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迅 《上海教育》2014,(15):64-64
2014年高考在即的这些日子,接二连三地传来让文科考生很不受用的几个消息,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议论。今年很多高校几乎所有的专业统统实行文理兼收不说,且理科生录取比例都将大大高于文科生。而上海大学做得更加干脆,今年管理专业只招收理科考生,不再文理兼收。还有,眼下的就业市场上,一些文科生“找饭碗”的难度系数显然大于理科生,且起步薪酬也低于理科生。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李磊老师:您好!我现在是大四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高度压力真的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现在很迷惘,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东西都没学好。我不打算考研了,想做我专业的工作,可女生真的不太好就业。最近很多单位来招聘,我们班男生女生都投了简历,但是最后女生都没有接到考试通知,而男生却都接到了,还有些能力并不如女生的男生,到最后都签约了,这种明显的性别歧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次了,就算是勉强招收女生的单位,对女生的外在条件要求也很高,我真的有点丧失信心了,让我有时真的很痛恨自己为什么是女生。我也有过自己的创业梦想,想开一家小店,但那是在我在心爱的行业拼搏一番后,否则在专业上还没有努力过就放弃,觉得很可惜。我学的专业是土建类专业,您能指明一下我的就业方向吗?  相似文献   

3.
大学里我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规划职业,没有了解职业,导致自己从大四找工作时才关注就业,才去学怎样做简历,这就像考试后公布答案一样,虽然一切都知道了但一切也都晚了。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之现象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看目前大学生是如何解决就业的呢?普遍是在需要就业时才去找工作,即在大四时才去找工作,其实这是正常的也是对的,找工作就是要在毕业后才要做的职业;但现在学校已允许并且许多学生也是在大四时找工作.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找工作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找地方实习如今也成了大学生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自身在英语专业的多年学习经历和做学生管理与就业工作积累的经验,提出了"英语专业4S实习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笔者时学习、实习和就业的认识,并联系了一些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里我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规划职业,没有了解职业,导致自己从大四找工作时才关注就业,才去学怎样做简历,这就像考试后公布答案一样,虽然一切都知道了但一切也都晚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纵观20多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趋向,从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总量上供大于求,结构失衡的当代中国人力市场,突显矛盾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企业急需人才尤其是实践性强,技能性人才无法获得及时供应,存在很大缺口。与此同时在矛盾内部还陷入了大学生“跳巢”热的怪圈,一方面是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员工的高流动率带给企业聘用大学生的犹疑;这些都敦促我们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叶傅 《小学生》2006,(12):26-29
天大地大我最大,在家是老大,在校是老霸。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爱逃学,爸爸、妈妈以为我小,就由着我,所以幼儿园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一年级了,爸妈实在没法管我,就将我放到学校,企图让集体生活改变我,但情况并没有好转。都读四年级了,撇开前三年的辉煌事迹不谈,身高不足一米三的我,时常欺侮同学,什么都爱用拳头解决,女生们个个怕我,活像我带着病菌似的远离我,连老师都觉得我无药可救。我对自己也没多大信心,反正什么都不如人,上不上课无所谓,于是不是往后转就是低头做小动作,有时干脆钻到桌子下面。老师见一次次的“通牒”都没效果,也就放任我,睁只眼,  相似文献   

9.
barbara 《大学生》2013,(18):10-11
正"大学四年,翘过课吗?"——"没有。""谈过恋爱么?"——"没有。""干过什么不靠谱的事儿吗?"——"没有。""那,你大学四年都是怎么过的?"——"学习呀,大一认真学习,考好绩点,拿奖学金,不管找工作还是出国,简历都得好看哪!大二过四六级,准备出国,暑假还找了个地儿实习;大三决定考研,但是又怕考不上,所以就是一边实习一边考研,基本就是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奔波;大四上半年什么也没做,就是专心复习考研,  相似文献   

