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围绕肥东方言常用合音词、合音词构成类型、合音词的音变类型、稳固程度以及使用群体的特点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肥东方言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赤峰方言四音格词的构成方式及构成特点,将其分为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古词遗存”是指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有些词语直接承袭中古汉语词义,但普通话中已不使用这些词语,如甚、舁、仰尘、夜来、瓯、钵等。“古音遗存”是指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相同或相近与古文献资料例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安徽舒城方言的部分本字。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6.
地域对古代方言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楚方言和南楚方言的关系为例,具体、简要地说明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历代典籍及日常生活中的20条蒙语词汇进行考证,对学习蒙语及了解包头方言的形成似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大量史书记载和碑刻均证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前位于河北省唐县、阜平、涞源交界的大茂山就是古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活动一直在河北曲阳县的北岳庙。弄清北岳的历史变迁,对于明确古北岳的历史地位,挖掘古北岳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文章从音韵学的角度考察碧山词,从中不仅能够发现碧山词的用韵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层次理解和欣赏碧山词,从某种角度上也有助于了解宋末元初词人们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0.
湟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清代以前,湟水流域是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因而,这一时期该流域的优势语言当是少数民族语言。清以后,附近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向青海大量移民,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语言也相互影响和渗透,形成了今天以中原官话为主体的一种颇有特色的地方方言。  相似文献   

11.
刘向刘歆是西汉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文献学家,进行了近二十年文献整理工作,其中包括当时所有音乐类文献的整理。他们整理了先秦留存的以及西汉新兴的音乐文献,进行汇总、校勘、撰写《叙录》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将整理好的音乐文献分类,将其归属于不同的学术系统中,同时做好排序、汇总的工作。这涉及到对每类文献来源、流变、性质、重要作品做评价,透露了刘氏父子对于音乐文献整理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燕地宦官中行说投降匈奴后,在与汉朝的交往中,不仅积极维护匈奴利益,还展现了他对匈奴习俗的认同与尊崇。中行说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对政治利益的迎合,其背后隐藏着燕代地区胡汉互动与民族交融的内涵。经考证发现,汉朝中不少习胡事者与燕代地域之间存在联系,燕代地区在西汉前期正处于匈奴势力的影响之下。该地区在经济形态上以畜牧为主,胡汉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汉人因政治变动时常亡入匈奴,胡将、胡骑也存在于燕代地方政权中。在此地域背景之下,燕代地区的社会风貌呈现出异于内地的情形,胡汉之间并不存在强烈的民族隔阂,燕代之人也随着政治变化与个人需要来选择入匈或入汉。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自耕农阶层的生活水平相对于统治阶层和商人阶层是比较低下的。从西汉自耕农的占地情况、西汉自然灾害情况、西汉赋税徭役情况等方面分析可知,西汉自耕农的生活状况极端贫困,生活水平比较低下。  相似文献   

14.
围棋起源有多种说法,学者一般倾向于先秦起源说,但近年新出现的西汉起源说颇具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西汉起源说籍以立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论者将注释与疏解混淆,宋学与清学错置,所得结论有误。加之作者对出土文物所反映的历史线索认识欠妥,从而得出的围棋起源于西汉之说不能成立。文章认为:围棋起源应在先秦,这不仅是因历代学者所认定,而更是由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都给予了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汉诸侯王国的都城所在地,扬州目前已发掘的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较多陪葬木俑。这些木俑分别经历了西汉前期、西汉中期和西汉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共三期四阶段,其形制按内容可分为人俑和动物俑两大类,种类丰富、造型生动。这些西汉墓陪葬木俑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两汉之际"道"之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即"道"向万物靠近的趋向,而促使这一趋势得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作为"道"之分身的"一"的出现,而"一"的出现又加速了"道"万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汉代骈文描写的对象,多姿多彩的骈文呈现了一幅汉代体育画卷。汉代作家枚乘和孔臧最早开始在骈文中描绘狩猎的内容,接着司马相如和扬雄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皇族诸侯出猎的盛大场面,讨论狩猎的褒贬意义。马融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樗蒲和围棋;蔡邕的骈文介绍了汉代的弹棋;张衡的《西京赋》和李尤的《平乐观赋》则再现了汉代的杂技娱乐。骈文不仅真实摹写了汉代体育活动,而且折射出汉代古人的体育观念,当时全社会树立了尚勇崇武的体育风尚,人们下棋狩猎追求的是娱乐与休闲。骈文蕴涵着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认识。研究古代骈文可以促进文学和体育事业的交融发展,在体育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体育视角审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跃 《职大学报》2013,(6):62-64
秦汉时期不仅中央有秘书机构,地方各级官府也有了相应的秘书工作人员,机构比以前更完善,人员分工比以前更明确,秦汉时期建立的这些秘书机构,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各级机关的秘书机构提供了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风尚通常是指一定时期流行的社会价值观、追求取向、审美心态及其所表现社会的和生活的行为。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起步阶段,然而秦汉两朝截然不同的社会风尚,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体育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秦至两汉时期社会风尚的变更,深入探讨了相应的体育运动的变化,以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并为当代社会风尚下的体育运动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史例。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由简单的记事向复杂的写人发展;(二)人物类型由上层逐步向下层扩展;(三)作者感情由隐而显;(四)风格由简朴、单一向纵恣、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