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戴望舒的诗歌影响是多方面的,前期受魏尔伦"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诗文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诗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戴望舒,以其对音乐性的追求与反叛、对象征主义的融汇及无韵自由体诗的开创对中国新诗文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何其芳的早期创作在继承我国古典抒情传统的同时 ,也接受域外文化的影响。诗人对象征主义手法的吸收和运用 ,呈现出独特的抒情个性和非凡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4.
奚小军 《文教资料》2011,(34):19-21
翻译促成了穆旦的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他晚期的作品从音韵和句式上看与前期相比很不一样.而与他翻译的英文诗的格律正好相同,这说明英文译诗对穆旦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把象征主义诗的艺术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为中国新诗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胜境。文章从象征手法、音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诗歌的暗示性,还有通感的运用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戴望舒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从戴的诗歌及诗论分析他诗歌的主要特点——注重诗情以及意象的运用。从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评价他对新诗的贡献,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对我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8.
西方象征主义文学追求暗示和隐喻的手法,追求“纯诗”理念,表现现代人的忧郁、痛苦和病态,为感觉而作,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性。中国新诗接受了外国影响,在借鉴吸收当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10.
韩偓与冯延巳,都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都是国家重臣,二人相似的处境造成了他们对时政、世事、人生等相似的看法与体验,这种相似的体验是韩偓诗之所以能引起冯延巳共鸣的原因。在南唐末世的背景下,冯延巳出于精神上的仰慕与心理上的认同,以韩偓为榜样,以韩偓诗歌中的思想内涵为精神慰藉,充分吸收韩诗中的文学养分,形成了正中词热烈执着的九死不悔的精神内涵,提高了词的品格,推动了词体的雅化进程,除此之外,冯延巳一些词作的词意也承袭了韩偓诗歌的诗意。探讨冯延巳对韩偓诗歌的继承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冯延巳词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1.
新诗的处境由来尴尬 ,但与之对照的歌曲却如火如荼地传唱。“诗”与“歌”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诗中 ,诗就和歌一样 ,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诗与歌在“音乐性”这一点上是可以相通的。借歌以传播诗 ,可以说是新诗拥有读者群的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诗意图是宋代画家以其审美体验对诗人主体体验的融摄,显示出宋代绘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抛却纯粹视觉美感欣赏,转向人文思致与画外意趣,主动接受文学在精神意趣上对它的引导和投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宋人文学经典文本意识的外在表征,反过来又扩大了前人那些诗文名作的流传途径.它的兴盛反映了宋人旨在兼综状景造形与言情寄意的创作思想,通过诗歌与绘画的彼此诱发而新生无穷之情景,实现了古代“言有尽而意无穷”和“立象以尽意”这两大文艺命题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思潮颇具特色地融合在一起。小说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目的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同时又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也由此奠定了《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增益"(amplification)在汉英翻译中的语言学基理.汉英翻译中的"增益"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词语体系,句法体系和语段组织方面存在异质性特征促成的.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词语体系,句法体系和语段等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把汉语译入英语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意思明确、流畅.往往不仅需要添补动词,介词,连词,冠词,代词等结构助词,而且还要将汉语字里行间的寓意加以引伸和补足.  相似文献   

15.
意象乃诗歌艺术之要素,用何意象,如何用意象,直接决定诗歌的风格和成就。古典诗歌如此,新诗亦然。戴望舒诗歌之所以在现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与其长于运用古典诗歌意象,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想加以超越,有很大关系。戴望舒诗歌既有对古典诗歌意象多样性、生活化方面的借鉴,更有对古典诗歌意象象征化的超越以及意象叠加美和意象色彩美的升华。关于戴望舒为何能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选择继承和精彩超越,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悒郁真淳"柔美诗风的源由,本文也将作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诗歌的表现内容,有"言志"说、"缘情"说以及"情志合一"说."诗言志"本有丰富的内涵,但作为儒家政本主义文学论纲,被人为地抽象化,于是有"缘情"说的矫枉过正."情志合一"说则是双重否定之后,"缘情"与"言志"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县令,他励精图治,成就了遂昌桃源仙县的美誉,桃源仙县遂昌滋养了汤显祖,仙县风光引得他诗情勃发,留下了许多吟诵遂昌美丽山水的诗篇;桃源仙县的安逸和闲暇,促使他改定了《紫钗记》,酝酿写作了《牡丹亭》。继而,他的桃源仙县之梦的幻灭,促使他的政治思想进一步成熟,创作主题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分域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释梦理论等对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直接理论来源,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美术以最直白、热烈的方式彰显了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美术创作领域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9.
试论沈从文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化学、符号学理论方法,以沈从文的文化心理为研究对象,认为苗文化心理、自卑情结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因,也是沈从文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只有熟识这一问题,才能对沈从文小说有深层的理解,也才能突破以往沈从文小说研究中只注重形式分析、忽略文化心理分析的陈旧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海德格尔关于玄想之思和算计之思的二分思维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江雪》诗解读,提出诗文本激发读者诗意的玄思决定其作为诗的存在,因此,在翻译诗的过程中,译者应该以开放心态解读原文,从算计之思中退出,接纳原文所激发玄想之思,创造一个足以激发译文读者以相似方式玄思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