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是因为公司僵局会严重损害公司、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利益而且公司处于僵局时股东自力救济出现困难.司法救济公司僵局也是弥补公司自治缺陷的有效途径.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但救济措施过于单一.鉴于司法解散公司是一种严厉的救济措施,我国立法应规定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其他替代措施,并明确司法解散的公司维持原则、调解原则、谨慎判决原则.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创设了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用于破解公司僵局,有利地保障了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但在公司僵局处理制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立法上未明确针对公司僵局进行规范,对公司僵局解决方式过于单一,司法解散公司制度在实体和程序上均存在较大的缺陷,缺乏事前预防公司僵局的机制等。文章提出了完善现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引导建立公司章程预防公司僵局机制,创设强制股权置换制度及强制公司分立制度作为司法解散公司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成立并得到发展。但是,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遭遇到了公司僵局并陷于这一困境而无法解脱。由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对公司僵局的规定及救济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通过解析公司僵局的概念,分析公司僵局的表现形式、成因、危害,根据中国现有法律规定及参考国外做法提出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途径,希冀为司法实践及学理界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容易导致公司僵局的产生。公司僵局的发生后果是使公司难以形成可执行的决议,使公司的正常运作处于停顿状态,还会给股东、公司、公司的员工、公司的债权人等带来巨大的损害,致使公司无法承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新《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司法解散的情形,对维护投资者权益,尤其对中小股东权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笼统,导致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争议颇多。法官在处理公司解散与不散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本文从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切入,以公司僵局及其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应对公司僵局的综合解决方案,对公司僵局的救济体系进行了合理架构,对公司僵局的诉讼救济程序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由不同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封闭性、人合性及其表决机制所决定,公司僵局多发生于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确立和发展了应对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救济方式,但这一方式仍然存在未区分公司僵局的不同种类,司法介入过于盲目、未限定起诉股东的持股时间以及作为司法解散之诉的前置程序设置不合理等缺陷。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机制,应当从区分公司僵局的不同种类,分别建立不同的救济措施、限定起诉股东的持股时间、建立替代性救济措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机构无法做出决策、公司事务无法正常开展的一种瘫痪状态,广泛存在于有限责任公司中。究其成因,则与公司股东人数少和"资本多数决"原则的局限性有关。公司僵局对公司、股东及利害关系人都会构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着力予以解决。解决公司僵局问题需要司法权的介入,即司法救济,救济方式主要有强制解散公司与强制股权置换两种。同时,在司法救济之外,公司本身也应为预防公司僵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司僵局的特征为判断公司僵局的形成提供了判断标准;公司僵局的成因则为寻求救济途径提供了思路.公司僵局应与中小股东压迫这个关联问题相区分,其特征包括:公司僵局原因主体的对抗性;僵局公司类型的特定性;公司僵局状态的持续性;公司僵局解决愿望的内生性;僵局行为本身的非违法性、非违约性.公司僵局的成因是指:宏观上公司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在闭锁型公司中被扩大化,微观上封闭型公司的组织制度和外部市场使问题现实化,再加上股东利益非同质性造成的人合因素的决裂,合力促成了公司僵局形成的必然性.这些都为司法介入提供了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打破公司僵局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僵局无论对公司还是对股东的利益都构成严重的损害,本文阐述了我国新《公司法》肯定法院司法解散权的理由与弊端,并对打破公司僵局提出了自己的立法与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的前提是公司僵局之不可回避、不可自救,由此获得司法干预的法理基础:亟需填补的法律漏洞、公司自力救济不能、其他救济途径用尽,是司法救济的必要性所在;维护股东权利、实现实质正义、满足期待利益,这是司法救济的正当性所在;司法介入应遵循几项基本原则,这是司法救济的适当性所在。同时,思考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的关系,希望在对国家强制保持警惕的同时信任司法救济,最终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善果。  相似文献   

10.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并不是解决公司僵局的最佳途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适用得当,可以使得公司、股东利益得到良好的保护;但是若适用不当将对公司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或者权利滥用.因此,适用司法解散制度时应遵循主体维持、竭尽其他救济、利益平衡等原则,而国外还建立了恶意诉讼防范制度、股权强制收购制度、公司分立制度等替代性救济制度,以期解决司法解散异化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司僵局是有限责任公司等封闭型公司的闭锁性困境之一,它的产生与持续对公司、股东、第三人以及社会整体利益都会构成潜在或现实的损害,是公司治理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问题.司法介入是打破公司僵局法律途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公司僵局是公司尤其是封闭型公司本质特性与公司法上的制度安排结合作用的产物。公司僵局的产生使得公司无法正常运作,股东利益受损,因此,探求化解公司僵局之路径成为公司法的现实课题。本文从封闭公司与公司僵局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探究公司僵局缘由。从化解公司僵局的法理基础出发,寻求化解公司僵局之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妥善处理公司内部冲突是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功能。股东除名制度作为一项司法解散的替代制度,对于解决公司内部冲突,维护公司作为一种实体的持续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受到国外很多国家的青睐,已成为解决公司股东内部冲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然而,我国现行公司法却没有对该制度进行规定,当股东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自己对公司的义务,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及公司其他大多数股东的利益时,其他股东除了要求其履行义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外,并没有其他有效的救济途径。当公司出现僵局时,往往通过解散公司的方式来解决,这对希望公司继续存续的股东来说,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能实现公司设立的初衷,更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确立股东除名制度就成为现实的需要。回应此需要,本文从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中的必要性对股东除名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设想,以期对未来公司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性质及其后果一直存在争议,《公司法》在修订过程中考虑了该问题,现已明确吊销营业执照是公司解散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公司丧失法人资格的标志,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进行清算,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仍具有法人资格,直至清算结束,注销公司登记,公告终止后公司消亡,法人资格消灭。  相似文献   

15.
东北高速分立上市项目是采取原上市公司注销,新设分立公司双双上市的模式进行的,这在我国A股市场尚属首例。我国法律对公司分立上市制度并无特别规定,故规范公司分立上市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从这一点看,东北高速分立上市存有不合法律规定之虞。但换个角度看,东北高速分立上市是我国作出的以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积极尝试,不失为化解公司僵局的有益探索。我国在构建公司分立上市制度时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做法,以分立中承继公司承继的分立资产/业务作为审核对象进行上市审核。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信息失真的现象入手,结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危机的根源因素分析了解决证券市场危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公司法人格被滥用现象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制度的生存环境。而当前我国司法对此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规则,为完善现行《公司法》,有必要揭开公司的面纱,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人制度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特有的企业改制上市模式,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在企业管理和财务上不能实现真正的彻底分离,因此,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规定的利润指标等,与集团公司及各关联方联手操作,致使关联交易大量泛滥,文章拟就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泛滥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阐述了上市公司大量存在关联交易的原因,并总结了关联交易存在的形式,进而提出一些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