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1.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防止“师源性”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刘霄 《教育探索》2003,(2):85-87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本人也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反映,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职业本身、个人以及家庭等等,我们要积极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广大教师就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教育技能。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心理教育操作技能,才能保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的心理健康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要做到:学校管理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校园化建设:改革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教师中推广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认知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对教师的心理保健训练。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中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致使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建设宗旨。究其原因,高职学习氛围单薄、教学评价标准有失偏颇、教师自身未能坚守"师尊"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曲解,是"泛娱乐化"得以侵袭高职心理健康课堂的重要原因。规避"泛娱乐化"倾向,高职院校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心理健康教师要坚守自身的专业精神和提升教育姿态,心理课堂要还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低俗娱乐的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的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有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如何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师资。但现实中许多教师缺乏人意识和心理工作技巧,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心灵,阻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作为工作母机的师范院校一方面要为中小学培养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咨询室、改革心理学、教育学课教学、建设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校园化等举措,对全体在校师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助已育人的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并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应从教师职业、社会因素、学校管理、教师自身等方面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余丽君 《文教资料》2007,(10):20-21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及自身等诸多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整体联动。学校应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要善借师力成才;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宽容。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要克服“行政化”、“咨询化”的倾向,就必然要走一条教师全员参与的道路,而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和实验,自身要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要克服“行政化”、“咨询化”的倾向,就必然要走一条教师全员参与的道路,而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和实验,自身要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人们一直有意无意地忽视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新农村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心理健康研究的全面性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等方面来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主要就是:政府要改善教师生存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教师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生物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蓟荣孝中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面临着自身心理健康发育而逐步成熟的任务。生物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与完善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学生渗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师德建设中的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四华 《教育探索》2009,(1):118-119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师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探讨师德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改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与方法是: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管理、调控情感的能力;培养教师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健康有其特殊的内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生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也应从各方面注意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使我国教育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就更大,对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也愈来愈大。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着时代的改变,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高大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人格,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在政协第九届会议上,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庞丽鹃提出:要重视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人们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怎样才能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不妨从以下四方面做起:一、教师自身对此足够重视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教师自己要充分认识到塑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自觉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使他们通过领悟和内省,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实现从自我认知到自我调控的变化,从而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教师心理状态对自身及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四个层面切实有效地增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丁立群 《天津教育》2022,(10):32-33
<正>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不断改革,各学校也相应出台了改革措施。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状态与自身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不仅影响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有必要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治标更要治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一无所知,就无法明察秋毫地洞悉学生心中的隐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