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报偶思三则复旦大学新闻系吴万里新闻背景在新闻中是“绿叶”,一新闻的主题、主体起烘托与陪衬作凡加深读者对新闻主题的理解。以往肩一种说法叫背景段,似乎导语下来应有一背景段,形成一种格式。任何文体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格式,就显得僵化了。其实背景运用应因文而...  相似文献   

2.
从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来看,在新闻中运用好背景材料,只做到“必要”二字还不够,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在“巧”字上“做文章”。现在不少新闻中写背景,一般存在这样两个毛病:一曰模式化。新闻中写背景这种模式化的表现,即在导语之后必写一段背景,使一条新闻的组织结构形成这样老三段:导语—背景—主体。虽然有的新闻如此写作是必要的,但是形成千篇一律的写法就死板了,影响新闻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二曰过程化。新闻中写背景这种过程化的突出表现,是把“过程”当做背景来写。比如,报道生产或工作的成就,总要写怎样进行生产或如何开展工作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3.
在倡导采写短新闻的今天,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容量有限,只有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就不必面面俱到。其实,短新闻与背景材料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背景材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有一条在全国电视短新闻评选获奖的新闻,题为《黄河奔流千里达到天津》,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资料:“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津后每立方约花一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才收八分八厘。”这一背景资料是…  相似文献   

4.
看到好几家报上均辟有一个《背景新闻》栏目,读后才知道说的是“新闻背景”,根本不是什么“背景新闻”,我认为这样的栏目名不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责任编辑和有关人员混淆了新闻和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界同仁都知道,新闻和新闻背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新闻是主体,背景只能是介绍、说明、衬托主体的某些情况的材料。在新闻中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而不会让“背景”喧宾夺主,成为什么“背景新闻”。 《背景新闻》栏目,竟赫然出现在有影响的大报上,很有些贻笑大方了。若一定要用“背景…  相似文献   

5.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的说明,是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自然情况、人物简介、地理背景、知识资料的介绍和解释。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家知道,新闻的六要素(通常说的五个W和一个H)中,“何事”和“怎么样”这两个要素,常常要通过背景材料表达出来并表达明了。  相似文献   

6.
写新闻离不开运用背景材料。长期以来.人们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背景材料放在文章的第二段。是不是非得把背景材料放在第二段呢?回答是否定的。请看下面的例子:例一:在导语中写背景新毕社1957年三月8日讯:题目是《梁山伯结婚了》,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说道:在银幕上饰演古代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两位主角范瑞娟和袁雪芬,都已建立了幸福家庭。这篇报道没有单列新闻背景,只是把爱情悲剧“梁祝”中主要演员与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联系起来,体现了新社会演员婚姻自由,以历史背景反衬出新社会演员的幸福。这种写法节…  相似文献   

7.
顾潜 《新闻大学》2002,(2):53-56
一、新闻背景的运用 现代社会的读者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记者通常是通过安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量而又巧妙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西方记者新闻写作的一大特色。背景材料处理得好,会增加新闻作品的魅力,其效果是显著的。 1、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在一篇新闻中,背景置于何处,应该根据新闻事实的需要而灵活多变,它可以放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也可穿插在导语或结尾中。西方记者在这方面往往显得特别的不拘一格,通达权变。把背景放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立刻吸引读者注意。 请看合众社关于一次有关硅的国际座谈会的消  相似文献   

8.
刊林漫步     
穆青谈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新闻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更好地衬托主题思想,说明意义。因此背景材料必须用得恰当;如果离开了主题思想而写些无关的背景,或者背景材料用得太多,淹没了主题,都会使新闻写得臃肿杂乱,失去了交代背景的作用和意义. 在看稿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开始一个导语,接下来便是一长段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背景     
常见有些新闻写得很单薄,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有些新闻,读了之后,还不能叫人很快就明白它的意思。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新闻中没有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使人们能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和新旧、正反的对比中去理解新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怎样理解“新闻”和“背景”的关系以及新闻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纽约时报》的老记者阿尔比恩·罗斯十分强调背景材料的运用,他指出:“任何事件的新闻价值全在于通常被称为背景材料的上下文之中。”背景材料,固然可以放在新闻的腹部和末尾,同样也可以让它在新闻的开头出现——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导语都需要开门见山,“反弹琵琶”、“背面敷粉”也未偿不可。请看下面这两条导语: 一位29岁的美国留学生今晚在这里主演了中国京剧优秀传统剧目《贵妃醉酒》。京剧是一种只有中国演员才演得了的一种戏。主角魁莉莎出生在美国的堪萨斯州,现在南京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有些记者、编辑误认为新闻背景材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软件”,往往在编写新闻稿子时忽略背景材料的运用,更谈不上讲究其质量和艺术了。为了使新闻短一些,写稿时该写的背景材料不写了,编稿子时该保留的背景材料被一斧子砍掉了。结果,篇幅短了,但内容薄了,质量差了,读起来没啥味  相似文献   

