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记得我在区骨干教师高层论坛上曾经为了说明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用“我们应该牵着蜗牛去散步”做比喻,引起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应。省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室赵主任说:“我认为这样还慢不下来,应该是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在大家的笑声中,市名师储校长接口:“我认为这样还缺乏情调,应该是我们与蜗牛手牵手地散步”。  相似文献   

2.
是板书无用吗?非也!记得王松泉教授就曾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板书在课堂上的价值:“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使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把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6天还是10天     
一天,应猴教授的邀请,蜗牛和蚂蚁一起去猴教授家做客。它们一起出发。蚂蚁见蜗牛爬得很慢,就笑话它:“蜗牛老弟,你的速度真慢,都不知怎么形容你了。假如有一棵10米高的大树,树顶上有食物,你猴年马月才能吃到啊?”说完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4.
“堡垒”一词,《辞海》中释义为:军事上防守用的一种坚固的建筑物,常用以比喻难于攻破的事物。对于有着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与幼儿园859所,在校(园)174300余名学生的海城教育系统来讲,保证学生的安全成长至关重要,用“构筑堡垒”来形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正是恰如其分。我市城乡学校分布零散,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走出的几个误区□李勇军有人曾用这样的比喻恰如其分的形容过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政治不合格是危险品,学习不合格是次品,身体不合格是废品。这里的政治、学习、身体即指德、智、体几方面。政治合格离不开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离...  相似文献   

6.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运用比喻不仅可以加强效果,增强美感,而且常常给人以新的启发。其特点是用一种物体或概念代称另一种物体或概念,或用一种物体的部分代称其主体或全体。有时比喻用法涉及言语在语义场的根本变化,同时又使人既能意识到言语的字面意 义,又能意识到它的比喻意义。比如:fox一词,当我们用它来形容某人时,“狐狸”的意义从动物就转移到了人,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盵監拍,曲调结构为带尾声的两段体。歌词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词曲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形象。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葡萄成熟…  相似文献   

9.
曾吉雄 《广东教育》2007,(7):128-128
歌唱中的不少理论,中学生不易理解,讲得太多,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学生有种雾里朦胧的感觉,甚至让学生有无所适从的体会。采用适当形象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中就用过这样的比喻:从一个音唱到另一个音,就像把头浸在水中的感觉一样;嗓音向上走,气息向下走,就如缆车一样,一个车厢向上行,同时另一个车厢向下行。通过这些比喻,教学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值得推崇     
个性化记录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有利于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个性化记录方式是学生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助推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蚂蚁、蜗牛时.学生可以用个性化记录方式做记录以认识蚂蚁、蜗牛。课后,我检查学生的笔记时发现:有的学生用文字记录,有的学生用表格记录,有的学生用形象的画图方式记录。不管学生用什么方式记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认识蚂蚁、蜗牛。  相似文献   

11.
有个人讲了一个笑话: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她,我唬她,我责备她,蜗牛用抱歉的跟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她,扯她,踢她。蜗牛受了伤,她流者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  相似文献   

12.
卓厚宝 《语文知识》2004,(12):19-19
一、取义于鸡报晓的熟语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懈怠。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对课堂教学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用力、用桨把船划向前。”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我们知道,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旅程,是一个学生思维放飞的旅程,其间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下面,就几个教学案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眨眼[例句]一眨眼,月亮便躲到云层里去了。据医学界证实,正常人眨眼一次一般只有0.1秒。现在人们常用“一眨眼”形容时间很短。肤浅[例句]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据医学专家测算,人类皮肤的厚度由眼皮的0.25毫米到背部的5毫米不等。现在人们常用“肤浅”一词,形容学识浅,理解不深。慢得像蜗牛[例句]他走路慢得简直像蜗牛。据科学家测定,蜗牛爬行的最快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2.2米。现在人们常用蜗牛爬行来比喻速度很慢。刹那、瞬间、弹指[例句]1.弹指一挥间;2.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3.一瞬间,小刚便冲到终点。据《僧智律》记载:“一刹那…  相似文献   

15.
与学生谈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Q但如果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却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懂得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谈话技巧的老师才能做到。掌握语言艺术.需要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需要教育经验的积累。这里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一、巧用比喻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说服力。为了把话说得更加明白、形象.我们经常借用比喻,如用“形影不离”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用“鹦鹉学音”比喻没有独立见解的人。与小学生谈话,更应该多借助于比喻,使概括抽象的道…  相似文献   

16.
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文亮写过一篇散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大意是:上帝让麦克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麦克催促它、吓唬它、责备它,可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麦克,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麦克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只好耐着性子任由蜗牛慢慢地向前爬。  相似文献   

17.
一、成语诠释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半明半昧:形容一会儿明亮,一会儿又暗了下来。明,明亮;昧,昏暗。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翩然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  相似文献   

18.
上帝交给迈克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迈克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相似文献   

19.
极速蜗牛     
正提到蜗牛,我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形象:软绵绵的身体,背着小小的房子,缓慢的爬行速度……形容起动作缓慢的同学,我们也会说:"你慢得像蜗牛一样!"是的,"动作慢"似乎是蜗牛最突出的特征。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只蜗牛,却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用"红烛"、"人梯"、"灯塔"等来形容比喻我们的老师,其实,用这些词汇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情谊是远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