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逆转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宽松教育”的失败。我国中小学学生“减负”强调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日本的“宽松教育”大有类似之处。日本“宽松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宽松教育”导致学生学力下降,强化了日本社会阶层的固化,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以此为鉴,我国的“减负教育”应采取与目标相适应的手段,注重“减负”与“提质”相结合,同时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谨防社会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2.
<正>这里先摘选一份《扬子晚报》2007年7月12日的报道。学校"掐尖"抢生源,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了,一些学校竞相"取悦"家长,花样、手段之多,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前几年只有高中到初中"公关",现在连初中都要到小学"公关"。  相似文献   

3.
4.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  相似文献   

6.
“微”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到"学有所教",这就要求我们把"他考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模式逐步转化为"我学什么,你教什么,他考什么"。应当追求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研究和深入开发。如果基础教育总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件,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  相似文献   

7.
“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其通过试点阶段——初探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开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加强共享的、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徐洁 《今日教育》2010,(2):59-59
最近.有一个词比较走红:“被XX”.学生从小到大都“被关心”着.在学校“被教育”“被培养”“被希望”“被期待”.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学什么不要学什么,都有人管理。放学后“被护送”“被接送”。在家里“被疼爱”“被检查”“被签字”.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节假日“被培优”“被爱好”“被特长”.方方面面都有人辅导。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导向作用的一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学生评价的重要基础理论,为学生评价机制的发展与新视野的开阔提供了理论指导,是确认学生智力、才能、学业成绩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依据,启迪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观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从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评价观出发,试图找出当今条件下学生评价体系的不合时宜之处,探讨新型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就读的学校坐落于美国东北部的一座小镇,小镇的生活宁静但多少有些单调,学校凭借着浓厚的艺术和人文氛围,成为了小镇的艺术中心,学校的剧院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音乐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演出。这是一所仅有六千名学生的学校,采用小班教育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胡晓兰 《学语文》2004,(6):20-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到底有什么具体内涵呢?一、从“缺陷观”走向“完整观”传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建立新的学生观,而新的学生观需要对人有更全面的理解。本文从人性假设所包含的四个维度出发来探讨韩非子教育思想的人性假设,认为韩非子在其教育思想中提出了一个“法治人”的假设,这种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以利为基础的,而对利的理性把握惟有法治;人原有经验是自利之“自为心”;教育中人获得最大价值是在法治前提下自利之“自为心”的满足;教育中人的最大需要是法治对个体的规范,个体是被动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于这种人性假设的分析,来反思基础教育的学生观,希望对新学生观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6,(4):15-15
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一些地区学校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生源竞争,尤其是在一些实力相当的学校之间,甚至存在着相互“挖学生”的现象。“挖学生”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若不及时治理,任其蔓延,势必造成区域内教育管理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资料表明,我国跻身世界一流的艺体类人才的比例在迅速扩大。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我国艺体类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其最大特点是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当借鉴艺体类杰出人才培养模式去造就杰出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边远贫困山区的孩子能接受基本的教育,墨西哥政府通过小型学校开发计划,建立了"CONAFE"教育模式,提高了全国的基础教育普及率.本文通过对这种教育模式的介绍和评价,意在为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组合具有差异性、情景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观下的学生观是一种平等的学生观,启示我们多方面去发现并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17.
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评价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其渊源可追溯至中国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但是 ,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并逐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却主要是在 1 9世纪末和 2 0世纪的美国。本文从纵向角度入手 ,着重考察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过程及对我国教育评价的重要启示。一、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变   1 .泰勒的评价观在 1 9世纪下半叶和 2 0世纪最初三十年 ,教育工作者对学力测验的研究和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当时的课程和测验都是围绕着教科书 ,以教科书为中心加以编制 ,测验内容只是要求学生记诵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照西点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阐述了西点教育经验对我国警察教育和发展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对我国警察教育培养有一定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组合具有差异性、情景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观下的学生观是一种平等的学生观,启示我们多方面去发现并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20.
英国环境教育在"卢卡斯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目标层次分明、过程注重实践、多方整体协调的环境教育特点,其环境教育也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英国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既要重视环境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的培养;在方法上要注重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