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歌剧团是英国最年轻的剧团,在演出了《丽贝卡》之后该团才真正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剧团。《丽贝卡》是威尔弗雷德·约瑟夫斯在达夫妮·杜·穆里埃夫人著名小说和剧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备受称誉的新歌剧。  相似文献   

2.
他们俩于1912年秋相邂逅,他四十六岁,已婚,已是一个独树一帜的著名多产作家;她十九岁,未婚,默默无闻。十年后他们的同居关系结束时,有三个人受到了难以估计的,或者说是无法补偿的损害,但这并非由于缺乏对问题的解决。在赫·乔·韦尔斯生前,责备他的情妇丽贝卡·韦斯特忘恩负义。至于她呢,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受害的“另一个妇女”,不得不以有限的一点收入将他们的私生子安东尼·韦斯特抚养成人。现在,安东尼已六十九岁,也来介入了这场纠纷。这已不是第一次了。1955年安东尼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继承》一书中已描述了他早年不愉快的生  相似文献   

3.
新书《炙手可热的人》的摘要一经在《纽约邮报》头版刊登,立即引起轰动。该书作者苏珊·B.特伦托是前国会成员,她从原日内瓦核裁军会谈的美国代表路易斯·菲尔德那里得知,1984年身为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出访日内瓦时,菲尔德曾为布什和他的前秘书珍妮弗·菲茨杰拉德安排了一幢幽静的别墅。菲尔德于1985年退休,1988年死于癌症。1986年,他向苏珊·B.特伦托的丈夫、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约瑟夫·特伦托道出了布什与菲茨  相似文献   

4.
薇拉·谢尔盖耶笑娜(1882—1975)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女仆。她出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因而有机会耳闻目睹托尔斯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回忆录由她口述,由苏联哲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尤·伊·巴拉兴于1974年3月20日纪录。  相似文献   

5.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6.
从孩提时代开始,海尔格·卡劳就经常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海尔格出生于二战刚开始时的纳粹德国,她对当时的环境仍有依稀的印象,头面人物身着笔挺的制服,过着享受特权和舒适安逸的生活。海尔格知道,她的母亲玛莎尔德·卡劳是希特勒高级助手马丁·包曼以及纳粹宣传首领戈培尔办公室的秘书。但她母亲对这一事实矢口否认,并对战争只字不提。直到* ,年母亲去世后,海尔格才开始调查她家庭的往事,而所发现的一切令她惊骇不已。海尔格的母亲是一位狂热的纳粹分子。* -.年/月,在柏林庆祝希特勒征服欧洲的聚会上,她与一位素昧平生的德国军…  相似文献   

7.
1986年4月14日,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博瓦尔因患肺水肿医治无效,在巴黎科尚医院逝世,享年78岁。博瓦尔女士一生致力于妇女争取独立自主的运动,“人不要生为女人,要成为女人”就是她1949年写在《第二的性》开头的一句名言。她同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结为伉俪,历时半个世纪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些给全世界争取独立自主的妇女们以极大的影响。萨特于1980年4月15日去世后,博瓦尔以自己的日记为基础撰写的《离别的仪式》,于1981年问世。在书中,她以冷静、细腻而又饱含爱情的笔触描述了丈夫最后十年的活动。发表这部作品后,她几乎不再动笔,而一心投身于提高妇女地位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终结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她是“先拉斐尔派”著名画家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的妹妹。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她天生丽质,常做“先拉斐尔派”画家的模特儿。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  相似文献   

9.
与丈夫德维特·华莱士(1889—1981)共同创办了《读者文摘》的莱拉·阿奇逊·华莱士于1984年5月8日一个浓雾笼罩的早晨,在纽约州韦斯切斯特县住宅里悄然辞别了人世,享年九十四岁。在由她经手营建,而又为她无限喜爱的宽阔的华莱士宅邸——“高窗”的周围,仍如往年,盛开着色彩斑斓的水仙花和郁金香。莱拉·阿奇逊·华莱士将她的一生和绝大部分财产献给了文化艺术的振兴和保护事业。因修建水库而使尼罗河水量增加,为挽救古埃及阿布·新贝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最后的演说单纯译丢克斯葆莉姐妹私立学校毕业典礼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1909年6月9日1907年马克·吐温到英国访问,途经明尼阿波利斯(美国城市),在那儿他碰到了弗朗西丝·纽纳利,马克·吐温昵称她弗朗西丝卡。马克·吐温有许多叫做水族馆俱乐部或神...  相似文献   

