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瑞江明的孟加拉人在中国学习中文的故事.他的中文的标准程度让很多初见他的朋友都极其诧异。地地道道的北京腔.及其乐观开朗的天性.使他来到中国以后便交到了许多要好的中国朋友。他对中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并希望将中文学好之后一年后能在中国学习计算机专业.他希望能在中国工作将赚的钱拿回国投资或者建设祖国。  相似文献   

2.
正一半德国血统、一半美国血统,从小在英国长大;学习了七门语言,选择中文作为大学专业——牛津男孩Louis坚信自己的未来在中国。他说:"不扎根中国,就对不起我学的中文专业。"他是Louis von Guionneau,中文名"小鹿",年龄不大、信念不小。看完"西方"看"东方",促进文化沟通成了他的使命,也促成了这个21岁大男孩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叫做"看东西"的网站。喜欢中文的原因2013年9月3日,Louis发布了第一条新浪微博,分享他学习汉语走火入魔的窘事儿。"刚上完中文课,家里的电话响了。我接了,  相似文献   

3.
英国印象 英国是我们采访的第一站。目前有10万多中国学生在英国留学,其中公派人员2000余人。此外,在英国,中文持续升温,超过5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合作建立13所孔子学院和54间孔子课堂。用中国留学生的话说就是:“如今在英国懂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06,(12)
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已经享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逐渐被世界认知,中国文化的持久魅力会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国外学习中文的热潮也方兴未艾。在马来西亚,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有很多,学习中文的需求也很大。除了一些在中国投资的人士想学习汉语;一些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学习汉语;为将来做一些知识储备。我有位美国籍的马来西亚朋友叫TOM,他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李小龙。他是为了做生意才到中国来的,他刚来时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而现在和别人用中文交流根本没有问题了。据了解,他在马来西亚有许多朋友对中国都很感兴趣,他们经常通过上网或电子邮件了解他  相似文献   

5.
许国申 《语文新圃》2009,(12):34-36
《中国教师报》(07.6.20)“中国教育新闻榜”下有一则新闻:《金庸:要学中国的中文,不要学外国中文》。该文中说:他(金庸)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表示赞赏。他表示,要学中国的中文,不要学外国中文。现在的很多中文写作,用的都是从外国新文学中翻译过来的欧化的句子,比如倒装句、被动句,这都不是中国的中文,他个人不赞成这种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6.
陆离 《八小时以外》2014,(11):24-25
“饥饿”的扎克伯格 2014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当Facebook(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台下的师生对这个外国友人来中国常常会表演的桥段报以了礼貌的掌声。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半个多小时的对话,扎克伯格居然一直在用中文和大家交流。虽然他的发音还有些“糟糕”,但是丰富的词汇量证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文。他学习中文的目的是想和妻子那不会说英语的奶奶能够交流,顺便挑战一下自己。据扎克伯格自己说,他的中文水准只是在听力上略逊于妻子,当年正是他自己用中文向妻子的奶奶报告了他们要结婚的消息。“当时,我每天都会空出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一直都觉得学习新语言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所以我希望用一门难学的语言挑战自己。学习中文虽然常常让我感到挫败,但是我从中收获颇丰。语言和其他问题不同,除了反复练习之外别无良方。学习中文还促使我访问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得以结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在回忆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时,扎克伯格表示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7.
正这一期我们一起来讨论"文化交流",为什么选这个主题呢?因为最近英国越来越多小学生想要学习中文,他们觉得中文好难懂,字也写不出来。为了克服英国学生学习中文的恐惧心理,老师们努力尝试各种方法,最后发现,用有趣又生动的传说故事,让英国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先学会中国人的思考模式,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中文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例如,"万年历"为什么叫做万年历?读了传说中的万年历故事,外国人就明白中国以农立国,非常重视农  相似文献   

