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设这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力 《上海教育》2001,(3):53-55
研究性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设这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  相似文献   

3.
探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设这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学社会实践课程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课程对中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使中学生全面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认识自我,而且能够使他们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成才。正因为如此,中学社会实践课程应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体现中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学生要在真正意义上享有其中的课程选择权还得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从课程的角度看丰富的课程设置是提供充足的选择机会的首要条件。以前的中学课程以必修课为主,辅之以少量的选修课,而其实有些选修课在应试教育面前名存实亡。改革后的中学课程结构,仍然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只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必修课是为学生打好共同的文化科学基础而开设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修习。绝大多数的必修课要能…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使他们具有在未知道路上勇敢探索的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建设者。新课改从课标的制定,科学课、活动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多方面着手致力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教育工作也在各中小学陆续展开,其中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全省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中学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通常把中学分为职业科、学术科和普通科三类。从课程设置比例来说,学术教育中语言、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和外国语等普通课程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其次开设少量的实践课程,不开设技术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普通教育以普通课程为主体,要求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此外开设有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和少量的技术课程;职业教育是以普通课程和技术课程为主体,同时开设少量的实践课程,它主要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1月17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北大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针对高二学有余力的学生,首批5门课程将于2013年春季学期在部分中学开设,7月组织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北大自主招生录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一个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这是他们的自由,旁人照例不应当说三道四。学生愿意多学习一些,中学生学有余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中学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体现农村中学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农村中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为了适应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新策略,许多农村中学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那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这是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以协作学习思想为指导,通过行动研究进行探索和构建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协作学习模式,以期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协作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与管理信息能力,同时也期望本研究能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情报参考》2004,(5):62-62
美国教育专家伯尔曼认为,对于青少年来说,探索非常重要,因为它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探索也是非常持久的财富,它符合中学生的发展要求并且具有挑战性。因此,有必要在中学学校开设探索性课程。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课程已列入普通中学的必修课之中,从现有资料看,城市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农村中学开展不多,在农村中学开设该课程所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面临的困难较大。然而,作为必修课,其在农村中学的实施只是时间迟早问题。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就此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7~9年级)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以特有的探究性和综合性为基本特色,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但在科学课程的实验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受教师素质、教学设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因素的限制,科学课程实验更是困难重重。如果对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给以及时地、妥善地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科学课程的整体推进。本文试图立足于当前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其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开设“图书馆技能”活动课,不仅是读者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项试验。它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其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的效率以及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信息技术的教育显得越来越加重要。从中学生的教学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一些基本技能,逐渐培养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课程的兴趣,鼓励他们发挥创新能力,才能够为未来的信息技术研发工作提供实用的人才。本文对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简要地阐述中学教育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当前开设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负面影响,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相衔接要解决好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中学几乎是唯一的责任主体,但限于学校及教师的精力、能力和资源,中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质量和效率较为低下。而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大学办学,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与大学联合,开发开设幸福成长、健康生活和社会参与等“三位一体”德育课程,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有助于发展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从教师、学生、校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职业学校各专业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为文字、电子表格处理:网络基础知识及网页制作等。开设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职中学生一定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