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味料     
张炎冰 《钓鱼》2013,(16):11-11
钓鱼,浓引淡钓,竞技钓鱼更甚。用浓腥浓香饵招鱼、引鱼,可是一段时间后鱼浮躁了,嗅觉迟钝了,用浓腥浓香不如淡腥淡香,再后来淡味也不行了,要用无味的米饭粒和不加任何调料的面团。诱钓分离的传统钓时代,钓鲫鱼、鲤鱼用米饭粒、面团、煮熟的红薯块、蛆或蚯蚓。其中红薯是香甜饵,蛆、蚯蚓是腥膻饵,米饭粒、面团除了色白什么味都没有。商品饵中的尺上、  相似文献   

2.
蓝水 《垂钓》2009,(5):36-37
前年春节前某一天,我去大棚钓鱼。当天棚内气温极低,水面上甚至结了一层薄冰。针对水温和气温双低的现实,老钓手开饵时习惯把饵的味道弄得腥一些,为达到此目的,他们多会在粉饵中添加虾粉提腥。  相似文献   

3.
纯香饵     
张炎冰 《钓鱼》2013,(9):25-25
商品饵出现后,诱钓合一了,但主诱和主钓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钓鲫鱼浓香招鱼快,纯香留鱼久:钓鲤鱼先用纯香饵招鱼,后用腥香饵或腥饵钓。  相似文献   

4.
李世新 《垂钓》2006,6(10):21-22
休闲钓鱼同样要根据所钓对象鱼来配制钓饵,配制饵料的要点有二:一是饵料的味型;二是饵料的物理状态。钓饵的味型大致分为清香饵和腥香饵两大类(针对鲢鳙的酸臭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习惯上人们称为香饵和腥饵。有些人又将钓饵进一步细化,分为清香型、浓香型和腥香型和浓腥型。香饵以农作物、植物为主,如马铃薯、红薯、玉米等;添加剂如:蛋奶香精、草莓香精、风梨香精、香虎等。腥饵是在香型饵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动物干粉制品,如鸡、鸭、鱼的内脏及虾粉、鱼骨粉等,人的嗅觉表现为腥;添加剂如:蚕蛹液、红虫粉、蚯蚓粉等。  相似文献   

5.
光威钓星     
范宁 《钓鱼》2003,(21)
9月29日晴偏东风3~4级气温9~25℃南京钓友蔡树林在本市胜利河使用光威产“成功一号”罗非饵和“钓卡多”鲫鱼饵二者相互掺合的腥香型鱼饵,钓得一尾体长52厘米、体重约2.5千克的雄性鳜鱼,在当地钓友间引起轰动。光威钓星@范宁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6,(21):26-27
先腥后香再本味,是竞技用饵的基本规律。腥和香都有刺激鱼的嗅觉.然后是味觉的作用.可是鱼诱来之后能不能留住.就不是腥和香能胜任的了。本味饵的出现为我们把鱼留住做了注脚——鱼最终接受的是平常吃惯了的东西.腥香诱鱼,却橇不开鱼的嘴巴。本味饵与基础饵肇始于1999年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的原塘颗粒.是在鱼腥香不理.而由地  相似文献   

