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A了N     
形容词带宾语是汉语中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传统的分析是从多方面讨论形容词的词类归属,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不一而足。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角度着眼进行分析,在信息输入这方面,A了N和NA 或NA了似乎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但从隐喻的认知模式这方面来说,只不过是认知主体运用不同隐喻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民族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本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对英汉隐喻的比较,发现虽然隐喻的深层认知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些英、汉完全相同,有些则完全不同,阐述了语言的共性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心理相同,而不在于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王炤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110-113
情感,复杂而抽象,人们关于情感的经历和体验则丰富多彩。作为人类体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特定的情感体验知识铸就特定的情感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汉英"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认知研究,挖掘"喜悦"情感概念隐语的认知模式。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和不同的有关"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模式,这是因为使用汉语或英语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于,汉英分别具体描述了有关"喜悦"情感概念隐喻的不同方面。隐喻不仅反映了汉英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传统认知模式的分析表明:虽然人们的交流平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隐语认知模式和转喻认知模式仍然是人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刘桃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6):35-36,26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以空间方位词“下”为例,分析了“下”的语义系统及其认知隐喻机制,并通过与英语词down的对比分析,说明了人类隐喻思维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N+N复合词因其表达的简洁性和构建过程的复杂性成为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是,英语隐喻型N+N复合词的意义构建过程并不是无规可循的,相反,它遵循一定的语义认知规律。本文基于Benczes提出的基于概念隐喻而创建的N+N英语复合词,旨在运用概念隐喻理论系统分析这类复合词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爆了”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爆了”的语义从具体“破裂义”泛化为抽象“破裂义”,最终演化为极限程度义;句法功能从谓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逐步演变。文章进一步挖掘出“爆了”语法化机制和成因,主要有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句法位置,及双音化等。  相似文献   

8.
王静 《双语学习》2007,(7M):29-29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不仅取决于合理的阅读活动过程,它还涉及读者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阅读,也就是阅读认知策略的问题。阅读认知策略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主动性阅读的心理作用,即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更重要的是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编码,使文章与读者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知识相互联系和重新组织,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是区别于传统阅读的主要方面。下面就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创新运用问题,结合课例,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隐喻产生的认知基础和人的认知方式出发 ,分析了个体认知方式差异与隐喻能力的关系 ,提出 :学生的隐喻能力有助于外语学习 ,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应先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做起。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一大症结。通过分析当前国内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借助隐喻组织英文词汇教学,可以增强词汇学习的有效性。这对于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质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中日谚语中与“狗”相关的隐喻表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系统地分析了中日两国谚语中与“狗”相关的隐喻映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国谚语中与“狗”相关的隐喻表达大致可以分为“狗喻人”和“狗喻事物”两种概念隐喻模式,由此揭示中日谚语中与“狗”相关的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语言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各种"的常规用法是后接名词性成分,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中出现了大量"各种"后接"非N"结构的新用法,如"各种+AP、各种+VP"等。这些新用法在语义、语法语用上都具有新的特点,其产生与其语义、语言环境以及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感隐喻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它具有明显的认知性。它的认知实现主要依靠意象图式和隐喻模式,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而实现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模式,是语言形成的重要机制,当然也是词汇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从莱考夫与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的三种隐喻类型(方向性、本体性和结构性)入手,具体分析"马"词语的隐喻系统,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汉语中带喻义的"马"词语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浅谈隐喻     
语言扎根于认知结构中。语言中的隐喻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根源。文章认为对隐喻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修辞学的范畴。而应该从语用学的角度.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来阐明它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转喻为概念现象,其本质是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的部分可以转喻地激活整体,整体也可以转喻地激活部分。本文从音系、词汇语义、词汇语法、构词、语法、语用等方面,通过事例进行论证,强调指出转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存在于语言的任何层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包"为例,以<说文解字>中"包"的解释为基点,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和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理论,分析了"包"字是如何以原始图式为基础,分别投向不同的认知域,形成具有不同词性的词语的.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语言现象,又是思维方式。基于隐喻的认知本质,本文从词汇教学、语篇理解和文化教学层面探讨了隐喻模式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应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言语表达的深层认知规律,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隐喻无处不在,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感知世界、阐释世界的认知手段.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隐喻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对隐喻作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感知世界和阐释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