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
小浪底水库的投人运用,本应使下游防洪形势有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近年来连续几年枯水,二级悬河严重,2002年高村上下河段平滩流量只有2000m^3/s,就造成了濮阳生产堤决口,2003年丰水,黄委会为减小滩区的淹没损失尽管控制下泄流量为2600m^3/s,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河道是经过长期输沙淤积塑造而成的,在自然条件下,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易形成横河、斜河威胁堤防安全。为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堤防,增加防洪的主动性,在河道的适宜部位修筑丁坝、垛及护岸等河道整治建筑物,对控制河流的走向,进一步疏导水流、稳定河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2000年2月,受宁夏黄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清华大学承担了“黄河宁夏河段防洪及河道整治研究”。作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清华大学组成了以张红武、郑筱明、王光谦、钟德钰为负责人的项目组.著名泥沙专家张仁担任技术总负责人,历经四年,日前全部完成委托任务。2004年10月22~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在北京顺义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主持召开了宁夏黄河防洪及河道整治研究成果验收会,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维修养护经费有了充分保障,管理与养护程序日益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抗洪强度得到加强,工程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同时,新的形势对工程管理内业技术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资料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使之满足工程管理规范化要求,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河道整治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谈谈自身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防洪工程的稳定决定着黄河的安危,而绝大部分险工和控导工程都是依靠根石来抵御洪水的,可以这样说,主要在于根石基础的稳定。根石断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险的根本原因,准确掌握根石坡度情况,无疑为防洪抢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黄河上一直沿用人工探锥的方法来进行根石探摸。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濮阳市地处黄河下游,沿河三县(濮阳、范县、台前)临黄堤险工12处,坝184道;靠河控导15处,坝垛412道。这些工程和对岸工程相互配合,在控制河势、保证防洪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节约资金、提高抗溜强度,现对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坝垛形状及工程结构和作用逐一分析,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以便在水库下泄清水河底冲刷情况下,使新修坝少出险或不出险。  相似文献   

12.
对河道整治建筑物设计的标准、整治建筑物高程的确定、整治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整治建筑物的投资分摊等进行了探讨,指出河道整治建筑物的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条件下,应向多功能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4.
黄河濮阳河段是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最重的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宿胥口河决,黄河下游发生有历史记载的首次大改道,黄河始穿濮阳境;宋代,因频繁决口,导致濮阳河段变化剧烈;清末铜瓦厢改道后,黄河再穿濮阳境。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落后的生产力制约外,主要是该河段为泥沙堆积的主要部位所致。  相似文献   

15.
位处黄河下游上首的黄河新乡河段,历史上灾患严重。特别是在金、元时期,灾害加重,河道迁徙不定,常多股行河。明、清时期,河道虽渐趋稳定,然由于该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实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深入研究黄河新乡河段河道的变迁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该河段防洪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必将起到重...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新构造运动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以其高含沙量、善淤、善决、善徒闻名于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变迁。综观其河道迁徒,北宋前多在现行黄河以北,向东北注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行今河道以南,向东南经淮河注入黄海;清末至今,复向东北入渤海,河道多呈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成西-东向,与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断裂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