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定数量的由小说改编成的课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类文本的体裁特征,研读课文,走进人物?《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四年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几位青年教师的优质课,其中《三顾茅庐》这节课,教师的教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课例】《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师:在这卧龙冈里隐居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习巩固(一)导入课文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下来,他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随着刘备的兄弟们三顾茅庐,零距离地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二)温习课文,听写词语教师出示动画,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电视剧  相似文献   

4.
正苏教版四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刘备诚心诚意地去请诸葛亮出山,希望他能够帮助其成就霸业。后来故事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对学生而言.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不难理解,只要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是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课将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请诸葛亮的诚意与尊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同时在探究感悟中,习得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让课堂更有语文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相似文献   

6.
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更要能跳出常规教学框架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师,一生与言语约会,一生与言语节奏约会"是肖绍国老师对语文教师职业宿命的诗意理解,由此他力求在"诗画语文"课堂上呈现鲜明的节奏感。在2012年11月的"智慧·互动·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肖绍国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反映其诗画语文特色,呼应言语节奏之美的《老人与海鸥》,并在《福建教育》2013年1、2合刊中简介了其"诗画语文"与言语节奏的美丽之约。从3月开始,我们特约肖老师以其2004年至2011年的八大经典课堂揭秘"诗画语文"是如何向言语节奏皈依的。希望读者能通过这些课品味言语节奏在语文课堂中的经典呈现,由此更深入地理解肖老师个性化的语文课堂,并进一步生发感悟,助益于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叙了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教研活动,从中体会到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并从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教师专业的成长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6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9.
这是发表在某著名省级教育刊物上的一篇语文教学案例,作者用它来说明用教材教的道理,应该是得到了编辑先生的高度认同。而笔者却从中看到了阅读教学发胖的根源和流弊。  相似文献   

10.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篇章,这一节文字主要描写诸葛亮的出场,情节奇妙,波澜横生,侧写手法运用独具匠心。主要的侧写手法有:层层铺垫,旁敲侧击;博施陪衬,众星捧月;借景写人,背面傅粉;运用细节,侧面烘托。  相似文献   

11.
庄彩霞 《考试周刊》2013,(28):59-60
<正>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执著于"学生缺什么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增加补课时间,利用题海战术,但结果是师生身心疲惫,而且教学效果不佳。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我认为,应该尝试采用"先学后教"的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从积极主动的"先学"探究中破茧而出,在教师的"后教"点拨中化蛹成蝶。一、让学生的"先学"成为"后教"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顾茅庐》是一篇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7,(5):11-15
通过对《三国演义》相关章节的文本分析,发现在三顾茅庐过程中诸葛亮并非是单纯的被动受访,刘备三次探访中遇到的许多人物和事件,应是诸葛亮在预先将刘备选为自己辅佐对象的情况下,精心自编自导的一幕幕"好戏"。他用尽心机,于不动声色中促成了三顾茅庐的千古美谈。  相似文献   

14.
起: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刘备三顾茅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三顾茅庐》(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一课的第三节中描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设计理念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意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文情节;引导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背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产生主动学习欲望,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从此会乐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教研活动为案例,阐述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开得实在、真实,开得有争论、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因此,教学《三顾茅庐》要紧紧抓住“读”、“品”、“背”、“扩”四个字。  相似文献   

20.
王美珠 《辅导员》2011,(27):49-50
去年,学校让我上一节《解决问题——解稍复杂方程》研讨课,当我正为选择课题发愁的时候,恰缝碰上"鹿城区小学数学共同体备课交流会",我带着许多好奇和疑问参加了这次交流会,得到了新的启发。一、质疑,成长的起点"三合一,现实吗?"这是一位同事对我上《解决问题——解稍复杂方程》最初设想的质疑。在共同体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