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肩膀上应该长着自己的脑袋。”这是我党杰出的理论家张闻天生前说过的一句话。 当他的夫人、红军女战士刘英缓缓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话说起来容易,环视古今中外,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  相似文献   

2.
媒体这么多,记者这么多,传输的手段这么先进,现在要想独享一个新闻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侥幸的事情了。记者无奈被埋在了大量的工作新闻中,尤其是驻站记者这种无奈似乎更甚一些。但人总不会被事情憋死,肩膀上长着脑袋就是干这个的。事实也证明,只要肩膀上的家伙多动,下面的腿再多动,事情就会解决,甚至解决得还不错。  相似文献   

3.
1949年,在东北的沈阳,10岁的张虹生第一次见到父亲张闻天.高高瘦瘦、面容严肃、戴一副眼镜,斯文中透着威严——这就是他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带他来的人说: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张虹生张嘴喊一声:爸爸.张闻天微微一笑,伸出手摸摸儿子的脑袋,然后示意警卫员带儿子离开. 很多年后,回忆起初见父亲时的场景,张虹生说:“他很平淡.我也很平淡,父亲和母亲还没有托儿所的阿姨亲呢,没什么好激动的.” 张虹生算过,这一生与父亲相聚的岁月,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自打出生那天起,他的命运就与父亲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杂文与我     
(一) 与地球这椭圆星球相比,人类简直是速朽的物种。打从人的脑袋与猴的脑袋有区别了,会思考,就生出一种欲望,日永垂不朽欲。建功立业,树碑立传,得诺贝尔赏金,获普利策实惠。脖子上的那个几何体驱使肩膀上延伸下来的那段东西写文字。藏之冬山,传于街巷,以求不朽。顶没辙的主儿,往长城、回音壁上刻上名字、“到此一游”,亦不朽,盼着人家捐钱“爱秘长城”的时侯爱屋及乌。不朽是奢望,朽是铁的规律。因为人之速朽协所以不朽才有魅力,有诱惑,(有让人神魂颠倒的力。 不朽欲盛,别写杂文。杂文是速朽事业。诺贝尔普利策委员会没这么一说,作协评奖没…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气味     
从照片上看,这是一幅怡然自洽的日常景象:一个剃头匠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在为另一个人进行着修饰,他是严肃并且庄重的,充分展示出“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工夫”的职业优越性——可以毫无顾忌地用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脑袋上自由往复;脑袋的主人正襟危坐着,四平八稳,那身板,多少有些稳如磐石的味道。剃刀的边缘是他们之间的桥梁,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里,它真的是锋利呢,灵巧,迅捷,运动时带着不易觉察的风声,像是一声一声的叹息,须臾之间,就会精确地削出一颗合乎审美更合乎规则的头颅来。照片拍摄于1875年的兰州。刀子上金属特有的微酸,…  相似文献   

6.
班长相亲记     
邵军 《军事记者》2006,(12):62-62
班长休假了,因为班长要回家相亲。班长姓黄,做事踏实、任劳任怨,又不爱说话,所以人称“黄牛”。今年28岁的班长,处过3个女朋友,都因为很少陪人家而“黄”了。班长母亲有些着急,到处托人说媒,前几天又来信要班长前赶回去相亲。班长有些无奈,但还是回去了。班长是被母亲和“媒婆”拉着去的。地点就在女孩家里。进门后班长像个害羞的小男孩,低着个脑袋啥也不敢看。“黄斌,是我呀,还记得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班长耳边响起。班长一愣,“自己还没好意思看她一眼,她倒先叫上自己的名字了。哼,咱当兵的可不能让人给看扁了!”想到这,班长陡然抬起…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脑袋     
记者要有自己的脑袋。这似是废话,但仔细想来,又是极重要的话。许多人当不了记者,许多人当不了好记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脑袋”,或“没有自己的脑袋”。现在全国的新闻队伍不下几十万之众,口袋里揣着记者证的恐怕也不在少数。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脑袋”,我们的新闻事业一定会有个长足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一定可以发挥更加辉煌的作用。所谓要有“自己的脑袋”,就是说记者要善于独立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问题,表达问题。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变幻万千。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批评什么,表扬什么,如何批评,如何表扬,如何使自己的报道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积极影响,给人民群众以有益的启示,都需要记者本人独立地工作,独立地思考。记者这个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人奋斗”的职业,借别人的脑  相似文献   

8.
前些时,同一位专职通讯员闲聊,得知他近年来在省内报刊上发表稿件几百篇,正当笔者羡慕之际,他露出了一丝不快。原来他的名字几次被编辑搞错,还不止是一家报社。有的名字顺序搞颠倒,有的把名和姓搞颠倒,有的竟把姓搞错了,令他哭笑不得。有的人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这话用在这里不确切。发表作品署上自己名字,这是作者表示郑重、负责之意;  相似文献   

9.
利用信息资料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体现,任何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都需要这种能力。因为要进行科研和创新,就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作为自己研究创新的起点,否则就会低水平地重复别人的工作,浪费人力物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科学劳动都是“前人的成果,今人的协作”;也如牛顿所说,他之所以取得科学上的巨大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个巨人的肩膀就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当今科技的前沿信息(即相关文献资料)。而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必须学会现代信息的检索技术。目前,互…  相似文献   

