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类院校是不是只招少数民族考生?”“读师范类院校就一定要当老师吗?”“什么?考矿业大学,好不好就业哦?”……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对某些院校及专业的了解不深是否让你举棋不定、左右为难?现在,我们一起解读这些院校及专业,澄清一些误会,不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在模棱两可的认识中偷偷溜走。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报考管理专业研究生一直十分踊跃,最热的莫过于报考MBA(工商管理硕士)。其中不少本科生并不是学管理专业,而是跨专业报考管理专业研究生。考研前,考生需冷静思索一下:我到底有没有管理才能?我是不是读管理专业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信息资源管理≠电气信息 误报理由:不少同学一看到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中的“信息”这两个字,心里就盘算开了:它是不是与“电子信息工程”等电气信息类专业有关呢?  相似文献   

5.
“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不是很发达,风景是不是很优美?” “我今年理科高考成绩大约在540~550之间,不知道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30,上哪个学校好呢?好就业点的。” “高考成绩是专科的水平,女孩报考什么专业好就业啊?” “大学生就业都这么难,上大学还有用吗?还有必要再考大学吗?” ……  相似文献   

6.
时下.很多校长在说到学校管理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及“以人为本”。那么,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能不能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的要求为本”?“以人为本”是不是就是“讲人情”“做老好人”?答案显而易见。“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使管理更贴近人性.充分调动人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摒弃传统管理中的强制、强硬,从而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绝不是讲人情.不是放纵与施舍。  相似文献   

7.
<正>理念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的主导是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和“习”什么。第二,组织、管理、激励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学生在“学”和“习”的过程中是不是用心,是不是专心,是不是开动脑筋,是不是全力以赴,要教师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背课文,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示范背一遍,那就是很好的管理和激励。“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是一份专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看到本期封面,你有什么感觉?这女生是不是很有专业“麻豆”的feel呢?  相似文献   

9.
“中华名人成就奖”是一个什么奖项?她是不是政府设置的奖项?中央转发的中宣部《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不是禁止做全国性的评奖活动了吗?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出于专业思维的习惯。笔者常会去思考“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等诸如此类看似简单却也深奥的问题。也常在思考“对学生一个友善的微笑是不是教育?”、“给予学生一次浸透思想的目光注视是不是教育?”、“对学生脑袋的一个肯定性轻拍是不是教育?”等诸如此类看似无聊却也有趣的问题。乍看起来,这些问题又似乎是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时才会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的时候”与“……的时候”是不是相同的语法结构?它们用在句首时应称为状语还是句首修饰语?句首修饰语是不是一种单句成分?这些问题,在语法学界很少被人们所关注。对它们进行分析讨论,可以纠正目前语法学界中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职院校的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开设“专业分析”课程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是否有意义?本文作者近三年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尝试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分析课,结果证明.在高职院校中的一些新兴学科中开设“专业分析”课程非常有意义。本文试图给出“专业分析”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2,(9):75-75
“今天吃什么?”“这个能不能吃?”“这个吃多了容易得妊娠期高血压。”……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身边的孕妈妈这么说?大家都在为怀孕吃什么,怎样吃才健康而发愁。7月8日,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携手资深健康管理顾问李璞老师在北京出版集团公司12层多功能厅举办了“孕期营养需求与对策”主题讲座,和各位准妈妈们一起分享了“孕期营养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到就业与招生的双重压力,地方高校正在探索行政管理教育变革的良策。但是,探索尚未解决问题,变革面临众多新的困惑:教育理念是“通才”还是“专才”?培养目标是“政治”还是“行政”?培养取向是“宪政主义”还是“管理主义”?培养制度是“原则性”还是“灵活性”?培养评价是“基本素养”还是“专业素养”?可见,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变革存在“两难困境”,谨慎而行,才能保证改革的合理性和恰当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学校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有一定规模的“35岁不作为”队伍。明明这次他去参加优质课比赛肯定拿奖,可他一句“我又不评职称,让那些需要评职称的人去!”从而使学校的利益受损。客观地分析“35岁不作为”现象,职称的评聘是罪魁祸首。教师评上中级职称以后,由于受高级职称指标的限制,大部分教师便感到“前途”无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为学校是不是就让这样的现象“放任自流”?笔者认为,应该坚决地说不!学校应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层面探索一些新路子,给35岁以上的教师找到事业发展的“第二春”。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当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出台了教师办公管理的办法之一——班主任进班办公后,教师们一阵惊愕:进班办公?与学生同坐一室?是不是降低教师的身份?尤其是班主任的身份。这个“管理”怎么管?议论纷纷,各有说辞。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12年.这“进班办公”的事也是头一回碰到。在教师们和学生们的一片哗然之下,我怀着忐忑不安、面有难色的复杂心情,将办公地点挪进了教室,也是为了显示党员的模范作用。这一“进”.就是三年。  相似文献   

17.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一些人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了担忧: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是不是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了?工业设计教育是不是应该更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能否更多元化,个性化一些?工业设计是趋向于通才教育还是职业化教育?针对疑问,本文从社会需要谈起,主要分析了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针对天津地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给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在“天”“地”之间,居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人”是不是可以决定天上与人间所有的事情?“人定胜天”,是一种理想还是一种现实,抑或是一种无知?古代中国有“天”“地”“人”统一的思想,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我们是不是能够理解?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大家对生物高考试题有一个共识——基础。试题基础是不是就意味着简单呢?平时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保持合适的“度”呢?如何提高产出和投入的比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我们的学生不那么累就能得到高分呢?研究试题的时候,结合一些“学习理论”是不是能更好地解读高考试题背后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提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学校借鉴企业经营理念的必要性就尤为突显。WTO将“教育”定位为一种“服务”。为谁服务?为顾客。那么,谁是学校的顾客?通常,学校把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自己的顾客。可是,有入学要求而还未被录取的人是不是顾客?高一级学校和用人单位是不是顾客?学校的教职工是不是顾客?搞清楚这些问题,会有助于我们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不同的人对学校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认为,不仅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