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莉 《新闻战线》2015,(3):115-116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新媒体传播的界限逐步模糊,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途径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要社会工作。利用新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又符合国家重视运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目标要求。在21世纪,新媒体对传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媒体,新媒体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公众摄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并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快速的传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不断加强网络监管,优化信息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把握受众群体,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会遭遇很多以往传统媒体处于主流时代所不会遇到的困难,但同时也有了更加便利的传播条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传播要素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最大效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姚毅 《新闻爱好者》2023,(5):101-103
随着全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全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角逐场,把全媒体作为主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媒体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全媒体的新技术、新表达、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差异化,内容生产碎片化,以及舆论生态复杂化等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我们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多能团队、创新传播内容、依托智能媒体技术、重视受众信息反馈等策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必要手段,符合国家重视运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目标要求.①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②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媒体对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寓驰 《新闻通讯》2014,(11):32-33
当今时代,新媒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本文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出发点,探讨新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利因素和有效路径。进一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念,实现其走向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1):64-67
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运用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传播更快捷、内容更丰富、方式更亲民等优势,积极应对传播环境更复杂、把关难度加大、依法监管欠缺等挑战,从推动融合传播、移动传播、全民传播、依法传播方面努力追求效果提升,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践行。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深入、鲜明、具体、新颖、丰富的节目内容,全频率、全时段、全栏目地深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有广播特色又与新媒体融合的形态,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中见大"的公益广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履行国家电台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9.
程鹏 《新闻前哨》2024,(4):39-41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新媒体时代家风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流媒体、民间传播、自媒体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家风文化传播不断创新发展。本文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文化传播,以传播优良家风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家风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渠道,拓展了新的空间,构建了新的载体。探索利用新媒体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当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媒介语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两面性,特定主体只要能尊重新媒介语境的传播规律,针对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网络化水平,通过媒体融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传播平台,吸纳大学生意见领袖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风格,就能将挑战转化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水平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喉舌,媒体应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媒体人更应在培育、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在认知上、行动中、机制里进行有效的尝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向上的力量。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多媒体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沈阳广播电视台FM986(以下简称FM986)切实履行舆论媒体引导职能,树立节目品牌意识,加强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持久的系统工程。主流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探讨以主流媒体为传播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舆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结合以往"舆论场"理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三个维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为高校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新的契机,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更为复杂,为了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我们必须了解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方式,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不断完善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监督与管理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公共文化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形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龙头,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金华  张雪  梁馨 《新闻战线》2015,(3):113-114
短短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价值诉求。作为媒体工作者,必须向公众传播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适应当前媒体环境的变化,让公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媒体工作者的使命。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媒体是公众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下,广大媒体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4):8-13
本研究基于对"中国梦·梦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广告的微博传播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传播的一些成功经验。诸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流行文化巧妙结合,利用社交媒体的交互性达到精确投放,成功开发"梦娃"衍生产品,找准与时事的契合点,及时调整更新传播内容等等,这些经验对于如何提升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茜  刘立勋 《新闻战线》2015,(5):187-188
高等院校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肩负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新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从最细微处入手。新媒体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有利工具新媒体,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媒介。从当前来看,手机和网络媒体已经成了新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社会大背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要求,对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机地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素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做好提前"预警".  相似文献   

20.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此同时,伴随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发展,政务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领域所发挥的功能日益引人注目.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由李勃所著的《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一书从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方式流变入手,分析了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机制,主张借助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这一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