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
屈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学习的典范。辛弃疾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屈原精神及其创作上的艺术手法,屈原及其骚赋已深入到辛词内部,成为辛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一切都源于辛弃疾对屈原更深层意义上的相承关系,即辛弃疾身上浓厚的屈原情结:两人都有着执迷求索的悲剧人生,有着功名与诗名之间的理想困惑,都有依附与独立的矛盾人格。  相似文献   

3.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山东历城人,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从小在金人占领区长大,立志要收复失地,为民族复仇雪耻。因此,他把一生精力都投放在抗金御敌,中原一统的奋斗当中。符离之战大败后,南宋统治者一战丧胆,情愿进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被歧视不受朝廷重用。因此,他的词多数表达想要收复失地的爱国热忱,吐露报国无门的愤懑。在他的词中我们能读出浓郁的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生活、创作中流露出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是对陶渊明思想的表象认同,瓢泉时期对陶渊明的认识则深刻多了.但陶渊明的真隐境界,辛弃疾并没有完全达到.辛弃疾的田园词作也没有真正反映出田园生活的辛劳,其审美情趣带有较多的士大夫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7.
“成人化”情结是叶圣陶童话创作的主要特征,而“成人的教化”与“成人的悲哀”是其作品中反映出的两种具体形态。叶圣陶“成人化”情结的成因主要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层心理积淀、王尔德现实主义童话创作的影响、社会现实的逼拶,以及作者“为人生”的创作观。重新审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成人化”情结,对目前的童话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曾言屈原之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们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时代歌手,相同的国难际遇,一致的爱国深情,以及同样的救亡图存奋斗之路,使他们都具有坚毅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器大者声必闰,志高者意必远”,辛弃疾受到屈原“爱故土、求美政、哀民生、修美德”精神品质的熏陶感染,其词具有浓郁而深刻的屈骚情结,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文为词”是“以诗为词”的继续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客观的现实需要,辛弃疾词的艺术创作是其典型代表。它兼融议论与叙述,统摄传统与现代,记录了时代之声和主体之情,具有巨大的悲剧力量,显得动荡开合,气势磅礴。“以文为词”作为表现手法、艺术境界与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志气与生命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稼轩词中的“龙”形象十分丰富,它们既是辛弃疾笔下用典的神兽,也被用于比喻皇族成员、岩石、花、雪等人或物象。词作中还屡次出现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潭、龙泉县、龙安寺等等。此外,图腾、宗教中的“龙”意象及以龙喻文在稼轩词中也偶有涉及。形象各异、内涵丰富的“龙”共同构成了辛词中的龙文化,它们或是用典,或是真实写照,使辛词更加形象生动,进而起到强化词风、突出词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诗词创作的主导倾向,使其诗词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其政治思想中“民为国本的仁政思想,抑制豪强的法制思想,节用宽民的理财思想”亦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忠君观念却成为极大消极因素,阻碍了他复国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头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外貌表象、心理表象、时代表象、爱情表象和性爱表象的特征,所以头发频繁地被作家邀来进行文学创作。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足见文学的这一"头发情结"。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作品中的主人公包括拳击手、斗牛士、军人、猎人、酒客等诸如此类的“标准男人”形象,在其几部重要作品中,也描写了女人。因此,对她们给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长发型与短发型女人的对比,揭示了海明威的“青丝情结”和他内心的矛盾隐衷。  相似文献   

14.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的稼轩词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 辛弃疾在其艺术创作中努力追求一种崇高、壮大的艺术风格。“有心雄泰华, 无意巧玲珑”,[1 ]是这位以词笔当长剑的英雄兼诗人对自己审美理想的生动表述。辛弃疾身处的悲剧时代, 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英雄情结”是其审美理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心学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即心物平行论、直觉体验论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贺麟的理论体系既是儒家思想内在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又是兼采中西,特别是融会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作为弱世英豪,填词大家,千余年来一直没有远离人们的历史视野,后代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注重功名的豪侠。但是如果我们细想其人、细品其词就会发现辛弃疾归根结底还是一位儒士,只是他不同于那些充满犬儒主义思想的儒生,也不同于特别急功近利的儒生。在他的思想中实际是将事功伦理和动机伦理有机结合,既崇尚修养内在道德义理,又主张权宜行事。他是为实现自身功利性目标而不断进取的真英雄。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词,是宋代词人中作品最多的词人。他的词自宋代以来便开始广泛流传。《稼轩词》的序、跋、校、记记载了《稼轩词》图书版本的流传概况。介绍这些概况为的是对研究辛弃疾词的人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从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视域整合中国美学研究,是实现古代文论范式转换和深度追求的必经之途。与西方的分析思维不同,中国的心化思维对中国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心源”、“直悟”和“体味”来探讨心化思维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本文还从儒道文化“体仁”、“得道”的方式去考察心化思维产生的根源,揭示了儒道文化对推动中国艺术尚内轻外、尚心灵体悟轻理性分析风格的形成所起到的殊途同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荆州府志》和新、旧《枝江县志》所记“庾台寺”乃庾信讲经之处,当因清人张冠李戴,将庚亮”庚楼”误为“庾台”,并将“讲经台”事主由陆法和误记为庾信;若有“庾台”极有可能为庾信别墅;庾信未曾信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