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雪飞 《文教资料》2013,(13):91-93
科学、系统、客观、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与动力。然而,目前我国人文社科成果的评价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到了人文学科的健康发展。本文即分析当前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在评价政策制定中排除"私心",克服浮躁心态,避免急功近利思想,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成果评价方法,方能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从而引导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高校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阵地。如何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实力亟需解决的要务。纠正高校价值取向的偏差,同步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实现科研行为与市场需要均衡,现时拓展融资渠道应该成为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潜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实力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效力三个维度为根据,构建了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和二十六个三级指标的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辽宁省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每年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国家科技创新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从整体上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扶持力度小、高校自身对成果转化工作不够重视以及校企之间合作平台及方式有所欠缺。只有逐一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制约因素,才能加快推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学研究项目是高校成长的主要渠道,大批课题负责人通过科研研究成长为本专业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主要针对浙江农林大学教师承担的人文社科类项目的申报、立项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意愿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Logistic模型对高校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意愿进行分析,从提高科研人员市场意识、推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加大科技成果专利保护力度等方面提高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意愿,将有利于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采用量化形式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但是单一的评价模式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解决所有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问题,建议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消除不公平隐患,完善评价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防止学术泡沫的产生,提高科研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承担理论科学研究工作,更要推动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将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通过对典型国内外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模式的对比分析,提出要促进国内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需要构建适合于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研究机制,搭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和组建专业经纪人队伍,对国内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平衡经济协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体量、成果产出质量、可转化科研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转化成效目前都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为此,高校应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国内高校相较于国外高校的知识产权质量差、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无法将高校现有科研成果向商业应用转化,形成闭环。在高校成果的商业化转化中,高校创新的优势决定了高校应以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创意提供为切入,商业化应用的特点则决定了应以成功的商业应用评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有效性,同时,高校应以明确的导向鼓励教职工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高校在闭环的前端应解决好创意创新的动力能力问题,与制造业的需求对接,加强高校教职工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提升创意能力;完善创新成果的法律固化,包括由高校专业机构决定是否将创新成果进行法律保护,明确高校师生对创新成果披露义务、由专业机构评价高校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转化价值等。此外,高校要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完善后端闭环流程和服务,充分释放高校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成果转化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科研与教学是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两大核心工作.在人才培养上,科学研究是"源",而教学是"流",因此,高校应重视科学研究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重视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转化乏力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普遍存在的难题。针对黑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及制约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伊春职业学院探索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思路及途径:走集团新路,办特色职教;科研立项"接地气",科研成果"落地生花";结合专业和地方特色,与企业深度合作;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素质,为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和相应的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措施,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新体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人文社科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该遵循人文社科类技术特点,使之既具有人文社科类技术的原则性要求,又更具有理工类技术的操作性能力,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研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校应深入了解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项目、科研管理体制和成果转化体系等存在的问题,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有效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的推广机构或中介机构等措施,促进地...  相似文献   

16.
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所决定,其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机制与自然科学成果有很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本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进一步论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并在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提出转化的建议方式,以期对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的转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科研奖励成果是科研成果中的佳品或重要代表,是高校及其教师科研质量等级的主体反映,在评先树优、评估检查中举足轻重,具有不可替代性。科研奖励成果尤其是社科类奖励成果的生成具有自身的逻辑,是一项从选题、成文刊发到组织申报等多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着力投入。  相似文献   

18.
注重文科实验室建设,促进人文社科发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长期以来,高校由于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了实验室功能不能正常实现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滞后,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注重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促进人文社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戴中保 《文教资料》2014,(25):41-43
知识产权保护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必然选择。通过法律赋予作者们充分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使得他们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享受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福利”。本文分析目前艺术类科研成果转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对策,以期从这个视角对艺术学门类学科科研成果转化做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科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 ,加速其成果的转化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我国高校现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转化率低的现象。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障碍是成果转化意识淡薄 ,转化管理力度不强 ,转化渠道不畅 ,转化机制不完善 ,社会需求不迫切 ,吸纳意识不强。要提高转化率 ,必须明确成果转化的地位与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理顺成果转化环节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