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辩论工具.传统逻辑学认为二难推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肢数与假言判断个数相等的相容选言判断作前提推出一个简单判断或选言判断的推理形式.然而,二难推理的假言前提不仅有充分条件,而且有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选言前提有相容的,也有不相容的.二难推理共有28种有效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2.
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关于二难推理的内容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把二难推理形式局限于充分条件假言二难推理,而将必要条件假言二难推理排除在外;二是对二难推理规则的提法似有不足。二难推理的全部正确推理形式应是八个,而不是四个。二难推理的规则仅仅是保证推理形式有效的规则,并不涉及前提内容的真实与否。深入探讨二难推理的形式和规则,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有规范实际思维、防止逻辑错误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逻辑学中,二难推理其实是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包含两个肢的选育命题构成前提的必然性推理。二难推理是思考解决问题、辩论问题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了人们解诀一个问题时左也不好,右也不理想,进退两难的状况。反映辩论问题时,辩论的一方提出两个二者必居其一的假言前提,对方不论肯定或否定假言命题的前件和后件,结果都对自己不利,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窘境。二难推理之所以叫“二难”正是这个缘故。《诗经·豳风》中有个比喻:“狼跋其胡,载踬其尾”。意即“老狼往前则踩住自己领下的悬…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一篇思想深邃的小说。它的结构也很特别。它由两个故事构成: 一个是祥林嫂的故事,一个是“我”的故事。祥林嫂的提问是两个故事的连接点。祥林嫂的故事又是由两个“二难选择”构成的,“我”的故事也是由一个“二难选择”构成的。“二难选择”是一种假言选言推理形式,它含有两个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形式逻辑原理.对二难推理的部分实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二难推理在实践中的表达作用、认识作用和论证作用,以及在文学中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形式逻辑学的原理,简要介绍了五种对二难推理化难为易的方法.①直接破斥法②反二难破斥法③釜底抽薪法 ④避实就虚法 ⑤避重就轻法.  相似文献   

7.
二难推理属于假言选言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日常思维中熟练而灵活地加以应用,就会感受到逻辑智慧带给我们的极大便利,尤其在辩论中如果能运用自如,更能展示出二难推理不可抗拒的绝对逻辑力量。其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书本和口头的精彩,而在于增添人生智慧,展示人生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逻辑学界较为流行的“二难推理”的分类方法——以结论判断的类型作为区分“二难推理”简单式与复杂式的根据,是不科学的,并指出目前将“二难推理”分为简单式与复杂式是取决其结论,而分为构成式与破坏式则又取决其前提,这种分类的繁琐性。从而提出:应以“二难推理”所含假言肢的繁简为区分简单式与复杂式的根据;应以“二难推理”其结论是肯定或否定假言肢为区分构成式与破坏式的根据。最后建议将构成式和破坏式改换称谓为肯定式和否定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普通逻辑学著作中,都对二难推理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有的逻辑学教科书上,对二难推理规则的说明却是不科学的,这给初学逻辑者造成不少混乱.为此,  相似文献   

10.
“二难推理”疑点分析吴捍列二难推理是演绎推理中难度较大的混合复合判断推理。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弄懂吃透,而目前国内使用的教材在介绍二难推理时又存在一些问题,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困难,也给我们教学带来了难题。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部分教材是分四部分来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东北地区农村养老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论证了互助养老模式是东北农村地区养老的有效出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作为解决农村地区养老困境的思路新方向,在补空心、补短板、破除困境三个方面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独特优势,从非政府组织建设、资金渠道、制度化演进等层面为破除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现存困境,提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哦,香雪》这篇小说的理性分析认为,该文本潜在地存在一个两难结构设置,即在现代工业文明全面入侵中国的乡土世界的时候,现代性自身出现了牵扯与分裂。一方面呼唤着现代化的到来,一方面又畏惧着它的力量,感觉到前途的渺茫。这样一种两难结构,构成了《哦,香雪》复杂的审美内核。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研究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这两条路线平行进行,都不倾向于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以至于有关法律意识的研究陷入困境。其根源在于我们否认法律意识具有客观性特征。重新认识哲学中的主客观二性,探讨法律意识也具有客观性的特征,是理清法与法律意识的关系,将法律意识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摆脱研究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陷入种种困境。欲使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走出困境,必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丰富的学法体系。亲历教学式学习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契合教师的职业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及人格构建,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借生活之恶逼出艺术之美,作他牧歌的咏叹与沉重的悼唁,他以缺失观照缺失,还原了生活现场,疯癫、非理性的话语与行为实际上是贾平凹关于社会变革的命名和按语。贾平凹处于新旧结合的夹缝中,暗淡地转看周遭此起彼伏的尘世人生。贾平凹写了社会变迁,同时,社会变迁也写了贾平凹,特别是他的困境。贾平凹叹息田园生气的不再、一种生活方式的消逝,从而深化了他关于困境的反映。小说的琐碎写法正是困境看法的映射。贾平凹热心于“裂变”的试验,秦腔是贾平凹的精神药方。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bout curriculum design relevant to disability in education. It w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132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the UK, USA and the Netherlands on several dilemmas of difference. It also compares current perspectives to previous ones for similar groups of educators from the 1990s.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perspectives to a presented curriculum dilemma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either a common or a 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Findings show that a majority in each country recognised the dilemma about curriculum commonality–differentiation, that this has continued over a decade and that there were similarities across the countries in how the dilemma was recognised and resolved.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national differences, common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s and a general framework of curriculum differentiation informed by an assumption of dilemmas of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7.
崔铭香  曾浩 《成人教育》2021,41(2):50-54
农业转移人口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时代的发展给农业转移人口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农业转移人口在学习过程中会面对诸多学习困境:学习动机困境、学习能力困境、学习时间困境、学习资金困境。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学习困境,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通过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个人、媒体、政府三方面入手,找到其学习困境的突破口,提出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findings about placement questions relevant to disability in education. It is part of a larger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132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England, the USA and The Netherlands to several dilemmas of difference.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perspectives to a presented placement dilemma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clusive/separate placements for children with more severe disabilities/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 data are presented in quantitative terms (degrees of recognition and resolution of dilemma) and qualitative terms (reasons, justifications and suggested resolu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e continued recognition of this dilemma and commonalities 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lemma across the countries. Variations in responses to the dilemmas that relate to national differenc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遭遇困境,不完全是层次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探讨职业教育"体系"问题时,必需从社会链中寻找每一个制约因素,并加以研究与解决,才能真正构建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作为研究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学校本位的教师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研究走入了误区和困境: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负担;学校青睐“大课题”、“大问题”;校外专家主导教师研究;论文发表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该文以17篇SSCI文献为基础,重新审视“教师作为研究者”意味着什么,梳理出三种已有观点: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教师作为学生研究者、教师作为正式研究者,并反思观点背后专业观的含糊以及研究范式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研究的误区和困境做出回应:明确教学专业的边界;重新审视课程研究范式,合理评价教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