10.
在工作中我和同事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不知道学、不会学。观察一下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上课讲的内容回去根本不复习;作业干脆不做或即使做了也是应付了事,书写、质量根本没法保证;简单的题就做一做,遇到难一些的题目,连看也不看就放弃了;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好有什么用?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找不到好工作?学习,真没劲。仔细分析,原因很多,但首要的还是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问题,以下是笔者就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一次到北京某所重点高校采访调查,找了些大三、大四的学生座谈,想听听他们的心声:在就业过程中,除就业信息外,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位学生的话令笔者印象深刻,他说:我就想知道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北京户口--甭管是光明正大还是用什么拐弯抹角的不正当手段,其它的所谓"指导"都是虚的,我都不关心.他的发言竟然引来在座学生一番热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寒假你要做什么?人们都说假期是计划落空的时期,今天你在计划寒假吗?快来参加职业探索计划吧!让专家为你的前程指路!大学生上大学,无非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创造一份好工作,通过工作改善生活,而逐年的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大四时才为前程做准备,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大学生究竟缺少什么样的职业指导?在职业规划上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能够为此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闹闹 《大学生》2012,(6):66-67
"什么工作都没特定。海龟能做什么?大专能做什么?我网络编辑那活儿,小学生都能做的!"先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在北京上的大学,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北京。到了大三那年,实在不喜欢国内的大学生活,和家长一合计,就去了英国。在英国留学生中,我不是什么富二代,但也不用算计着买菜吃饭的钱,或者必须自己打工补贴生活费,我就这么过了两年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玉双 《成才之路》2012,(15):97-I0017
1.脚踏实地 只有具备脚踏实地的能力才能把理想的事情变为现实。每个大学生都应学会踏踏实实做事情,把每一件该干的事情干好,而不要想一回事而做是另一回事。 2.就业反推 读完大学后,如果找不到一份工作,那么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在大学时候要积极了解毕业后可以从事于什么行业、对应行业中需要什么人才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从我长大到可以在我们家的农场上帮忙时起,我就知道父亲对我有什么期望。家庭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待人要公道。做了错事不要找藉口。还有,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我们祖上三代都是医生。我知道自己将来也会干这一行。我6岁就有了第一个听诊器。每年我过生日,父亲都会交给我一些行医用具,全是长辈留下来的。他还指给我看将来我的名字会刻在诊所门铜牌上的什么地方。因此,注定要做医生这种想法早就铭刻在我心里了。  相似文献   

17.
求职,是很多学生在高考时就考虑到的事情,什么专业容易就业,哪所高校就业率高,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报考。而真正进了大学,大家在学习之外,又开始疯狂考证,找单位实习,为就业去做准备。就业难是个社会问题,但是其实作为年轻人,我们也不该感到特别沉重。其实很多时候,求职并非像你想的那样艰难,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师兄,我的求职领路人我记得白岩松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在祖辈眼里,我们这代人无疑是幸福的,大  相似文献   

18.
有人可能认为钱只会带来快乐,不会带来烦恼,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好处,也有坏处,钱也不例外。一天,我和平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气很晴朗。突然,从路旁的商店里飞出一张10元钱!10元钱,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干脆面、巧克力……可以吃个够了!于是我捡上10元钱,眉飞色舞地四处找商店。可是找到商店后,又有一股“风”不让我进去,我不明白为什么进不去,也许因为钱是捡来的。但是我克服了这种心理,进去买了一包干脆面,大口吃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往日好吃的干脆面,今天吃起来却又苦又涩,一点也不好吃。刹那间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干脆面…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沸沸扬扬,最终也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讨论总体上形成两派:一派认为应尽快构建适用的语文知识体系;另一派则认为语文知识涉及范围过于宽泛,无从下手,只能在教学中随机、动态地引入。不管是哪一派,似乎都忘记了讨论语文知识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知识对语文课程的价值何在,或者说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几乎家家在星期六、星期日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阿莱希欧博士有4个孩子。她的几个孩子都是从3岁开始就参加体操训练。那么小的年龄,当然也学不到什么,无非是学学翻个筋斗,举举手,弯弯腰什么的。有时干脆就让孩子在大蹦床上一个劲儿地跳。但她从没让孩子缺席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