7.
黄旺意 《钓鱼》2006,(18):40-41
时值高温。正是一年中钓鲢鳙的好季节,正确掌握了解鲢鳙的食性习性,对提高钓获大有帮助。鲢鳙属滤食性鱼类,钓友们普遍认为鲢鳙喜食酸甜饵。鳙鱼喜食酸甜带微腥臭的饵。因此在钓鲢鳙之时用饵应投其所好,用酸臭饵诱钓。笔者何以说鲢鳙对于香甜酸臭腥饵不拒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8.
张之晔 《钓鱼》2008,(15):18-19
不管商品饵还是自然饵,用饵的基本原则是夏香冬腥,春淡秋浓,然而竞技钓鱼把它颠覆了,并梳理出钓对象鱼从腥饵雾化到腥香过渡,到最后无味藏杀机的用饵规律。受其影响,休闲钓鱼接受雾化则一开始就是腥香饵或者香饵,是很少用腥饵的,原因是腥饵招小鱼,但钓到后来腥香不重要了,包括大小、比重、软硬在内的状态上升为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9.
钓饵启示录     
管察 《钓鱼》2007,(1X):20-21
某鱼饵厂生产了一种专钓草鱼的鱼饵,叫“草鱼王”。可是,野钓少草鱼,池塘里养的付不起费,就是钓鱼比赛也是鲤鲫霸窝.轮不着草鱼咬钩,不过有人透露:在杭州地区钓混合鱼,不管香饵腥饵,加一点“草鱼王”鱼就胃口大开。  相似文献   

10.
覃建谋 《钓鱼》2010,(17):31-32
2.用麻疯钩组钓。麻疯钩又叫梅花钩,每组由用铜线做成一朵梅花样的钩架和12只钓钩组成。可用香甜素饵钓,也可用荤腥钓饵钓,还可以两者兼而用之,但多数人只用素饵钓。用荤腥饵钓不必12只钩都挂饵,只挂五六只钩即可。用荤腥饵穿钩时一定要露出较长的钩尖。用玉米粉等素饵钓,最好添加一些香腥类干粉做配饵。  相似文献   

11.
张言 《钓鱼》2014,(9):28-29
在看过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一文后,颇有感慨,现结合自身经验写下如下感悟。钓黄颡,鱼饵和钓点尤为重要。钓饵最好是腥味重的虫饵,首选红虫束、大蚯蚓、蚊子幼虫。如同《求教钓黄颡》一文中提到两人钓黄颡鱼“一钩搓商品饵,一钩拉红虫钓底,结果4个小时内一人有口必中黄颡,一人只有鲫、鳊和白鲦。”可见钓黄颡鱼用腥饵效果较好,一来是避开商品饵对其他鱼的诱惑,二来是针对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多以小虾、小虫为食,用腥味虫饵更符合它在自然环境下的就食习惯。  相似文献   

12.
溪钓黄颡鱼     
汪洋 《中国钓鱼》2005,(10):17-17
黄颡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肉食性鱼类,身上有三根毒刺,常见的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黄颡喜阴暗,性凶猛,居住在溪河中的石堆、石缝里,对水温、气压的变化不敏感,住早春气温很低时就开始吃食了,钓点不安静时,对它吃食影响也不大。黄颡喜食腥饵,对钩饵的质量要求不高且吃口狠,是一种易钓的鱼类。  相似文献   

13.
任志新 《钓鱼》2006,(3):36-36
在自然水域钓鱼,使用商品饵的悬坠钓法要不要参照竞技用饵的法则即既重视饵的腥香品质又注意饵的各种状态?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竞技比赛为了多钓鱼,不得不寻找一种非常适合鱼胃口的饵料,为此钓手们才会潜心研究试配各种各样的“小药”。而自然水域之鱼大都不挑食,腥的、香的、清淡的都会开口。而对饵的状态,野钓应作为重点来看待。否则商品饵开袋即用,导致饵的状态随意性很大,钓鱼效果时好时坏的原因中就多了一条用饵不当。而且这种原因往往十分隐蔽,不容易发现,需要在钓组相同、钓法一样,钓位相邻,钓点无差异的条件下,在与高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钓鱼》2001,(2):36-36
一、麝香饵在传统钓中的应用 1.用豆饼粉(南方用菜籽饼粉)拌一包“麝香米”(25克)打窝,用蚯蚓、虾或红虫浸沾“麝香水液体香精”或“麝香米粉”、“麝香玉米粉”(任选一种)做钓饵。 2.用“麝香米粉”、“麝香玉米粉”或“麝香水液体香精”喂养蚯蚓做钓饵,垂钓时用“麝香米”打窝,上钩率高。 3.当气温回升到 20℃以上,在野塘、河流垂钓用“麝香米”(北方用小米,南方用大米)打窝,用“麝香野钓饵”垂钓或用“麝香米粉”、“麝香玉米粉”添加面粉揉和直接做钓饵。 二.麝香饵在台钓中的应用 1.在手竿台钓比赛禁止打窝…  相似文献   

