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朱元璋的教师观郭培贵朱元璋对教师十分重视,一再强调:治国以教化为本,教化以教师为本;①“师得其人,则教养有效,”“苟无端人正士为之模范,求其成才难矣!”②。可见他不仅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直接把它与国家的治乱兴衰相联系。其对教师的高...  相似文献   

2.
《西江教育论丛》2005,(3):17-18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在立国兴邦的战略地位.教师在“教化”的关键作用,已成为愈来愈多人的共识。那么,教师在“教化”中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美德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下面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校与近代中国的师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学校与近代中国的师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教化工作开始之早,程度之高为世界瞩目。早在甲骨文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有了“教”、“学”、“师”等字眼,以后从事教化民众,开智启蒙工作的教师也被抬到与天地君亲相并列的地位。中国古代不乏名...  相似文献   

4.
儒家教化说为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诟病者多,这些批评与诟病不少就值得再商榷、再检讨。孔子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治教官师合一”而以“教”化天下的社会。孔子开出诗书礼乐教化传统的价值理性的人文基调,强调教化培植人的价值理性而“成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儒家教化说的真义乃在“为天下而教化”而不是为“一家一姓”而教化,它的强固存在正是孔子教化为天下为人的理性启蒙之精神不灭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2014年是渝北区实施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校长班、中层干部班、骨干教师班,上海、北京、重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培训、影子培训,“国培”“市培”“区培”“校培”整体联动,形成了教师教育的合力,揭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篇章。渝北教师教育“456”行动模式已经逐渐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南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实在是良有以也。  相似文献   

7.
书院注重传授儒学知识和道德修养,尤其强调教师的“身教”和学生的践行。为了养成生徒的诚信品德,书院教之以儒学经义,化之以圣贤名儒,训之以学规箴言,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诚信教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内外」焉能「有别」曾经有人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的确,“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既定“角色”,两者也是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劳动以达到对听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目的则更是演员、教师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9.
从规训到引导:试论传统道德教化过程的现代性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道德教化以规训作为基本特征,从规训到引导是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规训在现代性历程中的此消彼长,提出道德教化的核心乃是个体的理性自觉,寻求超越传统规训理路的教化路径,主张把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牢牢地置于个体的道德理性自觉,在引导与激励的教化过程中培养个体“自尊自重之精神、担当责任之观念、独立自营之能力、判断是非之智识”四种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古代唐人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宋人苏辙亦云:“致天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些古训是我们文明古国的优秀传统,给我们以良好的借鉴。作为教师更须在新时期探索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以适应激烈而深刻变革的时代要求,使教书育人这项系统工程更具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师的五个标度崔杰,王兹林教师在古今中外都倍受赞誉.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塑造人的灵魂。致天下之治在于人才,成天下之才在于教化,行教化之业在于教师。本文仅就现代教师必备的几个标度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方家。一、光荣的职责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职责概括...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新民”观,“民智”观等方面转变,社会教化也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化”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明清文人主动关注并参与了笑话的创作和结集、借以寄托劝惩理念之外因,也有笑话自身以“笑”为宗旨、以“话”为载体、以“教化”为底蕴等内因。在明清劝惩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在对笑话劝惩功能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这一文类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在进行教化时往往采用隐喻进行表达,并尤爱将水作为喻体,以其自然之义承载人事之理。先秦儒家以水为喻的局面发轫于孔子,孔子洞察水的多种特性,偏爱以水喻“德”和以水喻“学”。孟子和荀子承袭了孔子的以水喻教思想,侧重以水喻“性”和以水喻“政”。持“性善论”的孟子主要抓住水的本性,以其来承载“存养扩充”的人性教化和“仁政”的政治教化主张。持“性恶论”的荀子更加注重教化的力量,借助水来阐述“化性起伪”的学习之法和“王制”的治国之道。孔、孟、荀的水隐喻相互关联,一脉相承,实现了一种隐性且委婉的教化方式,滋养了中国古代以水喻教的话语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5.
师者如水     
《老子》云:“上善若水。”能当上善者,古之教化,今之教育。师者如水,对学生、对教育皆然,我作如是观。水利万物而不争。教育是去功利的,教师对学生亦然。教育,通过教师成全学生。若说功,则是于社会的教化之功;若说利,则是受教育者的成长之利。于教师本人,则不能谈功利。去功利之心者,方成良师,恰如水润万物而不求万物之回报。师不宜以强示生。师生之间无强弱,所谓“主导”“主体”云者,是从学习活动而言,并非师生力量、态势之强弱也。天下至者柔莫若水,然至刚者莫能与之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朱元璋是大力兴学重教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佼佼者,他的“教化为本”方针及其实践在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教化为本”方针的确立朱元璋确立“教化为本”的治国方针,根源于其对教化功用的深刻认识。他认为,教化的功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善俗本于教化”,即教化在:“导民为善”中起着根本作用,因只有通过教化,才能使天下臣民皆晓“仲尼之道”和“国家法令”。“知所循守”,所以,“教化行,虽闾闫可化为君子,教化废,即中材或坠  相似文献   

17.
《左传》被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其中又以预叙为其叙事主要特色。预叙主要分为人事预言与诬梦预言,这些预言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天道”思想,在功能上起到了教化、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由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  相似文献   

19.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师是人才的教化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不仅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较高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是教师进行教化的主要手段。教育、教学活动,多是靠口语来进行的。有人把教师的事业归纳  相似文献   

20.
儒家“乐教”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先秦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将上古“乐教”思想发扬光大,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礼乐文化的基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以“仁”为核心对“礼乐”进行了理论总结,使之追一步人间化、情理化。孔子不仅对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音乐理论体系,同时提出了把音乐作为教化民隶工具的“乐教”主张。孔子对“乐”最重要的见解即认为音乐教育要引人入善,顺从天道,“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孔子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可概括为“教成于乐”和“调和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