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凉的戈壁,沙和卵石铺成的广袤世界。没有生命的迹象,满目苍凉。地表热浪汹涌,晃动出似水的虚幻与缥缈。戈壁就这样赤身裸体,面对苍天,始终保持着坦荡、沉寂和冷峻。它像是在对人类暗示着一个真理,人类永远都无法同这里沟通。而我,就是这被人称作"生命的禁区"的罗布泊中的一棵胡杨。  相似文献   

2.
沙于 《广西教育》2007,(12C):30-30
荒凉的戈壁,沙和卵石铺成的广袤世界。没有生命的迹象,满目苍凉。地表热浪汹涌,晃动出似水的虚幻与缥缈。戈壁就这样赤身裸体。面对苍天,始终保持着坦荡、沉寂和冷峻。它像是在对人类暗示着一个真理。人类永远都无法同这里沟通。  相似文献   

3.
《白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可抓住文章“介绍白杨”和“表白心志”这一明一暗两条线案,体会表面文字和内在思想的联系,达到由表及里地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一、抓明线,为理解文章中心作好铺垫。 课文第一自然段着力描写了戈壁的环境,“茫茫”、“浑黄一体”和四个“没有”集中体现了戈壁环境的荒凉和险恶。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白杨长得怎样?设一问题,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戈壁环境的渲染  相似文献   

4.
话根     
根为何物?辞书云:根,凡物在下部分;事物的本源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根的认识有广义的有狭义的,有深刻的有肤浅的。然而多数人对根有一种厚重感和生命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诗不正是对根的写照吗?地球上的树木天南地北、平原山丘无处不有,就连荒凉干燥的戈壁也长有胡杨之类的树木。林木可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它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自然界中的绿色生命群。试问:巨树参天,开花、结果、繁衍靠什么?答曰:靠其根系植入泥土之中,慢慢地生长,静静地聚集能量,一分一寸地抓牢地脉给树供应水分和养料;靠…  相似文献   

5.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描绘了西部山村黄沙梁的荒凉与静谧,在村庄意象中隐喻出其对生命荒凉的恐惧。在“故土”空间结构中,作者为荒芜而焦虑,体现出对生命与精神的一种哲思,这种哲思的起点是村庄即将崩溃,人的精神又时刻处于“流浪”状态。刘亮程在想象中不断追寻心灵的栖息地,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悲剧生命意识”一直伴随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始终,深深地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她以第三者的立场,用理智、冷静的态度俯看乱世人生,窥探现代市民群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荒凉。“荒凉”之源与其身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其生命意识的悲剧色彩呈现在多种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孔雀河畔,坐落着一个素有“梨城”美誉的城市——库尔勒。在这里,一望无际的戈壁、高大挺拔的胡杨、清脆可口的香梨,成群结队的骆驼,构成了一幅幅充满西域风情的迷人画卷。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起始的现代乡土童年书写,追怀作家童年时代的生命经验与人事见闻,对已逝的童年乐园的忆念多源于现实中成年人生的困境.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到萧红童年的“后花园”的记忆书写中,寄寓了作家的生命理想,也蕴藏其“失乐园”的沉痛.萧红在表现的深广度上体现了与鲁迅相接的精神底蕴,不仅传递着“励己”及“立人”的渴望,而且对个体生存和整个人类命运之荒凉底色有着深邃的洞察.现代作家的乡土童年书写大多体现了对“失乐园”的清醒意识和力求振拔的内心挣扎.  相似文献   

9.
会流泪的树     
在胡杨的生长地,有人称胡杨是“会流泪的树”。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胡杨为什么会流泪,没有人知道它们生命里深藏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金兴甫 《语文知识》2006,(11):18-18
①在人烟罕至的戈壁荒滩.建起了这座新城。(《人民日报》2003年10月4日) “人烟罕至”应为“人迹罕至”。“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极为荒凉偏远的地方。《南齐书·高帝纪》:“自霜露所坠,星辰所经.正朔不通,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相似文献   

11.
会流泪的树     
在胡杨的生长地,有人称胡杨是“会流泪的树”,但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胡杨为什么会流泪,没有人知道它们生命里深藏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正>沙漠里有种树,叫胡杨,据考,它是沙漠里唯一的乔木。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但胡杨能够成为沙漠之魂,它要仰仗河流对它的庇护。沙漠里有不少河流,正是这些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若没有了这些河流,沙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海,自然,胡杨这个魂也可能随风飘散了。人们常说,河流的家在大海。是的,海洋是河流最终的归宿。然而,沙漠河流却是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沙漠  相似文献   

13.
不到大漠不知天地之广阔,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坚韧。——题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了整整一天,车窗外快速划过的始终是横无际涯的漫漫黄沙,间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沉闷,单调,我疲倦地扭过头,准备眯眼小憩。  相似文献   

14.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1988.7.25 火车经德令哈海子,原名查海生,人们习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15.
胡岭 《作文与考试》2022,(22):53-5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沙漠并非完全的荒凉和死寂,当你捧起一捧沙子,也就捧起了许多植物种子……这里自有植物生命的传奇,造就传奇的在于它们的“生存之道”或“生存智慧”。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长着最富于传奇色彩而享有美誉的胡杨树。它们根系相连,只要一棵树获得水分和营养,其他的胡杨也会共享,从而拥有了格外坚韧的生命力。在北美索诺拉沙漠,生长着一种“巨人柱”仙人掌,它们长寿,同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棵体型较大的就可储存5000升水,可以保证存活一整年,  相似文献   

16.
宁夏农垦集团暖泉农场位于宽阔无垠、神奇秀丽的贺兰山东麓。这里,已无法寻找创业之初那种戈壁荒漠的凄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瓜果飘香、稻香鱼肥的塞上江南风光。几代人的创业,几代人的奋斗,支撑农垦人的是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有的精神。“失去精神,就等于失去生命”“人要活出点精神来,失去了精神,就失去了生命”。这是经常挂在王大本嘴边的话。1996年,农场的经济形势不错,粮食增产,加上粮价拉动,职工收入大幅度增长(职工年均收入突破一万元)。腰包有了钱,不少人产生了“小富则满”的情绪,不愿再吃苦劳作。农田的活不论大小均雇人干,逍遥自在…  相似文献   

17.
拥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之称的胡杨是荒漠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宝树,是大漠戈壁上生命存在当之无愧的象征。极目四顾,有胡杨树的地方,必然是水源和绿洲存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文学写作”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千百年来,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于“文学写作”这一复杂精神现象的理解和探求仍很肤浅。从“生命形式”这一独特角度,结合一些作家、作者的创作实践,从整体性、有机性、创造性等方面,探讨“文学写作”中的复杂思维活动,有助于对“文学写作”现象的新的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指出:人的生产包括自然的人口生产和人的精神素质的生成。教育承载着生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精神素质的主体——人的光荣使命,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自然生命的个体培养、塑造成为具有鲜活精神生命的“类”的社会的“合格”成员。这种培养和塑造的过成即教育,其途径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因而课堂教学是人类个体精神生命得以生成的重要的“场”。在这个“场”中教者通过自身精神生命的溶注将人类创造的整体文化成果即课程“传授”给学生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20.
依据人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汪曾祺在其小说中描述了生命的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命的自然形态。人的自然生命形态代表着生命最原初的现实形态,是生命的本真;其二是生命的社会形态。汪曾祺注重生命的社会性,重点挖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以此作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其三是生命的精神形态。汪曾祺着重表现了民间社会生活中困苦和卑微的生命常态,他正视人类的生存困境,从生命的荒凉出发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他看来,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是保持人的精神生命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