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翼思想文化传统;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相比,它又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向。20世纪中叶许多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大都是围绕着左翼启蒙派作家而展开的,这是因为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在当时语境下特别有价值和感召力,切合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刘敏 《考试周刊》2009,(50):29-31
文艺大众化是一种趋势,也是在激烈的论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其过程的论述来展现我国文学启蒙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把左翼文艺放在整个中国现代转型历史中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它只是现代中国政治革命惯性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入剖析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情境与心灵危机,则可把握左翼知识分子激进思想的内在精神脉络。在多元形态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左翼文艺思想作为一种体系化的文艺观念业已失去独尊地位,但其思想因素经过历史演化散落在当代文艺思想中,这主要体现在底层叙事的价值取向、大众社会的话语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定位上。  相似文献   

5.
左翼文艺运动是以阶级斗争为目的,其活动完全服从于政治斗争。重政治斗争的政治本质,决定了其文艺批评的政治极向性:非左即右、革命或反革命、胜利或者死的双向极反,造成了尖锐的斗争性批评模式,理论和创作批评动辄上纲上线。特殊政治历史环境中的左翼文艺运动有较大成就,其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的政治历史环境中,如果仍延续左翼文艺运动尖锐的斗争性批评模式,必然有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这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的。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文艺大众化"思潮的高潮之一,作为文艺的一个重要门类的戏剧也从理论、创作、演出等各个方面实践着"文艺大众化"思潮。在充分肯定左翼戏剧"大众化"取得的成就的前提下,我们应当看到左翼戏剧在"文艺大众化实践"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感觉派作家曾一度接近左翼文坛,但两者在文学的本质、目的、功能、价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真实性等问题的认识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就促使他们由接近逐渐走向了偏离乃至对立。  相似文献   

8.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论语派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流派。学术界对该流派进行了大量研究。1949年至1979年的研究以政治思想为评价标准,论语派被目为“帮闲文学”,遭到批判。1980年代的研究中较多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语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199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论语派的文化立场和文学思想,在作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新世纪以来,由于研究视野的拓展和新方法的运用,论语派研究在作家作品、期刊、流派的整体特征等方面都获得丰硕成果。论语派研究领域仍存在可供深入开掘的空间,我们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寻论语派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翼作家革命情结的生成源于现代化的焦虑与渴望,在苏联革命的启示下,他们选择了由革命而走向"现代"的道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是左翼作家革命情结的生成过程.这种革命情结在政治的肯定、诱导下逐渐定型、僵化.从革命视角出发,左翼文学中出现了贬低知识分子、美化工农的倾向,造成了启蒙者与启蒙对象的错位.在建国后,这种战时的心理没有进行适当的调节,反而进一步发展,终于酿成了文学的、社会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左翼文学与历史背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左翼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四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佳林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致欢迎辞。王杰简要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历史脉络及战略规划,对左翼文化研究中心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2.
13.
1928年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中国文坛逐渐盛行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左翼文学界强调“文艺宣传论”,基本上实现了对左翼文学本质的界定,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泛化。  相似文献   

14.
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立人、救国。鲁迅早期文艺救国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倡导说真话的文学、反抗的文学与个性主义的文学。鲁迅文艺救国思想的实质是启蒙。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研究背景与目的左翼思想肇始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工人运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提供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土壤,使苏联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源地和中心,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莫不以苏联为榜样,形成一股国际主义的风潮。有关苏联与中国大陆、日本左翼文艺理论译介的连动性,大陆学界已累积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鲁迅与瞿秋白两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山药蛋派的研究整体而言,不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但仍有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在流派研究方面,苏春生、席杨、傅书华、张恒等或对流派作全方位的评述,或提出卓有见地的观点。作家研究方面除赵树理外则更为贫乏,但段崇轩的马烽研究值得注意。着眼于将来,山药蛋派研究仍然有颇多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民族主义”文艺和“战国策派”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相提并论的,被斥之为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流派。研究证明,它们是两个性质迥异的流派。通过对其成员组成、文艺观、时代观以及理论渊源几个方面的辨析表明,“民族主义”文艺派是为国民党政治统制“代言”;“战国策派”文艺则为中国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而“立言”,同时还是实现该派“战时文化反思和重建”主旨的一支重要力量,自觉承担着五四以来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刘师培的文艺研究重心不在于艺术现象本身的分析,而是试图通过文艺的探讨在理论上揭示中国文化精神的命脉所在,以期完成救亡图存的爱国使命。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他关于文艺起源、文艺变迁及文艺地域差别的研究彰显了其学术救国的文化理念,呈现出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光芒近年的启蒙研究非常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分析其启蒙研究的方法——剥离、整合,试图抓住其核心:回到中国启蒙主义本身。他的剥离是与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的剥离、与研究对象的历史混杂的剥离;他的整合是从纷繁的现象中凸显中国启蒙主义的总体性逻辑趋向的整合。因此他的启蒙研究既带有理性建构的旨趣,又带有拔乱反正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周恩来和胡风在1945年10月重庆举行的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发言的区别入手,辨析了注重社会政治革命的"政治左翼"与注重文化思想革命的"启蒙左翼"之异同,进而追溯了胡风等"启蒙左翼"派的"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来源及其与"政治左翼"的矛盾之症结,并对"胡风集团"冤案的成因与左翼文学运动的终结给出了不同于习见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