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动     
《高中生》2012,(18):39
猜数Q先生跟 S 先生、P 先生一起做游戏。Q 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在上面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两个数的差是 1。Q 先生将一张纸片贴在 S 先生的额头上,将另一张纸片贴在 P先生的额头上。于是,S 先生和 P 先生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Q 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文筑宋颖莉  相似文献   

2.
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  相似文献   

3.
顾黄初先生是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在开拓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发掘本民族语文教育遗产、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颐先生是我社的老朋友,我辈青年,也曾蒙先生赐稿、赐教。谈笑之声犹在耳,先生却乘黄鹤去。突然得悉,顾黄初先生因病2009年3月9日于沪去世。现摘登顾先生的一篇旧文,管中一窥先生学术之貌,更表深深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我写《语文教学沉思录》,最后一句是:“张志公先生允称一位智者。”当时先生还在,我用电话告诉他,他笑了。的确,在我的头脑里,先生是一位“智者”。先生的思想像清澈的流水,流动不息,这正是“智者”的特点。先生在语言学、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都有很精辟...  相似文献   

5.
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里的一位高人,他在当今有极大的标本意义。下面摘段原文,以备读者先生研读、玩味。一日,马二先生拜见蘧公孙,两人在聊天时,马二先生讲了一番举业高论。《儒林外史》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6.
与罗杨先生闲聊是一种享受,与罗杨先生聊书法更是一种学习。对说罗杨先生的书法过去有启功先生的东西,现在变化很大的评述,他说:我原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最早跟一位老先生学隶书。后来国家文物局请启功先生来编《中国美术大全》,我在参加名  相似文献   

7.
刚才与老同学楼圣弟通了电话。心中颇有感悟。楼圣弟先生是大作家、大学者楼适夷先生之子,我们在电话中谈到:楼适夷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坐过反动派的监狱,据说狱中难友经常传阅各种书籍,借以提高自己。一天早上,有一本书传到楼适夷先生同监的一位难友手上,这位难友已被判死刑,而且就  相似文献   

8.
《先生》     
《当代学生》2015,(Z1):120
类型:人物传记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内容简介: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  相似文献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在清华大学做学生时,听到的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文章不长,回忆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一系列片段。但是教学时不能浅尝辄止.因为这是一篇似浅实深的文章,有很强的张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梁启超先生的精神风貌。对于梁启超先生,作者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句话是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把钥匙.特别是“热心肠”一词,需要师生大费周折地挖掘、品味,而文章的魅力和张力就在此过程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在这篇自况小传中,陶渊明以精粹简约的笔墨勾画了一幅自画像——好读书、性嗜酒、著文自娱、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的隐士五柳先生。通常人们认为陶渊明过着虽然贫困但却悠闲快乐的田园生活,笔者从五柳先生“期在必  相似文献   

11.
在文章中有意识、高频率地使用某一词语,形成一条鲜明的词语线,以突出作者的某种意念的修辞方式叫频词。一、频词的主要类型主语频词。例:丁老先生不知道怎么知道少荆做了次长。丁老先生突然知道未来的女婿是大汉奸。丁老先生大发雷霆。丁老先生差一点气死过去。丁老先生把明轩臭骂了一通。丁老先生想勒死婉。丁老先生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月2日是俞敏先生逝世5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想写一点儿关于先生的事情。带着这个目的,我访问了师母。师母向我讲述了关于先生的鲜为人知的身世和经历。我当时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记录下师母的话。回家后稍加整理,写成了这篇传略。此文寄托了弟子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同时更饱含着师母对先生的无限眷恋。 先生祖籍在浙江绍兴山阴县桃李村,从曾祖父开始迁居天津。1916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七)先生出生在天津。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 先生的父亲俞人麟先生最初在天津铁路工作,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3.
张忠诚 《江苏教育》2007,(20):54-56
一第一次见到高林生先生是20多年前,在我家14寸的黑白电视中。那时候,电视台经常播出先生和韩兰成合说的相声。师范毕业后做了老师又见到了先生,先生此时已是鼓楼区文教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了。先生经常到学校听课,指导业务,见面的次数自然多起来。虽是经常见面,但彼此并不熟悉,只是在听先生评课、  相似文献   

14.
《通不通》原载于1935年6月16日《生活教育》杂志第二卷第八期,主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对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一篇批评短评的回复。张耀祥先生批评陶行知先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语言论不通。故陶行知先生写此文与张耀祥先生商榷,也是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句话到底是通还是不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6):67-76
贾植芳先生是精神界的战士,而不是所谓的"启蒙者",对于知识分子自身命题的不断反思,几乎贯穿了先生的一生。"监狱"在先生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里的双重存在,无疑是走进先生的情感生活、思想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一把钥匙、一条通道,也是理解后五四一代人所无法回避的关键。贾植芳先生身上健康而自然的个人主义的特质,来自一种生命的自然与本性,是先生生命的本色。而抵抗生活的重重压力的依靠,就是这种本色所支撑的精神的风骨与硬度。  相似文献   

16.
杨志玖先生离开他一生从事的史学事业,离开我们已经一个月了。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史学家而哀痛不已。重新阅读先生留下的文字,先生的言容笑貌宛若眼前。1 91 5年1 0月1日,先生出生在山东长山县周村(今淄博市周村区)一个回族家庭。1 93 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抗战期间,随校迁到长沙、昆明,在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继续学习,后考取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在兆从吾、向达二位先生的指导下,专攻蒙元史,受到汤用彤、罗常培诸先生的指导和赞赏。1 941年起,历任西南联大、南开大学教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  相似文献   

17.
张铭雨 《中国教师》2011,(15):17-18,37
<正>题记:初识施建中先生是在去年的冬日,我们一行3人匆匆赶往丽泽区8号楼采访施建中先生。先生有午休的习惯,因此我们把采访时间约在了下午4点。门铃响后,开门的正是施先生——一位慈祥的老者,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先生很热情地把我们请到了会客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先生表现出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智慧、敏锐及独立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等后辈学子。  相似文献   

18.
懒先生赴宴     
勤先生要办一桌酒席,早早地把请帖送给了懒先生,并请他千万别迟到。懒先生收到请,乐了,因为酒席里肯定有许多好吃好喝的东西呀,懒先生满口答应。那一天.勤先生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大家都到齐了,连慢吞吞先生、迟到小姐都来了,但就是不见懒先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15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社科院老专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国际文化大厦召开。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先生和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椿年先生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世界史学科负责人刘新成校长致欢迎词。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梁占军教授、世界历史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以及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等出席了会议。北京大学的马克垚先生、徐天新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家和先生、张宏毅先生,北京语言大学李铁城先生,东北师范大学朱寰先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被调入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国文学史》编写组,在王季思、季镇淮先生的指导下,分担宋元文学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责任重,时间紧,先生们要求极为严格。在传授理念、方法的同时,引导指点,不厌其烦。现据残存的日记,连同吴组缃、吴小如先生启示性谈话,一并节录发表,以表达作者对先生们的感激与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