15.
郅辽 《钓鱼》2007,(3X):12-13
关注结合部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锅状水底,浅则少鱼,深又不达,竿长莫及,只能钓不深不浅;就一支浮标,鱼情复杂,信号不规范,调灵了不行,钓钝了也不行,只能钓不灵不钝;窝子里有鱼是肯定的,但不咬钩,远处有鱼不知道何时进窝,钓这种鱼就是窝里窝外,钓饵区边缘;雾化诱鱼,可是上有白鲦下有小鱼,钓鲢鳙就是半水,钓不上不下;鱼情难测,有吃腥的,有贪香的,哪一种饵都有偏颇,所以有腥香型鱼饵,合二为一也是结合。  相似文献   

16.
库钓鲌鱼     
刘定龙 《钓鱼》2012,(15):24-24
我在《钓鱼》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手竿库钓的文章。在谈到手竿库钓鲌鱼时,我谈了以下三个观点:1.鲌鱼类繁殖力强,既是水库的优势种群,又是养殖水域的有害鱼类,用悬坠钓拉饵或搓饵打浮,效率很高。2.水库浮钓的饵料,基本上是以腥为主,  相似文献   

17.
钓饵的学问深不见底,但也有一眼就看穿的。比如商品饵,同样品牌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滑的鱼都能钓上来;换一个人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勉强搓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回到也相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不吃腥改吃香了。所以钓饵这东西是没准的,高手之所以带那么多瓶瓶罐罐其实也是弄不懂。能不能有一种任人变化的钓饵,只要带了它不管什么鱼都能钓?我曾用过日本和台湾省生产的“万能饵”,但并不万能,只对鲤鱼、鲫鱼有效。退一步说,没有万能饵,有没有一种能让钓手自由发挥、体现经验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18.
张之晔 《钓鱼》2008,(7):24-25
从小就是吃饲料长大的草鱼不知草为何物,在此背景下用草鱼饵钓草鱼形同虚设。用一种饵料喂鱼,时间长了,鱼被驯化了就不吃或很少吃其他饵了,所以钓鱼比赛要找到原塘颗粒,否则饵不对路。后来出现了调塘——赛前用一种饵反复钓,造成鱼对其他鱼饵的抵制。偏口鱼难钓,难在不知道鱼偏向哪种口味,就是知道了腥或香,也只是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19.
杨毅 《钓鱼》2009,(18):16-17
河道中的鲫鱼与养殖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气开始炎热时,它们的喜好也会有些偏腥香。在京杭运河的垂钓经验告诉我:即便是野生鱼,对于商品钓饵的状态和味感也是能够认同的。有些钓手回避腥饵、虫饵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会闹小鱼。人工合成的纯香味道的钓饵,对于河道内的野生鱼来说,接受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而加速这个认知过程的方法,就是饵料使用时做到诱钓合一。  相似文献   

20.
郅辽 《钓鱼》2013,(8):61
手竿钓鱼其实就两类:传统钓、悬坠钓;野钓、池钓;休闲钓、竞技钓;钓慢鱼、钓快鱼。然而,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钓鱼却在鱼饵上趋于一致了。以鲤鱼、鲫鱼为主要目标鱼,鱼多用拉,鱼少用搓,味分腥、香、腥香三类。至于饵的松黏、大小、软硬、轻重等等则由个人习惯和鱼情、鱼口而定。不过尽管如此,钓手的认识、见解不同,即使是同一款鱼饵,也会因不同的炼饵过程和用法而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