12.
背景材料是消息中对于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所作的说明。在通常情况下,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有其背景材料衬托的。因此,阐述新闻背景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的整体质量。但是,在现实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不讲究新闻背景撰写艺术的现象屡有出现。笔者对症下药,列出3个方子。一、防治枝蔓繁杂病选择背景材料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为新闻的中心思想服务。由此,就要求采写者对诸多的背景材料进行“沙里淘金”,精用最能紧扣主题的,最的典型性的,最为新颖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这些就构成了新闻背景。 尽管新闻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但其恰当地应用不仅可以衬托、深化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揭示新闻的本质和意义,增加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但在有些新闻作品中,背景材料用得过多、过滥,甚至与新闻主体“抢戏”,结果,不仅没起到应起的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因此,对背景材料进行“浓缩”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能使背景材料用得精当,而又恰如其分呢? 做为个人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新闻主体的一切有关材料,包括与新闻主体有关的知识、资料、解释性的文字;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事物的真实由来。人们读一条新闻,看完标题和导语,往往只知道了事物的结果,这叫“知其然”,但不知道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解释事物的真实起因。新闻背景,就是说清楚新闻主体“所以然”的。眼下没有背景的新闻有之,如简讯、标题新闻,那是因为读者不了解其背景也能理解的缘故。就大多数新闻来讲,缺少背景的说明,就好比给读者吃一颗没有砸开的核桃,使人难以消化。(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姬乃甫)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纽约时报》的老记者阿尔比恩·罗斯十分强调背景材料的运用,他指出:“任何事件的新闻价值全在于通常被称为背景材料的上下文之中。”(《新闻大学》第3期)背景材料,固然可以放在新闻的腹部和末尾,同样也可以让它在新闻的开头出现——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导语都需要开门见山,“反弹琵琶”、“背面敷粉”也未尝不可,同样可以起到突出中心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往、与周围事物状态的比较。作为支撑这种比较的重要成分,背景材料是指与新闻事实相关联、对新闻事实起比较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表现为基本状况、数据材料等重要的历史和环境信息。一般说来,背景材料是新闻作品“中应有”或写作“胸中应有”的基本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新闻报道中,运用背景材料还是一个弱项。而背景材料的运用是关系到如何提高新闻传播的穿透力、影响力,如何增大信息量,充分实现新闻价值和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功能的问题。 本文拟谈点个人看法。 一、背景意识 目前我国不少新闻采编人员着意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意识不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只作直观性的报道,不是运用背景材料来说明问题,而是通过大量的主观色彩的用语来解释新闻内容。这必然导致报道干巴乏味,削弱其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无法满足受众的要求,甚至使受众难以接受。所以,增强“背景意识”,是采编人员应当解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平时,我在请老通讯页改稿时,他们常常说到“新闻由头”如何如何,请问,什么是新闻由头,怎样运用新闻由头? 甘肃武都 何灿 何灿同志: “新闻由头”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行话,规范用语应称为“新闻根据”,意即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也就是指某一人物或事物之所以成为新闻的缘由、依据和引子,新闻由头绝大多数在导语中就交待明了,也有的是在第二段的主体部分或背景材料中交待。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事实的出处,是一个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例如,《非候选人的农民企业家王周龙当选镇长》这篇消息的导语这样写:1月15日上午,德阳市市中区八角井镇人代会上等额选举镇长爆出新闻。原提名的一名候选人落选。而并非候选  相似文献   

19.
俗语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消息写作也如此。新发生或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如同“红花”,而背景材料恰似“绿叶”。用“绿叶”来扶植“红花”,在消息中往往可以起到“烘云托月”的功能。从报纸上常见到一些消息写得单薄,说不清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的消息读后又似懂非懂,甚而引起这样那样的疑问;有的消息介绍先进经验或工作方法,却没有写出产生这一经验或那一方法的主客观原因或历史条件……消息中出现诸如此类种种毛病,可以说都是不用或不善于使用背景材料造成的后果。正如一位新闻学者所说:“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  相似文献   

20.
富有特色的“追尾”新闻专版——记香港《东方日报》“探射灯”版陈力丹用一个版的篇幅集中地深入报道一件新闻,提供大量的彩色图片和背景材料,这样的报道不少报纸几乎都做过。但若每天固定编排这样一个专版,五六年保持及时、图文并茂的特色,并因此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