8.
救救孩子     
前些天,获得了英国“绿卡”的同学回家探亲,我询问他英国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英国的孩子大多不上小学,有爷爷奶奶或父母带着,主要是玩耍和做游戏,小孩一个个知识面都很广。我不知道我的同学这番话能不能代表整个英国的情况,但至少在英国有一部分小孩是不上学的。这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9.
约翰是我们学校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来到中国和他团聚。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一天,小约翰很有兴致地说要自学中文,他一会儿翻《成语词典》学成语,一会儿翻《新华字典》掌握字义。正这么翻着,突然,他冲着我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中国通"的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以他纯熟的中文口语表达赢得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掌声。但是如果他是中国人,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轰动效应了。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将中国的语言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这就是让人佩服的根本。其实,他的口语水平,中国孩子5岁时就能达到。同理,一个英国孩子5岁时的英语口语水平,也许要一个中国人几年的时间才能学到。细思原因,是因为孩子学习本国语言,是从刚一出生就被放入这个语言环境中,他所听到的都是这种语言,耳濡目染,自可无师自通。可见,语言环境对于一个人学习语言有多么重要。受此启迪,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中学习英语,收效很好。  相似文献   

11.
体验与学习     
有个朋友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在建筑事务所工作了七八年,觉得个人发展遇到了瓶颈,就考了雅思,然后申请去英国大学读一年期的硕士学位。一年之后朋友学成归国,见面自然就想问起他在英国的学习经历和体会等。他说:他在英国经常看书到凌晨两三点。这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大量的课后阅读材料,课上则要求大家一起讨论。在英国期间,有一次因中国的家要搬家,他想回国看看,但是老师却不允许他回国,理由是他只  相似文献   

12.
我在伦敦培英华文学校教了四年中文,学生小的只有六岁,年长的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这四年是积累经验的四年,也是探索总结的四年,更是挑战自我的四年。而教学经验也在一点一滴之中慢慢积累成河,在此希望可以用拙笔阐述一二,以飨读者。简而言之, 在英国教学与在国内教学相比,我个人体会有三大不同:其一: 学习目的和态度上其二: 教学方式上其三: 思想模式上英国华裔送他们的子女们来华文学校学习汉语都抱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和目的。大陆子女来学中文是因为父母仍希望他们保留中国传统和文化,大多数华侨让子女们来学中文多半是因为看好中国…  相似文献   

13.
徐瑾劼  赵锋 《上海教育》2013,(33):18-18
7年前,潘勋卓(AndreaPasinetti)来到中国,当时他还是一名正在学习中文的美国大学生。在感受到中国学校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中国开放式的学习态度所带来的无限机遇。于是,他毕业后来到了中国云南,  相似文献   

14.
陈亦权 《下一代》2013,(7):34-34
约翰是我们学校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和他团聚。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个正在读中学的儿子混熟了,时常一起玩游戏看书,两个人还时常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语,古今中外地聊。  相似文献   

15.
约翰是我们学校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和他团聚。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可以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正在读中学的儿子混熟了,时常一起玩游戏、看书,两个人还时常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语,古今南北地聊。  相似文献   

16.
约翰是我们学校特聘(pìn)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中国和他团聚。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上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顺畅,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在读中学的儿子混熟了,两个人还时常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语,古今南北地聊。  相似文献   

17.
庞泽欣 《留学生》2014,(22):12-15
今年是日本驻广州总领事伊藤康一到任的第三个年头,当他2012年抵达广州时,正值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 11月14日,伊藤康一总领事在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接受了《留学生》的专访。下午三点正,记者走进伊藤康一的办公室,他身穿一件深蓝色西服,搭配了一条浅蓝色领带,而带外交官的标准微笑,用字正腔圆的中文说:“你好。”伊藤康一的中文水平十分高,采访全过程都坚持用中文表述,他告诉记者,他曾经也是留学生,中文说得好是因为年轻时在南京大学留学,有一段跟中国的同学共同学习和生活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唯美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回顾了王尔德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并对比了其同一作品的两个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习中文的人数近几年有显著增长。本文通过对英国中文教学现状的介绍与分析,揭示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教学主体由大学向中小学转移,教学场所由学校向社会延伸,教学内容由普通语言课程向专门用途语言课程扩展,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并存等,以上这些变化在教学资源、师资建设、考试研发、基础研究等方面对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世界教育信息》2014,(8):78-79
正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近日在香港英商会发表演讲时称,希望加强英国与中国的学术联系,并鼓励更多中国学生前往英国读书。"现在我们每年已经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他说,"今天我宣布一项新的合作项目,即把英国大学组织罗素集团与中国一流大学联系在一起,共同应对我们面临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