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墨子哲学独具特色,主张天志、明鬼和非命。天志即上次才是;宇宙间吉凶祸福的真正主宰,实际上是借天之口呐咕自己之想而不敢言者;明鬼即人们的一切吉凶遭遇和命运都是鬼神赏罚操纵命运的结果;非命即人的命运非天注定,乃是人自身行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墨子与孔子的思想从自然观到伦理观再到人生观都出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和意蕴,两者之必然与偶然恰成一个互补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热,许多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命运问题以及力命关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中恒提恒新的永恒主题。同时,命运问题也是现代人关注的中心和热点。命运学说的发展从来都是与社会的进步与衰退,即时代的发展与危机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及主体意识的生成完善,人们下海经商、选择职业、婚姻自主、参政议政等等,主宰命运的机遇和把握命运的渴望都在增强的同时,人类生命的脆弱性也暴露出来。现代社会给一些人提供发财致富的机会,又把另一些…  相似文献   

3.
4.
5.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6.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重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莱恩·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作一些梳理与阐释,聚焦于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两方面,以期阐明内尔森关于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的内涵,进而深入认识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9.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人只有处于一定的社会体制当中,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体现其人的价值。理想状态是某一特定的社会体制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促进存在于这一体制内的人的发展。一旦这一体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就说明出现了问题。然而,体制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但是,现阶段多数相关研究仍停留于对教育细节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近年来,我们借助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从“拓宽、深化、融合”三个途径对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本园的科学教育特色,开阔了科学教育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科学教育的实践内涵,更有力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办学思想,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吕牧--在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校长的岗位上,坚持走科学、民主、创新、发展的办学之路,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打造出一所经久不衰的全国重点职业高中校.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海明威的个人生活、写作兴趣以及其所塑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关最等方面分析海明威对女性人物的处理,说明海明威刻划的女主人公不该被忽视,她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可以看到海明威是如何看待战争和战后社会心态,如何理解爱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5.
16.
雅思贝尔斯与阳明的生平和哲学思想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构成某种跨文化的链接点而促成两者的融通。此外,雅思贝尔斯了解阳明的哲学,其晚期哲学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在不同文化哲学(如雅思贝尔斯哲学与王阳明哲学)之间进行相互比较研究的初步模式,德国哲学家与中国哲学家之间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赵锐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5):107-109
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宏图的《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几个代表性的都市叙事文学作品,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市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诸多特征,展现了在都市叙事欲望化写作中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人们欲望和精神的多面性、复杂性、暧昧性。  相似文献   

18.
小说以讽刺的笔调客观地揭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真空状态。这部小说以前所未有的写实方式刻画了变态杀人狂贝特曼。并通过该人物向读者对暴力的耐受性发起挑战,其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对身处的社会进行道德拷问。  相似文献   

19.
《伪满州国》以人性化视角来审视日本人在这场侵略战争中的凄苦命运,并通过这种审视揭示了战争对所有人都是伤害的事实。这种审视为最广大的日本民众正确认识历史并勇敢承担历史责任从而为彻底驱散心灵的阴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从古代德性知识观到现代知性知识观,知识的确定性、封闭性不仅剥夺了我国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个性理解和阐释的权力,也妨碍了教师个体生命在课堂中的个性展示,从而使其教学个性深受压抑.后现代(“人性“)知识观以其个体性、多变性、境域性的知识本质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释放生命力量的场所,也使教师教学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