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读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  相似文献   

2.
冠服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典章制度.清代统治者在坚守满族服饰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汉族冠服制度,逐步确立了既不失满族习俗礼仪,又饱含汉族服饰特性因子的清代冠服制度.  相似文献   

3.
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寻求发展,离乡别井,开居创业,故有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清朝立国之初,采取强迫同化政策,遭到了汉人的强烈抵制。政权稳定后,清廷为缓和民族矛盾,开始调整民族政策,如以礼安葬崇祯皇帝、举行科举考试、尊孔、重用汉族官员等。满汉之间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满族统治者学会了汉语汉文,两族之间互相通婚,满族采用汉人姓氏,而满族的旗袍也得到了汉族的认可。旗兵驻防中原,官宦入籍,逃荒定居,都给民族融合提供了条件。回族、高山族与汉族也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5.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汉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进强大的汉族文化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满族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始终站在最前沿。在满语言文字中固然会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极具满汉两民族融合特色的满汉合成词也不占少数。本文以存在于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对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对满语本身以及研究它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满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汉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进强大的汉族文化必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满族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始终站在最前沿.在满语言文字中固然会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极具满汉两民族融合特色的满汉合成词也不占少数.本文以存在于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对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对满语本身以及研究它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满族音乐文化主要由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说唱音乐三大部分组成,更多地呈现为贴近生活内容的自然形态,而体现出质朴、粗犷欢快、铿锵有力的风格特征;同时,由于满族入关后脱离了其原有的生存环境,与汉族文化接触比较广泛,其音乐文化也融入了许多汉族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满族音乐文化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乐器种类、高校音乐教育基本价值三个方面的影响,使该音乐文化增强了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受满族音乐影响的高校音乐教育反过来对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谓“满族古典哲学”,包括以纳兰性德、曹雪芹、文康为代表的“伦理思辨”(即“补天”思想)和以康熙皇帝、纳兰性德为代表的“自然思辨”。满族古典哲学具有下列特征: (1) 民族性满族古典哲学的渊源,是满族古老的天命论,满族古典哲学的起点,是满族天命论中的“至诚观念”。满族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满族的杰出君主和杰出作家。满族古典哲学的产生,是满族古老的“至诚观念”与汉族传统哲学互相接触、彼此冲击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地域满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通过本文的阐述分析,能够初步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对满族民歌类别及形态特征分析,加深了对满族民歌对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认识。满族民歌在黑龙江地域的音乐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女性观的满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进步女性观的形成是满汉两种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既受明清以来进步人文思潮的影响,更有满族传统文化之根由。曹雪芹之极重女性,正是直接继承了满族尊女这一特殊传统。满族社会中女子持家、姑娘为尊、重内亲等习俗在《红楼梦》中都有生动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满族文化对曹雪芹女性观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Chinese Dress     
旗人,是我国清代对被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满族为主体,汉族与蒙古族等其他民族也被融合在内。旗人(无论男女)常服长袍,圆领、大襟、窄袖、四面开衩,一年四季皆适用,称之为“旗袍”。作为现代女性服装的旗袍,是由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城戏中女性形象的梳理与分析,概括出满族女性机智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满族历史文化层面进一步探索新城戏剧作塑造女性形象的缘由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海燕 《历史教学问题》2014,(2):113-116,71
综观清朝的饮食文化风貌,便可以发现,一方面满族的饮食,逐步为汉族人民所接受,并成为清代的流行时尚;另一方面入主中原的满族,在日常饮食、年节饮食及食宴食仪等方面,也逐步受到汉族的诸多影响,二者呈现融合的趋势。本文主要从饮食制度、饮食结构、节日食俗、满汉全席以及饮茶与饮酒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满汉的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在我国东北广袤疆域内,由于女真南迁,蒙古东渐、汉族北移,兄弟民族之间互相渗透、杂居共处,逐渐形成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终于在明末女真人入居辽东之际,凝聚而成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而又吸收了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成份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州族(简称满族)。本文仅就满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元一六四四年至公元一七二二年,即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为清代初期。这个大约四分之三世纪的历史阶段,可以说是满族作家文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清王朝统治阶级在建立了全国的统治以后,为了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地位,为了缓和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了提高原来远远落后于汉族的满族文化,十分注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学习。在这时期里,从皇帝到一般贵族阶层中出现了一个学习汉族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清代满族风俗习惯发生重大变迁,丧葬习俗即是其中重要内容。文章以《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为研究个案,通过地区代表性满族家族的丧葬习俗解读满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历史过程。通过综合考察满族丧葬习俗在葬法、墓地选址原则、停灵时间、墓地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展示了满族丧葬习俗变化的大众主流与家族个体特点。这些变化的根源既有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家意志主导进行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满族建立的清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汉两族文化不断借鉴、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从跨文化认同和涵化角度来分析满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关系,旨在进一步丰富跨文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风靡全球的韩国整容热,还是已经销声匿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裹脚,都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文化的生存状态。笔者从跨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两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的缘由与体现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而揭示中韩在审美上折射出的不同社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岫岩是满族集聚地,也是满语通行时间较长的地方,尽管满语使用时间较短,但仍对汉族聚居区产生了影响,岫岩满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使用满语/满汉语共用/使用汉语的过程。岫岩汉语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满族虽然习用汉语、汉文,但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人名、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