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24日,浙江杭州沦陷。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被迫带领苏步青教授等浙大全校师生700多人西迁,从浙江建德向江西吉安、泰和方向艰难前行。西迁路上,曲折坎坷,敌机一路尾追,狂轰滥炸,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是在特定时期做出的明智抉择,既保全了浙大又实现了先进文化向偏远地方的知识传播,实践了“服务于民”、“创新于民”的大学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固然源于浙大选择了遵义,另一方面亦源于遵义成就了浙大。遵义较为安全的政治环境为西迁办学提供了可行性,其淳朴的民风促成西迁办学,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确保浙大办学成功,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3.
浙大选择了遵义,遵义孕育了浙大.抗战时期,浙江大学不断西迁,最终落脚遵义并得到极大发展,被誉为"东方剑桥".文章从遵义的地理环境、人文积淀等方面探讨了浙大西迁遵义,不仅是时事逼迫,也是遵义人民积极创造条件、以博大胸怀争取的结果.同样,浙大选择遵义结出硕果,是遵义独特的环境、悠久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2021年12月3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大金华研究院院长、浙大药学院院长顾臻,浙大药学院党委书记胡富强,浙大金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新民,浙江赛默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春能,金职院校长梁克东、副校长成军,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到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12月中旬,南京陷落,日军向长江一带步步进逼,武汉震动。日机空袭长沙也日见频繁。临大上课仅三月,即奉教育部命西迁入滇。1938年5日4日,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  相似文献   

6.
钱宝琮教授长期从事数学教育与科学史研究,是教育界老前辈和中国著名科学史家。在浙大西迁的9年期间,钱宝琮教授教泽广被,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浙大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弦歌不辍,科学史研究领域多有建树,赢得了英国同行李约瑟先生的钦佩。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与竺可桢,皆为浙江绍兴人,一位是明朝大儒,一位是浙大校长。阳明先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竺可桢以阳明先生“致知力学”的治学精神、“内省力行”的道德修养、生于忧患的“公忠报国”精神和协助地方改良社会的服务精神,鼓舞浙大学子修身治学、服务社会。竺可桢教育思想兼具西方教育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若西方教育制度是其思想的骨架,阳明思想则是其血肉,滋养竺可桢形成其独特、丰满的教育思想,支撑竺可桢在抗战时带领浙大师生蹑阳明先生的遗踪西迁,服务地方社会,创造出“东方剑桥”的办学奇迹。  相似文献   

8.
周开迅先生主编的《永远的大学精神》(修订校园版)一书,在浙大西迁的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对资料的整理归纳思路清晰、系统有序。这本书对浙大“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的凝聚彰显,会启发有心的读者去思考、去揣摩、去探索在战乱中崛起的浙大文化、浙大精神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打响,战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学根据国民政府的指示,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被迫于1937年11月开始从杭州往内地西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抗战期间贵州工业、农业和教育三方面的落后现状入手,以具体事例阐明竺可桢校长领导下的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年中,对贵州地方科技教育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资讯.校园     
浙大尝试“短信管理”据《钱江晚报》报道,针对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普遍的通讯工具的现状,浙江大学的软件研发人员确定了手机和校园网络捆绑构建“校讯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想,使浙大成为全国第一个尝试用手机短信管理学生的高校。记者近日获悉,由浙大、浙大“网新”、浙江“移动”、“联通”等共同开发完成的“校讯通”系统目前已拥有7000余位学生用户,从2004年12月28日开始试运行以来,已发送信息300多万条,成为浙大在学生管理上的好帮手。据悉,目前浙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校讯通”并选择信息栏目,“校讯通”的月收费是3元钱,可以享受…  相似文献   

12.
一、打敌机之谜如果一门炮击中敌机的可能性是1/3,那么三门炮同时向敌机射击,命中敌机的可能性是多少? 三门炮(用甲、乙、丙代表)同时向敌机射击,有23=8种可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发奖大会,于90年5月6日在东阳县湖溪中学隆重召开。省数学会正副理事长白正国、董光昌教授,理事郭竹瑞、徐士英、施咸亮教授以及浙大、杭大、师大的数学系主任,各市县教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浙江大学教学仪器中试厂为全国电大各教学点研制生产的金相热处理实验箱,经过半年多来的调试改进,已于11月25~27日在浙大召开审定会。清华大学郑明新付教授、上海工大史美堂付教授、中央电大、浙江  相似文献   

15.
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上)洪德铭一、一所办学条件极端困难而又取得辉煌成就的最高学府抗战爆发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南迁长沙,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开学。由于正面战场形势不断恶化,1937年11月以来,长沙接连遭到敌机狂轰...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前,这段历史——浙大西迁历史,一直是被漠视或遮蔽的,甚至它的"实物材料"——历史遗址、遗迹,大部分已被拆除和改变。然而,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联结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八年八月,国立浙江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历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之后,回迁广西宜山,以文庙(今宜山县公安局),标营(今部队文化学校),工读学校(今幼儿园),湖广会馆(今县教研室及其左侧)及胡文虎小学(今宜山中学大门左侧的宿舍)等处为临时校舍,十一月一日在宜山正式复课。直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宁失陷,宜山告紧,浙大方始五迁贵州遵义。浙大在宜山开课  相似文献   

18.
十、“你就是我的亲女儿” 1950年11月25日16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向中央军委发了一份电报,内容是: 我们今天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里。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相似文献   

19.
刘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0,2(6):120-124
《湄江吟社诗存》是浙大西迁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危亡时所表达的对中国信念的坚守,是学者们在国事艰难时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坚守不渝的人格魅力展现,彰显了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他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对地方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精神的塑造等,有着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对《湄江吟社诗存》的解读,彰显浙大精神,弘扬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中的人文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锡伯族四千余军民西迁至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此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各地的锡伯族人民都要举行活动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锡伯族人民世代纪念的西迁精神逐渐渗透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使得西迁历史以及西迁精神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广为流传。锡伯族民间故事当中,也体现出西迁精神世代相传所产生的文化积淀,即团结向上精神,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