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玲 《生活教育》2011,(3):48-51
在知识爆炸竞争又异常激烈的当今社会,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技能、适应竞争、安身立命、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育能力无疑将成为提高学校教育社会化程度的两大基点,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炳章先生历四十载教育生涯,结合当代教育实际,日益积淀,逐步形成“自育自学”教育理论,并于近年在安徽合肥地区中小学广泛实验,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同与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
“自育自学”实验是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炳章先生倡导和主持的一项教育实验。从1983年开始,这项实验循着由面到点、再南点到面的路径,走过了27个年头,日前已在安徽省八个市的60多所学校、700多个班级、1000多名教师、数万名学生中开展,  相似文献   

3.
"自育自学"理论的发展方兴未艾,微课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载体广受关注。文章在分析"自育自学"理论发展与微课兴起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自育自学"实践中引入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微课在"自育自学"中的实践应用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莉  程静 《教育文汇》2009,(12):12-14
前不久,安徽省教育学会实验专业委员会在“自育自学”实验基地——合肥实验学校召开年会,记者同与会代表一起观摩了两节渗透何炳章先生倡导的“自育自学”理念的“引导自学”型示范课。  相似文献   

5.
何炳章先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认为教学要教会学生自学才是真教学,教育要教会学生自育才是真教育,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能够自学自育的人。构建学生自学自育的课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轶敏  张琴 《教育文汇》2023,(1):14-16+23
合肥实验学校以“自育自学”理论为指引,坚持引导学生学会自育自学实践。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走出“引导自学”课型实践之路;优化引导学生“做四个主人”育人模式,指导学生养成每天阅读、每天锻炼以及吃睡炼读为一体的自育自学新方式;坚持教学做合一,实现学生在学自育中会自育,学自学中会自学。  相似文献   

7.
自育,自学     
两年前,初次听说自育自学,那时就感觉其中的某些理论有点像新课程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观点。由于之前的学校没有参与这一课题,坚持的依然是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地位总是有点"不平等",总觉得学生没法成为课堂的主人,没办法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但是"自育自学"的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们。我从内心里升腾起一种敬佩和感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多么伟大的变化!进入附小,学习的机会多起来。听课、评课、讲座、培训、研讨……每一次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一次都会有满满的收获,对"自育自学"的认识也由原来的朦胧、肤浅逐渐变得清晰、深刻了;特别是在《从教育原点出发》的滋养下,我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学校一次次的"启育"教研活动中,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8.
何炳章先生提出的"自育自学"论,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而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陶行知教育思想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本文希望通过对"自育自学"实验的研究,探索高职高专院校如何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9+32-29,32
何炳章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从陶行知先生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从段力佩先生的"教育教育,重点在育;教学教学,重点在学",到何炳章先生的上述观点,"自育自学论源远流长,被一代又一代教育教学改革者奉为圭皋,并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所以,自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第一个环节.本文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落实数学文本阅读和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1,(4):F0004-F0004
合肥实验学棱是一所集基础教育一体化整体教政的实验学校,1987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引导学生自育自学”实验和研究一名誉校长、科研顾问、时任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炳章在2002启动“自育自学升华实验教改”研讨会上指出:“我一辈子主张务实,当前实验学校最大的务实就是抓‘自育自学’,要做到有目标系列、有操作办法对学生自育自学能力培养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2.
带着对"自育自学"的憧憬,对阅读教学的热爱,我们三年级几位语文老师,开展"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已近三年。下面谈一点经验体会,以期就教于方家。一、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尝试"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改革。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确定的预习目标是:对学习汉字有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流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语文课堂,"满堂灌""一言堂"的情况层出不穷,久而久之,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世界逐渐进入了冬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进行了"自育自学"模式的尝试,经过这一年来的观课、议课,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确把时间交给了学生,但是却没有深入解读教材,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起到"诱发"的作用,而是根据"自育自学"的模板生搬硬套,导致课堂学习不深入,学生思考不深刻。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推进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由何炳章先生倡导和主持的以安徽省庐阳区为主的“自育自学”实验为此作出了新的有益探索。它的“引导自学”课型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模式,“读”、“吃·睡”、“炼”是有特色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模式。这一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当代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实验,必将为丰富中国的教育理论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自学质疑"的环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的欲望。不仅让他们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获得学习思考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自学质疑"的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生物课堂上学生"自学质疑"环节谈谈自己的感悟。一"、自学质疑"中出现的问题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学生不会"自学质疑"现象。在传统教育教学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仅是依照课本及大纲的目标,讲解规定的知识点,使整节课处于"满堂灌"的教法之中,让学生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句话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进取、探索、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学及创造力。因此,如何善教、引导学生乐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具体到小学基础课之一的语文学科,是奠定其它知识课基础的关键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  相似文献   

17.
自育能力是指个人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对自己进行教育的能力。自育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多种能力相互交叉作用于主体自身的结果,对学生不断发展自己和进行终身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自育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体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育自学"这项坚持从教育原点出发的实验已经在我校开展多年,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但我在日常参与课题研究和观课中发现,不少实验老师对低段的语文"引导自学"课不太有信心,总觉得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学时坐不住,不能深入思考,讨论质量不高,因此迟迟不敢尝试。其实,何炳章老先生在《原点》一书的《就"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结构的有关问题再答同仁十二问》一文中就谈到"引导自学"课型在小学低年级完全可以运用,并主张小学生在课堂上自学的习惯完全应当及早养成。那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语文"引导自学"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呢?我根据自己的日常实践和看课经历发现,将自学环节情境化,自学任务趣味化,教师语言儿童化等操作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陈昱 《安徽教育》2013,(2):38-38
<正>对于"自育自学"课题之子课题"引导自学"课型实验教师来说,"学堂"五环节不仅是一种课堂结构模式,更蕴含着颠覆传统"讲堂"而具有开拓性的教学方法和切中时弊、回归本原的教育思想。下面笔者以合肥市屯溪路小学马祖科老师所上的一节《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为例,谈谈本人对数学"学堂"的一些认识。一、重中之重:学生自学与生生互动何炳章先生在《课堂·学堂———关于实践"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结构的建议》一文中提出"一般要有‘不少于一节课80%的时间’用来‘较为充分地自学’"。很显然,本节  相似文献   

20.
严辉 《中国教师》2014,(6):85-86
<正>"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俗话都体现了读书的重要意义。著名教育专家何炳章先生在进行其呕心沥血坚持开展的"自育自学"实验时也提出:"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坚持终生"的理念和目标。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所在的安居苑小学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区的一所窗口小学,近年来,结合学校开展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