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娟娟 《宁夏教育》2011,(11):74-74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具有不同的教育结果。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行为、游戏行为、学习行为以及与团体的交往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出现不同的教育效果。依据科学研究和长期幼教实践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大体上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2.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3.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4.
家长气质及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38名大班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和情景测试等方法,探讨了幼儿自我效能感与家长气质及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差异较大。(2)幼儿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性别差异。(3)家长气质类型不同,其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差异。(4)家长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支持与理解”因子与幼儿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拒绝与否认”因子与幼儿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5)家长气质与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有显著相关,由此推论出家长的内在气质通过外显的教养方式体现,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家长在教养方式上的信念与其教养特点之关系何大慧一、问题的提出某幼儿家长在教养方式上有某种信念,即指该幼儿家长倾向于或偏爱某种教养方式,而相对地不赞成其它的教养方式。国外的许多研究证明,父母的信念可以影响他们对儿童的教养,从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化以及“家庭...  相似文献   

6.
家庭中,家长采取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幼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一、要理智地爱幼儿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待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快乐,有时蒙受屈辱,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家风,直接影响着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我国现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各具特色,针对大班幼儿的不同情况,家长应采取提高自身素质、家园共育等不同的教养方式。通过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定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家庭系统的重要他人的教养观念、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幼儿家长的教养观念及方式,探究祖辈、父辈两代人在幼儿教养上的共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多数家庭的祖、父辈共同参与幼儿的教养,父辈多为主要教养者;祖、父辈获取及解决教养难题的途径、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正视两代人教养的共性和差异性,发挥其中有利之处,规避存在的不足,对幼儿及其家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幼儿在家观看动画片的基本情况,幼儿看动画片时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以及家长对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影响的看法三个方面,主要以个别访谈的方式对16名幼儿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进行研究发现,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不同看法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观念,而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受到家长的教育观念、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玉英 《文教资料》2012,(22):157-158
家园互动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文化资源的家长采取的教养方式是有巨大差异的。中产阶级的家长倾向于采用"协作培养"的教养模式,而工人阶级的家长的教养方式被称为"成就自然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在面对不同阶层的家长时,也应采取不同的家园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难免会对孩子更加溺爱。家长采用何种教养方式来教育孩子,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在今后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意识与能力。如果家长采用了更为优质的教养方式,注重对孩子多方面健康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种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习惯的差异及家长教养意识上的差异。调研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段幼儿在观察、阅读、倾听习惯上呈现差异,幼儿学习习惯相对薄弱;家长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养意识较低和教养方式单一。据此,对幼儿园来说,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习惯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的学习习惯;教师、家长应提升自身的素养,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操凯  杨宁 《幼儿教育》2014,(Z3):64-67
研究者向广州市1149名3~6岁幼儿的家长发放问卷,调查3~6岁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大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明显好于男孩。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越好。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越好。民主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呈正相关,有正向预测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呈负相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广州市1700名3岁~6岁幼儿家长为对象,对3岁~6岁幼儿的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市3岁~6岁幼儿在注意分散度上性别差异显著,男孩的注意更易分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适应度、反应强度、坚持度、反应阈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得分;不同年级的幼儿在趋避性、注意分散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规律性、趋避性、坚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反应强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其他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坚持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其他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适应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不一致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活动量和情绪本质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铁梅 《早期教育》2011,(10):12-15
亲子冲突是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上的过度对立或不一致。幼儿家庭中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幼儿日益增长的独立意识与家长的规范、约束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和不平衡;幼儿的行为习惯与家长或社会的要求不一致;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解决幼儿阶段亲子冲突的相关策略主要有:正确的教养方式可以减少与化解亲子冲突;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互相尊重,可以有效减少与解决亲子冲突。  相似文献   

16.
<正>弗洛伊德认为,父亲倾向于提供规则和纪律,而母亲倾向于提供爱和温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父亲所拥有的区别于母亲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等,使其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独特、不可或缺的支持。1.父亲参与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父亲参与教养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职业类型等的差异,父亲比母亲有更多参与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机会,相应地就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和更好的交往策略,能在人际交往方面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指幼儿和亲密的家庭抚养者分离后入园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表现出的入园分离焦虑各不相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方式对该焦虑情绪的影响,并从家长教养和教师教育两个角度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倡导家园携手陪伴幼儿走过这段入园分离焦虑期,走进幼儿园快乐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8.
沈雅婷 《知识文库》2023,(6):190-192
<正>本研究对鲈幼某中班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教育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地域差异等,造成了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典型的四种类型,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从家庭、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1研究背景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儿童的社会性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文 《文教资料》2014,(26):113-114
自信心的树立是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期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但目前幼儿在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放任型、溺爱型、不一致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五种教养态度影响下,幼儿容易形成我行我素、自我中心、撒谎、胆小怕事和独立自主等社会交往行为。为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家长应该转变教养态度,变“放任型”为“合理管束型”、变“溺爱型”为“培养型”、变“专制型”为“放任型”、变“多变型”为“一致型”,以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