11.
刘淑 《世界文化》2002,(1):34-36
克劳蒂娅·希弗是德国著名的超级模特儿,她的身高为1.83米,她的三围分别为90—62—91,她以迷人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男人的心。克劳蒂娅·希弗模特儿生涯从伦敦开始,一路经过巴黎,最后到达纽约,得到了人们只有做梦时才能得到的薪俸。克劳蒂娅·希弗其实正是遵循着一个常规:形象就是财富。她逗留在T型舞台的地毯上,从未有过丑闻,是值得公众赞颂的。中学生成了超级模特儿克劳蒂娅·希弗生于1970年8月25日,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倩影,才使她走上了模特儿生涯。1987年,克劳蒂娅·希弗17岁时,一个名叫“大都会…  相似文献   

12.
天南地北     
时装模特儿的新衣20岁的伦敦时装模特儿朱丽娅·史蒂文斯身着女时装工杰恩·多克西缝制的连衣裙,在武装保卫人员的陪同下走上大街。其所以由保卫人员陪同,是因为她身上的连衣裙是由1000张每张面值为50英镑的钞票制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1930年)的12月15日,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将庆祝她的诞生100周年纪念。或者,更恰当一点地说,我们将为她庆祝,这样也许可以不使她感到那么困窘,因为她是一个十分害臊的女子,只要有人一提到她,像我们即将提到她的那样,就会引起她的深切不安。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她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必须谈论谈论她。我们应该读她的传记,读她的书信;我们应该研究她的那些肖像,揣测她的伤痛——她的伤痛是那么深,那么多;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1755年11月2日出生于维也纳。她父亲是出身于哈布斯堡王室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母亲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亚是曾与普鲁士腓特烈二世进行过顽强抗争的女中豪杰。玛丽·安东尼特于1770年与法兰西王储路易结婚,1774年由于王储继位成为王后。她这个  相似文献   

15.
1960年,玛丽莲·梦露已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传奇式人物。她已与阿瑟·米勒结了婚,在演员排演场的讲习班里受到鼓励,她梦寐以求的成就似乎是近在咫尺。很难得,她给法国记者乔治·贝尔蒙特一次会面的机会。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接待来访者。两年后,在她36岁时,她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16.
道奇 《世界文化》2001,(2):21-22
1932年11月8日夜晚,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节日盛宴上,斯大林与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发生了争执。“喂,你喝呀!”“人民之父”斯大林突然对没有喝酒的妻子说。“我不是你的‘喂’!”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不满地反驳一句,并生气地离开了克里姆林宫。第二天早晨,在乌索沃车站旁边的“祖巴洛夫-4”别墅找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手里握着一支像玩具一样的小型“瓦尔德”手枪,枪是她兄弟送给她的。这是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回忆录中叙述关于斯大林妻子自杀悲剧的典型说法,确切地说,这种说法是别人告诉她的…  相似文献   

17.
一出芬兰话剧登上华剧舞台 1992年金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华剧团根据芬兰同名话剧改编移植的《真的、真的》在西安举行首场演出。原剧作者、芬兰著名作家英格丽·基尔毕宁和芬兰作协副主席莱娜·拉乌拉亚依宁女士等专程前往观看。 优美的乐声中,帷幕徐开,新颖的舞美设计、不同凡响的亮相,一下子抓住了观众。故事可能发生在过去也许是将来。精明能干的老妇阿格法已有3个丈夫,但她还要娶年轻英俊的卢巴克为她的第4个丈夫。这似乎怪诞荒唐,可  相似文献   

18.
文婷 《世界文化》2003,(5):29-30
6月21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新书———《哈利·波特》第5集《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正式上市。就在新书正式上市的前一天,罗琳接受了《泰晤士报》记者安妮·特纳曼的采访,袒露隔了3年《哈利·波特》第5集终于上市的喜悦,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带给她的幸福感觉。关于成名:“我不为名声和金钱写作”这些天,罗琳完完全全是个快乐的女人,这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她在自己家里接受了采访,抱着她的小儿子———大卫,那是一个圆滚滚的小家伙。在书架上,放着罗琳另外一些“宝贝”﹄———《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针对第5集,罗琳说:“那真是个‘…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与一生     
瓦连京·费多罗维奇·布尔加科走是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为俄罗斯和苏联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布尔加科夫的女儿达·瓦·萝玛柳克关于父亲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在1977年出版的美国文化史名著《伊甸园之门》中,莫里斯·迪克斯坦把我熟悉的欧文·豪和另一个叫苏珊·桑塔格的人誉为美国当时目光最敏锐的文论家。“谁是苏珊·桑塔格”?2002年的某个冬夜,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疑问。一、美国最智慧的女人我没有想到,苏珊当年如此年轻,才44岁时就获得那样的评说;更没有想过她是一位女性,在我的印象中,在思想界获得成功的女人可没有娱乐界那么多;更没有想到,在美国她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明星”级的知识分子,过去四十多年中,她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关注世界和被世界关注。苏珊1933年1月16日生于曼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