10.
饼干 谶言 7月1日,华北最热的一天。在北京著名的夏宫颐和园,贺铮像个大孩子一样跳上昆明湖里一艘龙舟,顺手撑起一条长长的竹篙。 “贺铮上船了。” 人们和他开着玩笑。上船是贺铮自己的说法。他创办的网站打折啦刚刚被一家大的公司兼并,而贺铮称此为“上了一条更大的船”。 打折啦是贺铮脑袋一热的产物。1999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得益于“冒失”(散文)李刚“冒失有时只会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则会使你后悔一辈子。”这句话是激励我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的开端。新兵连时,旅里组织读书演讲比赛,指导员问谁愿报名参加,曾在学校参加过演讲比赛的我当时琢磨:自己一个新兵蛋子,如报名参赛,拿不上名次丢面子不说,还会被人骂是“冒失鬼”,不值。指导员望着一个个耷拉着的脑袋,笑着给我们打气:“要自信嘛,冒失有时恰恰是抓住了机会,纵然失败,也只会使你后悔一阵子,而怯懦则能使你后悔一辈子。”这句话令我思忖良久。怕演讲失败实际上是怕丢面子的心理在作怪。这样…  相似文献   

12.
在几年前,企业界曾经流传过关于“天花板”的一些讨论。意思是说,在一些企业里,很多高级经理当他的职位到达某个高度之后,他在这个企业的职业生涯就失去了前途,再也没有希望,没有继续进步的目标。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知名企业做副总裁。他给我描述那种天花板的感觉。他说自己的前面是总裁硕大的屁股,自己屁股的后面还有一群脑袋,这群脑袋是他的部下。他的话语有些戏谑的成份。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团队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矛盾越多,机会越少。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去当总裁,那样的话就乱套了,但的确存在自我价值实现和自主决策愿望的满足问题。几乎每一个企业中的经理人,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于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6-126
有人说,这本书写出了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小说中,人在苍茫大地上奔走。这个人不是知识分子,也没有揣着一脑袋“思想”,他的问题是家常日用,是亿万人在生命中都要面对的结实、具体的选择和困局。他一次次奔走,只为找到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找了也是白找,但也许,  相似文献   

14.
198 8年 4月 8日 ,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的王学军突然跟自己的单位彻底“决裂”了。他不是第一个从“大锅饭”里跳出来下海经商的人 ,但他是北京市第一个从原单位走得不留“尾巴”的人———他将自己的档案从原单位取走 ,存放在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这是北京市第一个与原单位割断“脐带”的人事档案。要知道 ,当时下海经商之风乍起 ,在卟嗵卟嗵的下海声中 ,人们的身后仍拖着一条不松不紧的保险绳 ,叫“停薪留职”———就是工资我不拿了 ,相关的福利待遇也没份了 ,但人事关系还保留在原单位 ,编制还占着。万一哪天被海水呛着了 ,不想干或不能…  相似文献   

15.
老虎的金黄     
晚年的博尔赫斯已经失明,某次由女秘书玛丽娅·儿玉陪同,参观朋友的私人动物园,一头名叫萝西的母老虎听命起身,两只巨爪搭住作家肩膀,伸出大舌头舔他脑袋和脸。博尔赫斯非常感动,高兴地对女秘书说:“玛丽娅,真重啊,真味儿啊!”  相似文献   

16.
“平凡”和“伟大”是事物两个反差较大的层面,但通过“孕育”,前者可以向后者飞跃。这条真理,常州市图书馆巢洪康同志十多年来的艰苦实践,又一次证实了它。第一线工作在图书馆中一向被认为最平凡,它被人瞧不起,包括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十三年前,当巢洪康从中学英语教学的岗位上调到图书馆出纳台时,他的心情也是这样:“一个大学生站出纳台是大材小用,干上这一行,能有什么出息?能有什么前途?”但十三年后的今天,他却说:“我愿意做一支蜡烛,照亮千千万万读者前进的道路!我愿意做一架人梯,让千千万万读者踏着我的肩膀,登上学者、专家的殿堂!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让千千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想认识本文主人公——连环画收藏家归琪,只要在每个星期天早晨去上海文庙茶室,一准会在那里见到一个头发又长又乱、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男子,尽管他还不到四十岁,但看去却像是四十岁出头了,这个人就是归琪。事实上真有不少人,就是慕名到这里来找他,井和他交上朋友的。星期天的上海文庙是一些文化人尤其是喜欢和书交朋友的人的好去处,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就是他们的“赶集”日,他们可以在这个集市上淘自己喜欢的书,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包  相似文献   

18.
<正>张闻天是笔者的外公,他1900年8月30日生于上海浦东,1976年7月1日逝世于江苏无锡。张闻天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许多重大事件上表现出开阔的世界眼光;他又是一位具有深刻思辨精神和民主观念的共产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的世界眼光、民主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与他早期的留学活动和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关。张闻  相似文献   

19.
传说,郑板桥的舅舅家很穷,认为原因就在自己家的四方院里长着一株千年古树。“口”里一个“木字”,不就是“困”字吗?于是他决定要将这株古树锯掉。  相似文献   

20.
47岁的储瑞耕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就像这回捧着那本厚得跟砖头似的、还在散发着好闻的纸香味儿的《储瑞耕文集》时,竟然又快要落下泪来。倒不是因为笔耕27年终于有了个“说法”而激动得不能自己,而是感叹于他那颗已经“修理”过的心脏屡屡“捣乱”时,他曾有过的那个很“悲壮”的想法:这60万字的结集难道就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句号? 那部《储瑞耕文集》的扉页照片上,储瑞耕一本正经地握着一支笔,照片下面是他自己题给自己的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