创办的报纸却寥寥无几。广播:交通频率、音乐频率, 几乎都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受众, 而以农民为目标受众的频率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4.
李华 《传媒》2000,(5):40
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0大市场中,纸介报纸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网络报纸而减少。 该项对369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前50大市场中,有61%的网络使用者每天阅读一份报纸,有近3/4在周末阅读一份报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个月中网络使用者中,有超过2/3的人在浏览在线报纸的同时每天还阅读一份纸介报纸,在周末,这个数字会攀升至78%。甚至在前6个月中没有浏览过在线报纸  相似文献   

15.
都市类报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强调新闻性、综合性和生活服务性,贴近市民生活。这类报纸的数量众多,覆盖面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最为紧密。在报纸的规模、读者数量、发行以及广告经营等方面,其他类别的报纸都无法与之相比。都市报不是日报的补充,不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都市类报纸周末版是报纸改革的试验田。读书栏目是都市类报纸周末版的灵魂之一。都市类报纸周末版的品牌意识、社会职能意识等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因素。办好读书栏目有助于提高报纸质量、提升报纸声誉,进而扩大报纸阅读面和拓宽报纸阅读群体。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冲击,报纸所处媒介环境中的信息传播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由于媒介环境影响,受众对报纸的阅读重心也在改变:他们阅读的不仅是文本,也是媒介;文本也因媒介不同而变换。针对读者的阅读文化改变的事实,研究该变化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得到阐述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深入分析报纸困境,寻找报纸出路,预测发展趋势的关键。因此,本文旨在考察报纸数字化变革对新闻消费的影响,及其在受众阅读文化中引起的变化,这些变化呈现的特征与趋势均关系到报纸应对此变革的方略。  相似文献   

18.
如今,报业蓬勃发展,报纸种类繁多,读者的阅读亦是有选择的,因而作为与受众息息相关的纸媒,就要用报纸特有的视觉元素,合理安排报纸版面,以实现信息最有效地传播表达,满足读者视觉需求、阅读需求。笔者探讨了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报纸应如何通过版面设计这一视觉表达方式,达到吸引阅读,引导阅读,方便阅读。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的新闻媒介都注意国际新闻的报道.因为“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人们不但关心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的大事小情,也同样关心这个世界每天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国家统计局1998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调查表明,中国读者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一最感兴趣的是新闻。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更是出乎意料的高。据调查,北京67%的居民经常阅读国内新闻,紧随其后的就是国际新闻占65%。在上海,居民阅读排序第一的是国际新闻,占72%,国内新闻排第二,占71%,其他城市也大体如此。如此高的关注度,证明我国人民对国外新闻越…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我国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杂志阅读率为50.1%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人均年阅读报纸约88.6份,成年人杂志阅读率为50.1%,人均年阅读杂志约8.2本。报纸阅读情况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倾向,表现为每年读200以上报纸的读者比例占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