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袁晓萍所执教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现把本课中的两个片段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片段一:师:现在你看到的一组线是一组……生:平行线。  相似文献   

2.
<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两课时,先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再教学梯形的认识。这两种图形都属于四边形,如果将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引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将有助于学生在比较和分类中整体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部分,其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安排了三个例题,分别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包含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基于与长方形的关系)、认识梯形的特征(延伸到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教学确定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起始课,并将教学课时调整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这样的调整主要源自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学梯形的初步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意义,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能识别等腰梯形,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引入梯形概念。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答它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又出示一个梯形。问“这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答  相似文献   

5.
<正>本节课是人教版四上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第二阶段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以及会画垂线后,从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到形成概念,进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逐步深入。回顾本次磨课历程,我们最早的教学设计开课由生活引入,让孩子发现平行四边形揭示课题。紧接着让孩子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去验证特征。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之后,才开始教  相似文献   

6.
张敏 《小学数学教育》2023,(9):38-40+43
<正>课前思考:1.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直观认识,积累了从边和角两个要素描述图形基本特征的经验。单元开启课“平行与垂直”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边的位置关系”这一视角来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从“平行”这一核心概念来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相似文献   

7.
梯形概念引入教学设计一例庐江县城关小学张星北"梯形的认识"是小学平面几何图形教学的最后一节。由于梯形的内涵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更难理解,加上初学时学生易与平行四边形混淆。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这个难点,巧妙而又准确地引入新课,为揭示梯形概念的内涵,起到...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采用出示登高用的梯子、堤坝、沟渠等的横截面挂图,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且将这些图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分辨异同。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巧妙地引出课题“梯形的认识”。新课开始,让学生摆一个梯形,画一个梯形,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思考它们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不同点呢?(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在关键外设问)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之后从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的教材内容编排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教材安排了3个课时进行教学。基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图形中对边的位置关系,因此,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整合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9月,在城区小学工作了10余年的我,有幸来到来一所农村小学支教。初来乍到,首先要送上"见面礼"一份——上一节教研课,我选取了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图形转化的一些基本经验,因此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我的大致教学设想是这样的:先复习平行四边形和  相似文献   

11.
吴曼丹 《成才之路》2013,(11):85-8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第七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1.教材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和几何领域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四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打下基础。先来看看两册教材的对比,出示三上和四上教材的对比图(图略)。  相似文献   

12.
“梯形”是初二几何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生普遍反映“梯形”这一单元比较难学 .如果不及时改进该单元的教学 ,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丧失学习信心 ,从而对几何产生畏惧感 ,直接影响到几何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教该单元的一点体会 ,不妥之处 ,敬请同行斧正 .1 克服思维定势对新知识的负面影响从“四边形”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看 ,梯形被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之后 .由于学生对旧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 ,容易形成对旧知识的思维定势 ,对学习新知识产生迁移 .有的学生误认为“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因而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相应地得出…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知识?是孤零零的呢,还是在一个网络中间和其他知识建立起了联系?这是衡量知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带着对"知识求多更要求联,教知识更要教智慧"的美好憧憬,我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为例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课选自华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第12章第3节第1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梯形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梯形与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测量、归纳、猜想、说理、探索,认识等腰梯形轴对称特征及其他性质,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对此,我一语带过:"请问你刚才对折后,有没有得到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生答:没有)因此,你手上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以虚对虚,既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质疑,也没有说明"在什么特殊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将是轴对称图形?"但课后,学生的追问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我国的各小学要到2005年秋季,起始年级的学生才原则上进入新课程,这就意味着在近三年内还有不少地方将使用旧教材。在新旧课程的衔接时期,我们使用旧教材时可以“穿旧鞋走新路”,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按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执教,笔者在教学小学第八册数学《梯形的认识》时就是这样做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梯形的特征,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会作梯形的高,并深刻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与联系。一、从生活中引入课始,笔者从前面学过的四边形:长方…  相似文献   

17.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而积教学在学生的测量、操作与计算中顺利地结束了,按既定教学计划,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已告一段落,为让学生更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体验数学的奇妙,我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神奇的S=(a+b)h÷2"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小学数学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孩子们需要的是需要启发式教育,我们要成为自己学生的朋友,在课后与他们打成一片,在课堂上结合现实,层层引入,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保证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更是要这样,这两种图形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只是没有深入了解,这堂课我想通过各种手工作业来完成,以达到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教学内容就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特征以及两种图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对小学数学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孩子们需要的是需要启发式教育,我们要成为自己学生的朋友,在课后与他们打成一片,在课堂上结合现实,层层引入,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保证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更是要这样,这两种图形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只是没有深入了解,这堂课我想通过各种手工作业来完成,以达到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教学内容就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特征以及两种图形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张金枝 《江苏教育》2012,(31):38-39
两位四年级数学教师"同课异构"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复习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下第117页第19题(如下):下面每种小棒的根数都足够多。要围出平行四边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最少呢?要围出梯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