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天国史》是罗尔纲太平天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编撰体例,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所创立的“新综合体”,是对中国传统历史编撰体例自觉 继承和发展,这种体例不仅了新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新要求,而且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编撰的新体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跨越风云剧变的20世纪,当代学人纷纷开始回首百年历史中学术之生发演变,总结经验教训,思索过去,启迪未来.齐裕、王子宽二位先生撰写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作为傅璇琮先生主编之<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文学专辑>之一,于2005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3.
《回族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白寿彝先生在主持编撰《回族人物志》的过程中,对回族历史人物与回族史研究的关系、回族史研究的指导理论和资料问题、新型回族史编撰的体例、回族历史人物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与设想,为回族史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据此来分析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不失为一条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试验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限选·全一册)(以下简称“试验本《中国古代史》”),今秋即将在两省一市试验使用。有关教学。教研人员对此极为关注。本文拟从体例、结构、课时、内容、编写思路等方面对这本教材略作简介,期望有关专家和广大师生届时针对教材多提宝贵意见。体例与结构试验本《中国古代史》叙述了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古代历史,采用章节体例编排,共6章46节。作为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一部分,试验本《中国古代史》的编写,遵循全套教材的编写体例,体例和结构与其…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文化由复苏而踏上繁荣.在史学界里,史学史的研究,成绩十分显著.不但有了专门刊物《史学史研究》,而且出了一批史学史的专著和类书.目前,史学史的研究,我国实居世界领先地位.今趁拙作《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即将问世之际,就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抒管见,敬请史学界同志教正. (一) 什么是中国史学史?它的任务是什么?它应当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一些学者,尤其是解放前的学者,把史部目录学或者历史文献学当成中国史学史,以致在他们的著作中,中国史学史就成了中国古代史籍介绍,现在坊间可以购到的台湾学者李宗侗《中国史学史》就是如此.即使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史学前辈金毓黻先生所撰《中国史学史》,也不免如此,充其量只是中国古代史学编撰史.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言学史即研究古代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以及不同时期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以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王功龙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这四部书为主要评述蓝本,对这四位语言学家的分期观点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百川学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的、综合性丛书,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丛书编撰体例的成熟,对后来丛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丛书之祖,在我国丛书编撰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百川学海》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版本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0.
谭正璧《中国小说发达史》写于1935年,主要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参考,并在其基础上更新了部分史料。此作因被《中国小说史略》的影响力所遮盖,以及解放后没有再版等原因,历来所受关注较少。以《中国小说史略》为参照,发掘和分析《中国小说发达史》的小说观念与言说体例,期待展示其中别有洞天的学术风景和谭正璧自家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11.
<正>吴泽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不仅在原始社会史、殷商史和中国通史等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出版了《中国原始社会史》(桂林文化供应社,1943版)、《中国历史简编》(重庆峨眉出版社,1945版)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上海棠棣出版社,1949版)等一系列重要的著作,为古史研究做出了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中国艺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文献的编撰与当时中国政治文化背景和学术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刘熙栽的《书概》是我国书画艺术文献编撰史上较成功地使用阴阳辩证手法编撰的典型范例。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体例严谨、写作手法高妙,处处体现出尊魏卑唐、倡变求新的价值取向。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开了书画典籍文献系统分类之先河,渗透着很强的观念因素,使得本属于目录学著作的《书画书录解题》一书,深含思想观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谢巍先生编撰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中华书局,1992)是迄今为止收罗最全面、资料最翔实、编排最科学、使用最方便的一本年谱目录。但由于我国古代年谱数量巨大,遗漏之处势所难免,兹就笔者所见,略作补充如下,体例一仿“考录”。  相似文献   

14.
魏应麒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知名的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魏著《中国史学史》,在编撰上,注重对中国史学整体发展特征的总结;在章节设置上,注重揭示不同时期中国史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在体例安排上,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方式。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对其编撰过程与编撰特点的系统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史学史早期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辑发表文章三篇。汪寿明教授的《韩国部分图书馆所见中国古代“小学”善本书》,是作者赴韩数月学术查访、研究的成果之一。中韩两国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但近年建交以前数十年间因交往阻隔,中国大陆学者对韩国在藏中国古籍所知甚少,此文提供了韩国一些重要图书馆所藏中国古代“小学”方面善本书情况,于学术界必有所帮助。韩国郑沃根先生《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流传和影响》,记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知识分子和民间的广泛流传以及对该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其中还记叙朝鲜古代不同阶层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不同态度,以及类似我国宋代的说书人、说书艺术的一些生动的故事。作者现为我校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小说批评史略>韩国语版序》,系作者应邀所写的一篇短序。《中国小说批评史略》(方正耀著、郭豫适审订)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由韩国学者译成的韩国语版近期将在韩国出版。国际间彼此的学术文化交流是很有必要也很有益的。深受中国《剪灯新话》影响而编撰完成的韩国古代小说《金鳌诗话》在本国已失传,后来在日本发现它有的残本;中国明末短篇小说集《型世言》在中土已佚失三百多年,近年于汉城奎章阁发现它的全四十回本而得以重新问世,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希望各国学者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在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召开了由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中国古代小说网主办的"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议题包括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小说名著研究,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观念、文献及作家生平研究,以及古代小说研究状况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古代美学本体论系统的建立 陈望衡先生的新著《中国美学史》,以其开阔的学术与历史视野,在深层次上拓展了中国美学史的建构视域;同时以其深厚的哲学和美学根底与新颖的理论建树,在理论上深化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史》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本科学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教学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从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学生专业理论的基础,促进学生历史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之胜任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和一般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做好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教学,善于总结,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经济史是宁可先生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宁先生长期以来一直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隋唐五代经济史》和《(资本论)选读》等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宁先生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学术水平优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的队伍,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为国内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术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至今仍是研究《春秋》经传和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