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国人熟知的人物,也是老百姓心目中正义与英雄的化身。但作为一代猴王和“齐天大圣”,他也是一个拥有数万群众成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已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我们每每发现,当一国的产品大踏步地走向海外市场时,文化往往如影随形,在输出自身价值观的同时也拉动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一部《大长今》的热播,使得韩国料理大受国人追捧。近些年韩国产品在东南亚地区大行其道,与被称为“韩流”的影视作品的广受欢迎不无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浅议中华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被古今专家学者乃至平常百姓称为神秘文化,称为玄学。究其实呢,神秘在她是道文化,玄在她是道文化,是搞精神文明的学问、是特殊心理学、是精神状态学,是要通过身心实证的。圣贤们的共论是“道不可说,说出来的已是第二义。”但“文以载道,文以传道”。历代圣贤们毕竟慈悲,恐我等众生沉沦而不知自救,留下许许多多的经典,诸如《易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论语》、《金刚经》、《六祖坛经》、《西游记》、《后西游记》等等,使诸后有缘得予指点迷津,自拔沉…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其玄幻的题材、丰富的故事情节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国内外受众的关注。近年来《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多借助于普适性强的影像视听符号和现代文化理念的注入,去适应当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受众的接受水准。韩国综艺《新西游记》以真人秀的影视化形式,恰当运用西游故事文本中的古典元素,对原著中“取经”“救赎”等内容进行现代化的改写,为中华古典文化赋予了新时代的意涵,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异国间的文化交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性案例。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日本电影版《西游记》摄制组被允许进入我国境内取景拍摄。这部电影依然走日本漫画风格的“恶搞”路线,唐僧由日本女星反串出演,美猴王被演绎成了一个神经质超人,猪八戒戴一顶大檐帽,憨厚的沙师弟被刻画成白痴。由于此前日版电视剧《西游记》被认为偏离原、歪曲人物形象,因此沿袭电视版风格的电影版来华拍摄,也遭到了大量网民的反对。某网站调查中,投反对票的网民高达 82%,理由是《西游记》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不允许恶搞。国产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六小龄童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平心而论。恶搞不足不可以,但需要心理底线。需要一个不变的宗旨,超过这个底线,就有些让人无法接受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着重根据全真教史以及古今文士对《西游记》的研究述评,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平话)》为全真教祖师丘处机弟子所撰,而且认为今本《西游记》的构思、撰写以及定稿,也离不开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全真教龙门派教徒,因此元、明两朝全真教徒应被视作《西游记》一书的首要作者。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论证《西游记》主题宗旨、文化价值的时候,有失于偏颇,认为作者不懂佛学、道学,遂反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贬抑为“神魔”儿戏,几乎毫无文化价值可言。从文本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西游记》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必须对鲁迅先生的结论重新审视和评判。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作者,将全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儒、释、道、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凝聚在一部八十万字的巨著中,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惟论者研究所见,只重于文学方面,而忽视了根本的奥义。本文试图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所谓“西游”,是要完成儒家的“西南得朋”、道家的“抽坎填离”、佛家的“四大皆空”;所谓“取经”,实是修取《心经》;所谓“修心”,西天历程,实是心路历程,九九八十一难,脱去凡心,即见真心。转识成智,立地成佛。以上三点,乃是《西游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中的“美在其中”四字;孙悟空不是什么造应英雄,而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八十一章五亩绝句《还源篇》;《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讽刺与幽默,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全真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教义;《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而是世界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相似文献   

11.
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 ;“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 ,畅于四支 ,发于事业 ,美之至也”中的“美在其中”四字 ;孙悟空不是什么造反英雄 ,而是人类心灵最最完美的象征 ;《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 ;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八十一章五言绝句《还源篇》 ;《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讽刺与幽默 ,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全真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教义 ;《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 ,而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李安纲是我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年仅37岁,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他十载潜心研究《西游记》,成果卓著。本文全面扼要地综述了其成果精萃: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是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还源篇》81章五言绝句是81难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国内上架     
《音乐世界》2010,(3):24-25
至上励合的全新专辑取名为《齐天大盛》,引用取意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孙悟空自封的称号,这也并非一张单调的中国风专辑,而是一张多元化的饱满的专辑。专辑的制作团队中,可以看到韩国大牌组合BigBang的御用金牌制作人CHOK PILKANG,以及韩国最强舞者南贤俊等韩国顶尖团队,为了契合“齐天大盛”的励志主题,至上励合本次集体“削发明志”采用短发造型示人,给人以清爽干净精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16.
假如我问你,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你肯定会回答:“看过N遍了,动画片《西游记》看得更多。”那么我再问你,师徒四人当中,你认为谁是最大英雄?你可能脱口而出:“当然是孙悟空了,他会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太厉害了。”也可能有同学会说:“猪八戒、沙和尚的武艺也相当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孙悟空(石猴)、贾宝玉(顽石)都因“石”而生,因情而造,因石性而反叛传统文化,缘石性而得人。文章认为由于有了文化重负,创造力萎缩,自由空间狭小,所以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失去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的生趣、神勇。贾宝玉反叛的也是传统文化,贾宝玉选择了反叛,也就选择了毁灭,但正是这种毁灭才创造出了意味深长的审美悲剧。二者所坚持的为人之本性,即石性,二者寄寓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审美情趣及理想。  相似文献   

18.
我校中文系讲师李安纲的学术论文《美猴王探源》在《山西大学学报》(92、3)发表后,被《新华文摘》(93.1)转载。全文约七千字,现将论点摘编如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上品之作,孙悟空的形象尤其深入人心。然而,研究《西游记》者只是从表象上去诠释,却很少能抓住原作的核心,也就更无法进入深层的原型之中。比如孙悟空,学者追溯他的祖籍到了古印度,完全忽视了他的本土性。《探原》一文,则完全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的本文加以考察,得出“美猴王”的形象,彻头彻尾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然聚合,是作者的匠心杰作。  相似文献   

19.
无论你有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无论是在看2011版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在怀念1986版《西游记》,沙发土豆人人会做,如果只吐吐槽拍拍砖也太彰显不出格调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齐天大圣,那么在你心中,《西游记》里哪个妖怪最有文化?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小说形象在现代审美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主要表现:一是不仅《西游记》小说形象在民众事象中广泛延续,而且在社会重大变革中也可见其影响,毛泽东屡次引用便是显著例子;二是小说文本被改为戏剧、诗词、电视剧各种形态;三是现代小说创作包括鲁 迅、张恨水的小说创作都不同程序受到《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